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渗透 随机育人
——以《钓鱼的启示》一课为例探究语文课如何渗透德育

2016-03-03刘汉学

新课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鲈鱼钓鱼道德

刘汉学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中心小学)

适时渗透 随机育人
——以《钓鱼的启示》一课为例探究语文课如何渗透德育

刘汉学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中心小学)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科技进步飞快,但道德品质的进步似乎却是进步甚微。“道德品质”这个词不能只出现在课本里,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

文道结合;有机渗透;教文育人

蔡元培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积极利用语文学科之优势渗透德育,孩子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美德内化于自身的修养。

在教学上,我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文章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一般的思想教育上,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多方面、多角度的思想品德教育,即:“见缝插针,随机育人。”下面我仅就《钓鱼的启示》一课谈谈语文课中如何适时渗透德育。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三十四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乐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建筑师,深深体会到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词语,会写“翼、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从中所获得的启示,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细节,体会父亲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2.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联系生活,生活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上课前,我鼓励学生寻找和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开课时首先出示鲈鱼美食的图片激起学生对鲈鱼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出示《江上渔者》读一读了解自古以来人们对鲈鱼美味的喜爱之情。最后我再对学生的资料进行一定的补充,特别是鱼类繁衍生长的规律及鲈鱼捕捞开放日。

在此基础上出示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两个重要的法律让学生对相关条款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让学生讨论国家用法律来规定定时禁捕的好处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二)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还能得到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看看能给们你带来哪些生活启示?

(三)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生字词检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提炼本文的重点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道德、是、非、难这些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学生通过读书概括出心情的变化:学生找相关语句,圈出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师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不舍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这里我抓住“不容争辩”分两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1)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2)让学生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五)总结

童心最美。齐读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案例反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科技进步飞快,但道德品质的进步似乎却是进步甚微。“道德品质”这个词不能只出现在课本里,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细品来,这句话真正体现了小故事里面所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的光芒;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立业之前先要正德。

《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父亲那一晚的行为,让儿子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获得了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精神财富!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如此遵守规则,像有些人,开车过红绿灯时,看周围没人就闯红灯!还有的人在学校里,看周围没有值周生,就在走廊上打闹玩耍,或是站在窗户旁的护栏上向下望。像这样的行为就是违反了规则!都是危险的做法!我们还要经得住诱惑,不能被金钱、地位、势力、名利,或是一些对自己有好处的事而纵容坏人!

谁都知道要自觉遵守规则,可是在很多时候,很多人为了自己小小的利益而去违反规则,也许,他们并不是故意要这样做,但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总是心存侥幸,管不住自己。其实,制定规矩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更安全,更方便,但是,要达到制定的目的,都是要靠一个人自觉才能执行的。许多人在违反规则的时候,总是想:“就这一次,没关系”“下次注意就行了”“反正没人知道”……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都这样做,那规则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遵守规则,要靠每个人的自觉性,怎样才能有这种自觉性呢?这其实就是一个道德的选择问题。这种道德的培养要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上做起。我想对大家说:我们从小做起,做一个遵守规则不受诱惑的人!

现在的社会,有许多抉择,只要头脑稍不清醒,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人生旅途就像在大海上乘舟而行,怎样选择路线,怎样才能避开暗礁。除了需要从小严格的教育外,还要有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鲈鱼钓鱼道德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2019是瑞士“鲈鱼年”
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去泥盆纪钓鱼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