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公民》:经典作品本土化的出色尝试

2016-03-03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案情陪审团热议

一个空旷陈旧的礼堂,一台老旧的电扇,一张长桌,十二把椅子,故事从这样的场景切开,十二个职业背景各异的人聚集于此,他们互不相识聚集在此只为了在模拟法庭中审理社会上饱受争议的“富二代弑父案”。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十二票全票通过才能结束审判。第一轮投票,就有十一人认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但因为未达到十二票全票,这个模拟陪审团展开了讨论分析,现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电影《十二公民》的剧本并不陌生,它改编自1957年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十二怒汉》在各种电影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更是被翻拍成各种版本,比如1991年日本的《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2007年俄罗斯的《十二怒汉》等。导演徐昂将本属于欧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换了个方式根植到《十二公民》的背景中,十二个人身份职业各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代表各个社会阶级,组成这样一个模拟陪审团讨论一个社会上热议的“富二代弑父案”。在《十二怒汉>的原作中,案件是一桩失足青年杀父案,为了突显当时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在《十二公民》中改为了富二代杀死了贫穷的生父的案情,结合当下热议的“富二代”这个词,无疑更折射出时下中国社会的热议话题,结合模拟陪审团的各位的身份展现一幅市井浮世绘。青年导演徐昂出身剧场,这是他首次指导电影作品,便一举拿下2014年罗马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电影中呈现出的在一个简单的密闭空间内十二个人的各自的特色和转变,这些都让此片增添了一些舞台剧的风格,而现场表演的演员们也演技精湛,将各个平凡的小人物变得丰满起来。

回到电影的剧情上,当案情摆上桌面,所有的证人证词都指向富二代是杀人凶手时,似乎只需要模拟陪审团投票就能结束这场讨论。然而规则是必须十二票全票通过,第一轮投票结束时,十一票赞成富二代有罪,而另一张票选择了反对。这一票并非认为富二代没罪,只是对于整个案件需要一点怀疑的空间,事实和真相,公理和正义,偏见和宽容都在一次次案情推演的激烈讨论中逐渐剥离出来。而伴随着一次次的讨论,在场十二个人的背景故事逐渐揭晓,堆积在这样一个密闭空间内的情绪也开始发酵变化,在一轮轮投票中,结果竟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最终,如同雨后初晴,十二个人各自经历一次心灵洗礼和理性思辨。

《十二公民》进行的本土化改编使得剧情更贴近我们的社会生活,让我们联想到近期热议的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等。当最初的证据都指向凶手是富二代时,这是主流导向的观点,而盲目崇拜主流的人们都认为那就是真相,使得剧情的反转一幕幕都充满戏剧性。它给我们抛下一个疑问,我们对于主流的崇拜是否使我们丧失对真相的探究精神?在需要探寻真相的时刻,清醒理智地看待事件,而不是一味丢失自我陷入那种莫名的主流崇拜中,崇拜让我们忽略真相隐形自我,只活在观点里。而本片是在传递一种探问真实、珍视生命的基本法律意识,它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不会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但我想它会给我们心里竖起一座标杆,让我们为未来的进步迈出一小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情陪审团热议
凌晨“案情”
是谁下的毒
总书记回信引发的热议
“两高”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文本分析及改进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