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关联词语的位置

2016-03-03陈浩陈志

学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位置

□陈浩陈志



再谈关联词语的位置

□陈浩陈志

摘要:关联词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些关联词语的位置相对比较灵活,放在主语前后都是可以的,有些人总是固守着“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面,主语不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面”的规则,结果导致了错误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其实任何语法规则都是从语言事实里总结归纳出来的,我们判定关联词语的位置也是应该从语言事实出发,通过分析语言事实来判定语言使用的规则。

关键词:关联词语;位置;语言事实;语法规则

读了安徽宿松二中夏松平老师文章《“如果”到底放在哪儿?》(载2014年第9期《语文学习》,后面简称夏文),心里有许多感受。此前曾经写过一篇谈关联词语位置的文章,所以今天称“再谈”。

夏老师在文中举了《现汉》里“如果”的例子,说明如果主语不同的时候是可以放在主语后面的,然后又列举了教材上的两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主语里,关联词语也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夏老师说这就让他产生了茫然,说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实这些语例已经说明了“如果”的使用有一个统一说法,那就是“如果”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词语,无论主语是不是相同,它都是既可以用在主语的前面,也是可以用在主语的后面。

有些老师,总是把用在某一个或某一类关联词语的规则,用到了所有的关联词语上,于是就产生了错误认识,而且这样的认识还根深蒂固。夏老师认识到了,许多老师或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你可以随便问一下我们的语文老师,你问一下关联词语的位置,你看看会得到怎么的回答,估计许多答案都是“前后分句主语相同的,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主语不同的,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有些语文老师却始终奉为圭臬。这实在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痛。

我们再来看看权威的语法著作对于关联词语的位置的说法。张斌主编《现代汉语》中有论述:表示分句和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叫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并不是一个特殊的词类,它的性质与词类很不相同。词类离开了句法结构仍然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关联词语是与句法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

关联词语的位置

使用“不但……而且……”、“一方面……一方面……”等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相之后。如果分句的主语不同,该放在主语之前。

可见张斌先生把“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分句的主语不同,该放在主语之前”这一条语法规则限定在一部分关联词语而不是适用于所有关联词语的。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年五月版、1981年3月第二次印刷)中对于具体的关联词语的位置有着详细的说明:

不但(第75页):

用在前一小句。两个小句主语相同时,“不但”多用在主语后;主语不同时,“不但”多用在主语前。后一小句必用“而且、并且、也、还、又”等呼应。

既然(266页):

前后两小句主语相同时,“既然”一般用在主语后。

连词“既”不能用在主语前,书面色彩比“既然”重。“既然”可用在主语前或后。

虽然(454页):

用在前一小句,可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还是、仍然、可、却”等呼应。

“虽然”用于后一小句,必在主语前。

“虽”同“虽然”。只能用在主语后。

只要(607页):

“只要”可用在主语前或后。

因为(550页):

“因为”用在前一小句,后一句开头常用“所以”,句中常用“就、才”呼应。前后两小句主语不同时,“因为”在主语前。主语相同时,主语可在“因为”前,也可用在后一小句。

吕先生认为,“既然、虽然、只要”可以不考虑小句主语是否相同的情况,它们是既可以放在主语前,又可以放在主语后的。对于“因为”与“不但”,是要考虑小句主语是否相同这种情况的,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这两个词语时,是这样说的:

前后两小句主语不同时,“因为”在主语前。主语相同时,主语可在“因为”前,也可用在后一小句。

(不但)用在前一小句。两个小句主语相同时,“不但”多用在主语后;主语不同时,“不但”多用在主语前。

可以看出,吕先生用语之严谨。按照吕先生的论述,“因为”这个关联词语是严格遵守“分句同一主语关联词语在后,不同主语在前”这个规则的;而“不但”这个关联词语大多数情况下也是遵循这个规则的,仔细研读吕叔湘先生所列的“不但”词条下面的例句,并没有列出少数例外的句子,这说明这个“少数”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而对于“如果”,吕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412页)并没提出在主语不同时是应该放在主语前还是主语后,但是在他所举的例句里,有这样的几个例子:

如果小张回来了,你叫他到我家来一趟。

如果你不来,那么谁来?

这两个句子都是不同的主语,都是放在前面的。还有一个例子:

你如果能来,就把图纸一起来带来。

这是同一主语在后的。

看来吕先生所举的例子,是符合我们常说的“同一在后,不同在前”的。那么是不是可以根据吕先生所列的例句就来得出所有的“如果”的用法都遵循“同一主语在后,不同主语在前”的结论呢?不能,肯定不能,因为列举性质的归纳推理不是能产生这样的结论的。

我们再看看在一些语法著作或者一些文章里的使用“如果”的句子:

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他如果骂,我们便叫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枝,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鲁迅《社戏》)

你如果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第一个句子是不同主语在前的,而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是不同主语在后的。我们能说这样的句子是病句吗?我们还可以从这几个例子里看出,“如果”在主语不同的时候有既放在主语之前的,也有放在主语之后的。

夏文所列举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和《天山景物记》里的两个句子,都有主语相同而放在主语后面的。

可见,关于“如果”,权威的语法著作并没有说要遵循“同一个主语放在主语的后面,不同的主语放在主语的前面”这样的规则,这个词语并不像“因为”“不但”这一类有着这样的使用习惯和限定的词语。而且从语言使用的语例来看,也可以看出“如果”是可以放在主语前面,也是可以放在主语后面的。

行文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有些关联词语是既可以放在分句主语之前,也可以放在关联词语之后,但不是所有关联词语都是这样的。许多人错误地把适用于“不但”(不仅)“因为”等关联词语位置的规则当作了所有关联词语应该都要遵循的规则,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现行人教社课标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五单元“言之有‘理’”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中,在“虚词的位置安排不当”时,也是用这种规则“汉语中两个分句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来分析“如果”,可见这个错误认识影响之大。笔者曾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6期发表了《也谈关联词语的位置》一文来谈这个问题,但是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不知道《语言文字应用》的编者和一些教学资料的编者是从哪里得出“如果”的使用应该遵循“同一主语在前不同主语在后”这样的结论。

在这里我们还要谈谈语言事实与语法规则的问题。语法规则是从大量的语言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先有语言事实,然后才有根据语言事实归纳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则。陈望道先生在《文法是语文的组织规律》中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其实不但是语言中的词语名称,而且是语文的组织法则甚至是整个的语文现象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律,或者叫法则、定律或通则。所谓规则,就是事物的内在关系,就是客观的普遍的必然的关系。它是客观的存在不是谁主观臆造的。文法,作为语文的组织规律,同一切客观存在的规律一样,人们可以发现它、认识它、运用它。平时写说,人们对于文法的精微深妙,往往习焉不察,并不一定自觉。”(陈光磊、李熙宗编,《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155页)我们应该从语言事实出发,来分析研究语言现象,把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上升为语言自觉,这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因为罗列实例可以有助于归纳,还可以从例子中看出关联词语使用的实际情形。但如果只从语法规则出发,仅凭高考资料里认为的“有些相对固定的语法规则”和广大一线老师在历年高考复习指导中所形成的教学共识,就认为这样的规则是铁定的语言规则,那这样的认识是不利于我们得到正确结论的。我们且不说复习资料上的被广大一线教师所认可的的“共识”是不是共识,众多高考复习资料都是这么说是否就是“共识”,最可怕的是把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错误认识当作众人的共识,还把它作为一种“规则”加以推广,那只会以讹传讹。

当我们所信奉的所谓的“语法规则”与语言事实有出入时,我们要从语言事实出发,认真地研思语言事实,语言规则应该是从大量的语言实例中概括出来的,而不是某些所谓的语法学家随意规定的。如果“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有众多的“不规范”的存在,很可能是我们判断是否“规范”的标准存在着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根据所谓的“规则”而妄下判断,要多研究一些语言事实,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更要博思慎取。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第二中学)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位置
大阳K线交易系统买入法
小学班级管理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场域变迁和“感应”
浅论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
试论日语方位词“横”、 “隣”、“そば”、 “わき”、“かたわら”的区别
中国喜剧类电影海报标题文字设计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游客分析系统
对弗兰科·克莱利自身声乐感受理性的思考
河中石兽究竟在何处?
巧妙切入,激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