APP下载

浅谈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016-03-03孟庆华

2016年1期
关键词:钢铁工业经济效益

孟庆华

摘 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生产及投资问题,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能过剩及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严重影响钢铁市场的供需平衡,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钢铁行业现阶段经济发展瓶颈,并结合现有工作经验给出相关解决对策,从而提升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钢铁工业;经济效益;根本途径

一、发展钢铁工业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重要性

发展钢铁行业能够带动社会发展,加强钢铁行业的建设,可以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保障,由此可见钢铁行业的重要性。同时钢铁材料也在出口贸易环节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是社会发展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收益特点可以了解到,钢铁生产周期短,所投入的资金能够在预期时间内收回,但同时也受到建材以及其他以钢铁为原料的生产行业影响。一旦市场经济下滑,钢铁企业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对经济效益进行检验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

钢铁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同时也表现出很多问题,例如现阶段较为突出的就是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其中较为严重的有:地方的一些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认真落实生产要求,忽视环境问题,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污染;再有一点就是由于钢铁行业的重要社会地位,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当地政府在审批过程中往往存在包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在以上种种问题下,使得钢铁行业内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而且投资环节不够规范,并且存在浪费现象。钢铁企业在运行期间,缺乏自主研究,并且将管理工作重点投放在销售环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能占据有利位置,甚至造成了亏损现象。

三、提高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绿色发展战略

第一,严格执行能源环保标准和总量限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第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

财政政策应进一步支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和共性技术,支持节能降耗的重大及示范项目,并在更广范围内加以应用。各级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为钢铁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提供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节能技术的应用中来。

第三,大力推广和开发节能技术,建立能源管理认证体系;

以政府补贴形式普及和推广干熄焦、烧结余热回收、干式TRT、高效喷煤、蓄热式燃烧、热送热装、全燃煤气发电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煤调湿、烧结漏风改造、烧结余热发电、高炉脱湿鼓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技术;研发和关注非高炉炼铁、炉渣余热回收利用、煤气资源化利用等先进前沿技术。

2、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

钢铁生产企业运营期间,应当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分析客户需求,以此为参照依据提升服务质量。由传统的经营理念向服务化转型,这样才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服务化理念落实期间,要明确客户才是主体,时刻考虑客户的需求,保证所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所制定的发展理念与社会需求相违背,这期间必然会出现严重的竞争能力下降问题。转型过程中也要考虑企业的实际能力,所制定的服务计划也要符合企业自身实际,一旦超出了能力范围,便会造成经济损失。

钢铁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向服务化转型会作用在企业生产到销售的各个流程中,生产期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治理,任何时刻都应将客户需求与社会发展方向放在首位。钢铁企业的经营理念也会得到很大进步,形成规范化发展形势,树立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企业文化。这样钢铁行业竞争形势也能够得到缓解,并且不会发生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3、产能压缩与产业集中战略

将资源配置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并发挥到最大,保证其具备政府的宏观调控性能,实现钢铁行业标准的开放性。针对钢铁行业准入机制的变革来说,完善钢铁资本退出机制与市场职能剩余的企业和新进职员对比,缺乏明显的优势;因此要全面改善政府对行业准入原则的行政审批限制,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最大作用。将公开、透明、竞争有力的市场环境作为全新的发展环境,将资源向具备竞争力、能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钢铁企业靠拢,发挥其竞争优势,按照适者生存的原则,不断扩大钢铁工业规模,并提高其经济效益,改善原本盈亏不均衡的状况,实现钢铁工业规模的高度集中。

切实改善政府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投资制度,对政府职能进行全新的变革,将政府的职能由公务服务向公共服务转变,以实现公共服务为主,经济建设为辅的绩效考核作为评估制度的主要方向。将行政效率指标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标准,在类似土地等环境问题的考核及决定上,要以推动政府对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和最终成果作为考核原则。

对金融改革的实施,要以市场化和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为主体,将融资政策作为向优势企业转化的标准,加快适者生存的脚步;严格遏制钢铁剩余的严重情况,对于存在以上行为的企业,银行要限制其贷款业务的金额;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钢铁企业资金投入高、融资困难有很大关系。

相应的经济组织可以采取有保证的资金投入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升级,对落后产能实行淘汰政策;在制定融资政策的同时要将其资源消耗的水平程度和环保程度加入进去,制定与不同企业相适应的政策;弘扬并发展其企业优势,对达不到能源环保水平或其他指标的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淘汰处理;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及相关条例及资金规定的项目,进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对能够实施合并、重建和技术革新的企业,予以股票发行和企业债券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4、对新建、扩建进行控制

钢铁材料生产厂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大,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容易造成钢材市场混乱的现象。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引导各钢材企业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向,避免出现同一产品生产过多超出市场需求使用量的情况。根据生产方向的差异选择不同生产设备,实现原料的高效利用。新建以及扩建的钢材生产厂为追求高生产效率会将高炉增大,但实际生产量并没有达到使用标准,久而久之,造成基础设施浪费现象。而成立时间久远的老钢厂,为节约成本支出,落后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并不利于生产阶段的加工与使用。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管理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要体现出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基础设施浪费现象。

四、重视投资效果

集中使用资金,消除分散资金的做法。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技术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因地制宜,而又照顾全局的合理配置钢铁工业体系,才能使钢铁工业从协调发展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钢铁联合企业的布点,除了足够可供使用的原燃料条件、运输条件、水、电供应条件以及其它综合技术经济诸条件,还要论证投资后的效果,能做到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的,才能进行建厂。

小结: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仅关系着国家建设,同时还是国防安全的保障,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钢铁行业的运营制度,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发挥钢铁行业的优势。本文在总结现阶段行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投资对策,以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产能过剩及其他恶性竞争问题,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鞍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参考文献:

[1] 常艳君.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1).

[2] 吕阳,杨云超.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1(10).

[3] 齐兴亮.国有钢铁企业中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探究[J].中国市场,2013(02).

猜你喜欢

钢铁工业经济效益
设立山东自贸区对山东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四川省钢铁工业能效水平及节能潜力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马鞍山钢铁公司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我国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及建议
入世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