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时期邢台达活泉的变迁

2016-03-03郭霖锋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邢台县顺德邢台

郭霖锋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2)



历史时期邢台达活泉的变迁

郭霖锋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达活泉曾是邢台百泉之首,然在20世纪80年代干涸,至今不再复现。历代古籍中对达活泉记载也相对零散。通过对古籍中相关记载的梳理及其现存的石碑来复原历史时期的达活泉及其特征,主要探讨了达活泉之名的来源及其地理位置,干涸、复出变化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等内容,这对认识水与古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达活泉;邢台变迁

达活泉位于今邢台桥西区西北,曾是邢台著名的八景之一。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1981年干涸,至今尚未恢复自流。复原历史时期的达活泉及其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达活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开发达活泉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达活泉之名的来源及其地理位置

达活泉最早记载很有可能出现在先秦史籍《山海经》之中。根据谭其骧先生在《<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1]所说,《山海经》中的松山阳水即汤山汤水之钞讹。汤水即《汉志》中出襄国(今邢台县)之蓼水。而蓼水又是达活水的古名,《读史方舆纪要》有“达活水。府西北五里,旧名蓼水”。[2]又《水经注释》:“蓼水,一名达活水。”[3]由此看来达活水之前有汤水、蓼水之称,如果谭先生所推论正确,那么达活泉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达活泉之名的由来,谭其骧先生在《<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中也有论述:“盖‘汤’缓呼之为‘他郎’,又音变为‘达活’。今邢台县西北约四十里有谈话村,“谈话”又“达活”之音转。其地距沙河县旧治正约七十余里。”[4]谭其骧认为“达活”是“汤”音变而得,是基于语言学基础上进行的判断,但是如果关照到更早时期的历史文献,可以发现达活水是由蓼水改名而得,并不是直接从汤水改名。把“达活”认为是“汤”之音变,似乎有些牵强。

古籍中达活泉之名最早见于南宋朱弁《曲洧旧闻》中的记载:“去钜鹿郡西北一舍,有泉,按《水经》名达活,源深流长,广轮数百里享其利。咸平间,刺史柳开疏泉,一支植千柳,为亭于其上,为一郡胜游之地。”[5]咸平为宋真宗年号,共用了6年(998—1003年)。可见最迟在北宋初年就有了达活泉之名。可惜朱弁并没有讨论达活泉名字的由来,文中提到的“按《水经》名达活”,然今本《水经注》中不见记载,且此说法只见于《曲洧旧闻》中,不知朱弁从何而得。

元初学者、诗人元好问所著的《邢州新石桥记》曾探讨过达活泉之名的由来:“其一曰达活泉,父老传为佛图澄卓锡而出。‘达活’不知何义,非讹传、则武乡羯人之遗语也。”[6]元好问也不知为何名为达活泉,他认为有可能是武乡羯人的语言,这为我们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据《晋书》载:“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羯人也。”[7]石勒曾在邢台建立后赵,佛图澄又有“咒龙取水”的故事,《晋书》载:“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其水源暴竭,勒问澄何以致水。澄曰:今当敕龙取水。乃与弟子法首等数人至故泉源上,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一小龙长五六寸许,随水而来,诸道士竞往观之。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8]佛图澄在襄国城外(今邢台)曾使泉水复出。所以元好问猜测达活泉可能是羯人的语言。中国历史上的羯族早已消失,武乡羯人遗语之说也不可考证。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达活泉之名的传说。在舒艳、门玥然主编《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河北》[9]中有这一记载,大致是说忽必烈路经邢台,派人找水喝。此时都水监郭守敬说:我老家邢台县郭村可以挖到水。忽必烈和大臣们也都不信。结果真的挖出了水,郭守敬请求忽必烈为泉水赐名,忽必烈说:这泉水是从郭村流来的,就叫达郭泉吧。因泉水不息,后改为达活泉。此说法在古籍中没有任何记载,且南宋《曲洧旧闻》中已记载有达活泉之名,不可能晚至元代才有,这定是后人附会之说。

在目前所见史籍中,达活泉之名最早记载于南宋朱弁的《曲洧旧闻》和元初元好问的《邢州新石桥记》中,通过《曲洧旧闻》的记载,我们可知最迟在北宋初年就有了达活泉之名;通过《邢州新石桥记》和《晋书》中佛图澄“咒龙取水”的记载,很有可能达活泉在后赵时期重新复出,石勒就以羯语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达活泉具体的方位,《晋书》载佛图澄“咒龙取水”时提到:“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其水源暴竭,勒问澄何以致水……乃与弟子法首等数人至故泉源上……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10]这里提到襄国城西北五里确有泉水。此外在《读史方舆纪要》有相关记载:“石井冈,在府西北七里……《十六国春秋》:晋大宁元年,赵佛图澄于襄国石井冈掘得死龙,咒之,令苏,腾空而去,因名龙冈。隋因以名县。”[11]又乾隆《顺德府志》有“龙冈”条目云:“龙冈在城西北七里……又传,石勒时大旱,佛图澄于冈掘一死龙,济以水乃苏,祭之,腾空而起,雨即降,因名。考‘地理志’达活泉即是。”[12]这里说龙冈在城西北七里,虽然与《晋书》中五里有所差异,但仔细观之,龙冈乃是地名,原名石井冈,而达活泉在龙冈境内,五里与七里并不矛盾。综上可得,达活泉位于顺德府城西北五里处,属于龙冈境内。今邢台市西北有达活泉公园,园内还有达活泉泉眼的遗迹。

二、历史时期达活泉的干涸、复出变化

历史时期的达活泉并不稳定,经常时枯时现,在史籍中多次记载。佛图澄就是在达活泉“暴竭”后,才“咒龙取水”,“水源暴竭”和其后“水大至”就体现了达活泉时枯时现的特点,流量极其不稳定。

北宋时期达活泉也有时枯时现的记载。《曲洧旧闻》载:“去钜鹿郡西北一舍,有泉,按《水经》名达活,源深流长,广轮数百里享其利……熙宁壬子岁(宋熙宁五年、1072年),泉忽沦伏不见。后五年(1078年),元丰改元之初,太守王慥率郡僚祷于泉上,不越月而复出,再逾时而浩浩汤汤,倍加厥初,阖境神异之,因易名为再来泉。”[13]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达活泉在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干枯,五年后(1078年)又复现,便将达活泉改名为再来泉。

明代万历年间达活泉还曾干涸。《畿辅安澜志》载:“明万历中涸,时有时无,岀不定。”[14]

清代达活泉的枯现记载更多。乾隆《顺德府志》载:“达活泉在城西北五里,东流为河,即古蓼水也。……入国朝泉又沦伏,知府徐景曾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来守此土,即制文虔祷,沸涌如初。因以为记并祭。”[15]乾隆《顺德府志》中前一部分抄自《曲洧旧闻》,内容相同。后一部分写到达活泉在清朝初年再次干枯,乾隆十二年(1747年)徐景任太守,达活泉再次复现。《浚达活泉记》中也有相关记载:“旧有一洼,土微润,似其脉未息……(知府徐景曾)命工浚之,未及尺而涓然,如乳窦者数孔……广可盈亩。”[16]从中可以看出徐景任太守时,曾派人在达活泉向下挖,没挖多久,便有泉涌出。

光绪《邢台县志》载:“同治初年泉又涸,知府任道熔募夫浚之,至七八年方有水。”[17]可知达活泉到同治年间又干枯。后来不断开挖疏浚,在同治七八年(1868、1869年)复现。

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得知达活泉曾多次干涸:后赵石勒时期(319—333年),宋熙宁五年(1072年)——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明万历时期(1573—1620年),清初(约1644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同治初年(约1862年)——同治七、八年(1868、1869年)。其中后赵、北宋、清同治年间干涸时间较多,明万历年间“时有时无”,而清代干涸时间最长,长达约一百多年。

综上所述,达活泉具有时枯时现的自然特点。究其原因,是由达活泉的地质条件而致。田级生在《太行山东麓岩溶大泉成因及其开发利用》[18]一文中分析了达活泉的地质条件:

达活泉位于马庄石炭二叠系断陷盆地北端,东北部为邢台—内邱断裂,由于断陷盆地断裂西盘上升,灰岩浅埋或出露地表,在微地貌上形成断层次,而且阻隔西部岩溶水东进,使水位抬高溢出成泉。在地下不睡循环系统上……而达活泉位于径流区下游,由于断裂局部阻水,仅排泄着北部径流带部分岩溶水。

由此可见,达活泉在历史时期经常时枯时现,这与达活泉的地质条件有关,而古人不知是何原因,每次的干涸与复出都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今天我们通过对达活泉的成因分析,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一自然特点。

三、历史时期达活泉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邢台古称顺德府,依山凭水,形胜之乡,古有十二景之称。据《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中曾记载顺德府十二景:太行叠巘、大陆澄波、尧山圣迹、鹊庙仙迹、百泉鸳水、达活龙湫、郡楼远眺、古刹春游、宫墙柏影、雉堞荷香、龙岗霜月、檀台烟雨等十二景。[19]达活泉就是顺德府十二景之一。

在达活泉旁,还兴建有广源庙用来祭祀神明。广源庙兴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年),以来祭祀神明,明万历移到达活泉南,清康熙五十六年(1723年)又移到泉北。《畿辅安澜志》载:“广源庙在邢台县西北八里达活泉上,元至正中(1341-1370年)建以祀达活泉神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顺德知府张延廷、邢台知县朱诰移建泉南。康熙五十六年(1723年)邢台知县李大栋、杨文魁移建泉北。”[20]又乾隆《顺德府志》载:“广源庙在城西北。元至正年(1341-1370年)间建。赐额前有达活泉。祷雨多应。岁久倾坏。明知府张延廷、知县朱诰改建泉南。康熙五十六年(1723年)知县李大栋仍移建泉北。知县杨文魁竣其功。”现在达活泉公园人工湖南岸尚竖有两通高大的石碑,为明代广源庙之遗存。

一通是嘉靖四十年石碑。嘉靖四十年即公元1561年,距今451年。这块石碑上碑文的内容,大致是关于郡守刘公兴修水利的事。当时刘公兴引达活泉的水,开渠凿河,灌溉水田若干亩。

另一通是万历十九年石碑。万历19年即公元1591年,距今已有421年。这通石碑上的碑文有一部分还可以辨认,碑文的题目为:“重修广源庙记”。碑文的内容大致为:“在城西北二里许,有池曰达活泉,周围百步余大。翠柳环绕,其泉滚滚上涌如沸状也。清而味甘,饮之可痊沉疴;引以灌田,田即茂盛。泉水流经至任县,民辄以浇灌者甚众。源深而流缓,鸥鹭鱼鳖丛游其中。可玩可钓,环境优美,实郡之胜境也……”从这段碑文可以看出当时达活泉的规模“百步余大”;其形状“滚滚上涌如沸状”、“源深而流缓”;其水质“清而味甘,饮之可痊沉疴”;其环境“翠柳环绕”、“鸥鹭鱼鳖丛游其中”、“可玩可钓”。可以看出那时的达活泉的确是环境优美,“郡之胜境也”。

由于万历19年石碑上的碑文题目为“重修广源庙记”,说明在明万历19年时重修广源庙,这与乾隆《顺德府志》所记载的“明知府张延廷、知县朱诰改建泉南。”应为一件事。应是万历十八年重修广源庙,万历十九年立此碑以记载此事。

此外在今达活泉公园园内尚有一棵嘉靖古槐。这株古槐为国槐,旁边有一块铜牌,上书:“明代嘉靖十五年栽植”。嘉靖15年即公元1536年,距今已经476年。

广源庙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另据达活泉边碑刻载:宋朝咸平年间达活泉水丈余深,水边杨柳成荫,芦苇成荡,古寺倒映池水之中,有诗为证:“顺德城西涌活泉,杨柳丛中古刹观,阡陌桑间青烟起,广源庙里禅钟鸣。”可见宋代时已有广源庙。

民国八年(1919),宁晋王怀庆以京畿卫戌总司令出任冀南镇守使时,把达活泉区占为他的私家园林,命名曰“怀庆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将此泉辟为公园,广植花木,建造了亭台廊榭,假山湖泊,免费向市民开放。风景优美,游人如织,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场所。[21]

达活泉除了本身就是一大美景之外,还经常被引来用于作为护城河水源和灌溉之用。

早在后赵时期,达活泉就被作为护城河水源。《晋书》载:“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北五里……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22]这里就记载了达活泉是襄国城堑水源。此后历代也有引达活泉入城的记载。《(雍正)畿辅通志》说到顺德府城时:“宋元旧址周九里,有奇门四,隍深丈许,阔五丈,引达活水入城。”[23];《(嘉庆)大清一统志》载:“顺德府城,周十三里,有奇门四,濠广五丈,引达活水入城。”[24]

此外达活泉水经常被引来灌溉农田,最为有名的就是郭守敬开发达活泉,据《元史》载:“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其一……其二,顺德达泉引入城中,分为三渠,灌城东地。”[25]中统三年即1262年,郭守敬向元世祖面陈“水利六事”,其二条就是引达活泉水分三渠灌溉附近的农田。后又载:“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26]元世祖十分欣赏郭守敬的建议,授提举诸路河渠。一年后升迁为副河渠使。由此郭守敬治水能力可见一斑。

明清两代,达活泉灌溉功能更为突出,灌溉面积更广。《明史》载:“(万历)三十年二月……邢台达活、野狐二泉流为牛尾河,百泉流为澧河,建二十一闸二堤,灌田五百余顷。”[27]《畿辅安澜志》中记载的最为详细:“邢台县、任县达活河水利十三闸。”[28]邢台县境内有十:孔村闸(康熙五十八年建)、小汪闸(明嘉靖建)、翟村闸(明嘉靖建)、水磨闸(明嘉靖建)、吴家庄闸(明万历建)、张村闸(明隆庆建)、小吕闸(明隆庆建)、蔡屯闸(雍正四年建)、祝村闸(明嘉靖建)、话河曲闸(明嘉靖建),任县境内有三:永固闸(明建)、恒利闸(乾隆二年建)、王家庄闸(康熙五十年建)。《畿辅水利议》载:“邢台县引百泉河及达活、紫金等泉之水,营稻田八十六顷九十六亩。”[29]可见明清两代达活泉灌溉了邢台县、任县两县很多田地。

四、结论

通过对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及其现存的石碑的分析,我们得出达活泉最早在《山海经》就有记载,名为汤水,最迟在西汉时期改名为蓼水,后赵时期佛图澄“咒龙取水”后才有达活泉一名的记载,达活可能是羯语,一直使用至今。达活泉因为特殊的地质基础,具有时枯时现的自然特点,历史上多次记载了达活泉干涸、复现的事迹。达活泉不仅仅是邢台十二景之一,在其旁建有广源庙,以来祭祀神明,此外还具有护城河水源、灌溉之功能,元代郭守敬曾开发达活泉,成为一时佳话,明清时期在其流域内建有大量的水闸以便灌溉。

参考文献:

[1]谭其骧.长水粹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431-432.

[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661.

[3][清]赵一清.水经注释.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77.

[4]谭其骧.长水粹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432.

[5][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2.139.

[6][元]元好问.遗山集.钦定四库全书会要,81.

[7][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2707.

[8][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2486.

[9]舒艳、门玥然主编.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河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407-408.

[10][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2486.

[11][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661.

[12][清]徐景.乾隆:顺德府志.清乾隆十五年刻本,322.

[13][宋]朱弁.曲洧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2.139.

[14][清]王履泰.畿辅安澜志.清武英殿聚珍版从书本,772.

[15][清]徐景.乾隆顺德府志.清乾隆十五年刻本,1223.

[16][清]徐景.乾隆顺德府志.清乾隆十五年刻本,155.

[17][清]戚朝卿.光绪邢台县志.清光绪三十一年刊本,86.

[18]田级生.太行山东麓岩溶大泉成因及其开发利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6):41-44.

[19][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清雍正铜活字本,9989.

[20][清]王履泰.畿辅安澜志.清武英殿聚珍版从书本,795.

[21]许笑.金风古韵话邢台.建筑与文化,2005,(4):68.

[22][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2486.

[23][清]李卫.雍正畿辅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25.

[24][清]穆彰阿等.嘉庆大清一统志.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468.

[25][明]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3845-3846.

[26][明]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3846.

[27][清]张廷玉.明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1314.

[28][清]王履泰.畿辅安澜志.清武英殿聚珍版从书本,796.

[29][清]林则徐.畿辅水利议.清光绪刻本,11.

[作者简介]郭霖锋(1993-),男,河北邢台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地理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地理.

[收稿日期]2016-02-18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023-04

猜你喜欢

邢台县顺德邢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游邢台动物园
美术作品
关于加快邢台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种植食用玫瑰 亩产收入六千
邢台县实施移民后扶项目的实践与对策
如何上好会计岗位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