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2016-03-03张燕燕
张燕燕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群德小学)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张燕燕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群德小学)
美国学者波兹曼认为:“一旦你学会了如何问问题,你就学会了如何学习,它能造就一种迵然不同、更为大胆、更富有潜力的理智,这是生存于这个飞速变化时代的重要工具。”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第一步,只有走好第一步,后面的研究之路才能走得顺利。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三、四年级的学生,要么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天马行空,不适合小学生研究;要么提出的问题答案已知,没有探究价值;要么提出的问题表述单一,只问为什么;还有的同学不知如何表达……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借助活动载体,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呢?
一、载体选择应遵循“趣字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发学生情感的融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绪体验。
在组织《颜色变戏法》活动主题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给学生表演节目,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于是乎,我边说边演示,把一张面巾纸折成宽大约3厘米的长条,在纸端5厘米处用绿色水彩笔点一个大点,然后把面巾纸放到装有水的杯子中,让绿点不浸到水。接着我让学生猜一猜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3分钟后,我把纸条取出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发出了“哇呀!太神奇了”的惊叹声。“同学们,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感到很惊讶,你们为什么感到惊讶,你们看到了什么?”“绿色的点往上爬了。”“一个点变成一条彩带了。”“绿色变成蓝色、黄色,还有一点点绿色。”“是呀,怎么会这么神奇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频频点头。这时,我趁机给学生一张问题单,让他们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认知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情境的有效创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被有趣的现象所吸引,心中不免有些疑问,想提、敢提问题就顺理成章了。
二、方法指导应做到“适时适用”
我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问题单,让他把想到问题记录下来。时间过去了1分,2分,3分……5分钟后还有几位同学没有下笔。通过交流和对问题单的统计,我发现全班56位同学,有30位同学只能提出一个问题,有8位同学一个问题也没提出来,有16个同学提出2个问题,能提出3个及以上的只有2位同学,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绿色为什么会变成蓝色、黄色?”“小圆点为什么会扩散?”“纸巾为什么会湿?面对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意料中的事,虽说思维源于问题,然而问题并不是随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小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他们的提问水平较低。此时教师应把握时间,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1.引导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所提的问题,并把它们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三个问题都是问“为什么”,三个问题都是抓住其中的一个实验现象来进行提问的。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发现,并说:“同学们,我们在观察分析这三个问题中实际上已经找到了一个提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依据现象提问题,这很不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种办法。同时你们还用“为什么”这个词问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问“为什么”究其原因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问呢?这时有的学生就说出“还可以怎么回事?”“怎么样?”等角度来进行提问。
教师适当的点拨,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已经掌握的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觉得提问题并没有那么难。
2.引导通过联想提出问题
联想是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翅膀,一个人如果善于联想,自然就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为我们带来探究的兴趣,催生实践的嫩芽。
同学们,同样的这个实验现象,老师可以提出几十个问题,你们信吗?同学们瞪大了眼睛,表示不可思议。我就知道你们不信,但只要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就会信了。“如果把绿色换成红色,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我故意停顿了一下,这时就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说:“老师,我也会了。”他提出:“如果把绿色换成黄色会怎么样?”“你怎么这么快就发现老师的秘密了,还有哪位同学也发现了?”这时,开始有几位同学在窃窃私语了,我请了其中的一位同学,他提出:“如果把绿色换成褐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三个问题出来后,我说“同学们,你们也发现老师的秘密了吗?谁来说一说。”全班80%以上的同学都能说出:“老师是把绿色换成了其他的颜色。”“对呀,我看到绿色就联想到其他的颜色,当然可以提出许多的问题了。那在这个实验中除了绿色会让你产生联想外,还有其他的什么物品也会让你产生联想呢?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呢?“面巾纸、水、水彩笔”“水彩笔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油画棒、彩铅、蜡笔、水粉颜料、油漆……”
有了示例的引导、联想的运用,在联想中拓展,学生关注问题的视点就更多了。他们都能顺利地提出了问题。在这一次问题单中每个人最少都写了5个,甚至还有一大部分的同学写出了10个以上,让我感到特别欣喜的是在第一次提不出问题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大部分学生的提问水平已经达到了简单模仿水平,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达到初具意识地思考后提问。教师要客观对待这种差异,直视这种差异,并且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学生的提问题能力是会不断提升的。
3.引导在归类判断中提出问题
比较是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比较学生可以认识相关事物的异同,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而在比较中提出问题,可以把质疑思维引向深入,培养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分类整合。组织学生交流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把同类问题写在一起,如把绿色换成橙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把绿色换成棕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用咖啡色来做实验,产生的现象会一样吗?学生说出了几个有关换颜色的问题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水彩笔有32色的,也有48色的,一个个写好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问题概括起来的?”问题一抛出,有一些同学发现了端倪,教师等待了一会儿让学生思考,更多的同学明白了,这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基本上都能说出:“把绿色换成其他不同的颜色,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这样分一分,再整合一下。“采用不同的涂色工具,实验会是怎样的呢?”“假如用的不是面巾纸而是其他的纸甚至是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一个个适合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就这样产生了,并且通过问题的分、合过程,学生已经明白子课题的研究步骤了。学生提问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最后才能成为一种静水流深的生命状态,伴随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4.引导在探究进程中提出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也处于灵活、紧张的状态中,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所没想到的。
当学生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提炼后,就形成了三个子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子课题组成小组进行研究。研究颜色的小组发现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笔在实验中没有变色,而其他颜色的水彩笔都会变色,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提问方法提出新的疑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红、黄、蓝三种颜色不会变色呢?”“其他各种颜色变化和什么有关呢?”“难道这和美术中的调色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通过采访、用水彩颜料调色验证、查找资料等方法,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研究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地把学生带入新的研究天地,使得研究一步步地深入。
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爱提问,他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研究之始,创造之始。有了问题,探究活动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探究活动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探究活动才能创新。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且做到分阶段、循序渐进,最后才能硕果满枝,助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编辑 王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