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价值追寻
2016-03-03邢德芬
邢德芬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价值追寻
邢德芬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00)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关系。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价值追寻无疑要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来讨论。其中,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化 价值追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个体价值
1.审美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要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人,大学生甚之。作为一个独立而又独特的知性群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烈的审美要求。这种审美要求,从心理学角度可理解为“审美需要”,从接受美学角度可理解为“审美期待”。[1]
(1)审美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理需要,也有心理需要;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马斯洛在完善其“需要层次理论”时,补充了自我实现需要的“求知”与“审美”两个更高层次。可以说,“求知”与“审美”的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精髓所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情操趋于理性化,追求“美”的生活境界,具有审美化的人格超越特征。同时,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他们的爱美意识从注重外表逐渐向崇尚内在精神价值转变。[2]
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日常生活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融入渗透到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会欣赏社会美,激励青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在欣赏和创造艺术美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真谛,实现精神的升华;在创造日常生活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隐性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和满足大学生审美需要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3]
(2)审美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迎合大学生的审美期待
“审美期待”一词来自于对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概念的理解。“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家姚斯的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姚斯对“期待视野”所下的定义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是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金元浦教授对“期待视野”的理解是:“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根据金教授对“期待视野”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大学生,在进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之前就已经置身于受其先前经历影响所形成的特定的“期待视野”之中。[4]
大学生作为一个知性群体,他们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立足于自身的“期待视野”,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进入期待视野的教育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审美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尊重大学生审美期待的主体选择性和个性差异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入选大学生的审美期待视野,无疑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好途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整体性需要出发,注重大学生审美需要的满足和审美期待的迎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美学思想的客观要求。
2.审美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孟子曾把“善”和“信”称为是最基本的人格,并认为“美”是人格的最高境界。根据“美在于和谐”的理念,和谐人格就应该是人格的最高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和谐人格也可以理解为审美人格。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和谐人格既是每个青年学生自身成人成才的需要,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塑造人、培养人、转化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审美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美的元素的渗透而成为大学生的审美对象,使大学生在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教育和洗礼,逐渐塑造完美的形象和审美的人格。[5]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社会价值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校园也日益成为高校建设追求的目标。审美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它必然能够对建设和谐校园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大学校园应该是高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的校园,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和谐,也要注重精神环境的和谐。主要表现为高校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是在和谐校园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提出并进行的,同时它也是实现和谐校园的具体落实。
2.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高校作为社会大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的摇篮,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谐校园所创造的高度文明进步的文化氛围和活力对建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汲取和融注这种和谐思维和和谐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能增进其对时代精神的表征和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主旋律的弘扬。
[1]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金元浦.接受反映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谢林霞.论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金绪泽.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1).
[5]陆道廉.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美育疏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邢德芬(1983-),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