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氏综合征儿童言语训练的个案研究

2016-03-03张姣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康复训练

●张姣



唐氏综合征儿童言语训练的个案研究

●张姣

摘要:以1例有严重言语障碍的唐氏综合征儿童为个案,以训练发音器官和培养沟通能力双管齐下为辅导途径,合理运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探讨综合辅导的有效策略。辅导后,个案在发音的清晰度和沟通的主动性上有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言语障碍;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一、个案情况

(一)基本情况

小唐(化名),男,2005年3月出生。唐氏综合征特征明显,先天性心脏病(已手术治愈),好动。脾气比较倔,不顺心就会躺地上耍赖。动作协调能力差,不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手部肌肉力量、手指抓握能力弱,书写吃力。喜欢用水彩笔画直线,不会正常涂色。喜欢听东西掉在地上发出的声响。

(二)言语情况

呼吸方面,有气喘现象,呼吸急促,存在一定的呼吸功能减弱问题。呼气、吸气配合不协调,发音时不会换气。发声方面,音调单一,只会发去声;声音低沉,说话时呼吸不畅、气流不足;语音清晰度差,不易辨别。语言发展方面,有沟通的意愿,但习惯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不会主动开口说话。只会仿说1、2个字,发音不清晰。理解能力上,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能辨认字形,会读词语卡片,但是不会根据听到的读音查找相应的词语卡片。

二、训练方法及过程

(一)发音器官训练

唐氏儿一般舌头偏大,不灵活,唇部控制较弱,发音器官需要特别训练。一般的口舌操、唇舌操虽然科学有效,但是孩子往往对一板一眼的训练不感兴趣,有厌烦、畏难情绪。所以,采用道具训练的方式诱导其练习。

1.吹纸条

拿一根约1厘米宽、20厘米长的纸条放在嘴前让他嘟起嘴吹,每次练习5秒钟,反复练习10次。如果次数多了觉得太单调,可以把几根不同颜色的纸条贴在一根长棒上,让他轮流吹。一开始小唐不会嘟嘴,只会张着嘴哈一口气。经过20多次的训练,才学会嘟起嘴吹气。小唐对于纸条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能坚持做完。这项练习是训练他的嘴唇力量和气息。

2.吹哨子

用双唇含住哨子,用力吹。刚开始小唐只会吹出短促的音,一顿一顿地吹,经过示范和反复练习,渐渐地会吹出长音,大概能坚持3秒。这项练习有效训练了肺活量,并增强了呼出的气流。

3.吹泡泡

先由教师示范,轻轻吹气吹出泡泡,吸引小唐的注意。然后让小唐试一试把泡泡从棒上吹走。提醒他轻轻地吹,并示范几次,让他多次尝试。等他会有意识地控制气流了,就让他来吹泡泡。这个游戏主要训练他对口腔气流的控制能力,通过腹部肌肉控制、下颚稳定性训练,圆唇、舌头后缩得以完成。

(二)沟通技巧训练

1.运用“提示+正强化”的技巧训练主动应答能力

首先要确定强化物。小唐最喜爱的食物是动物饼干,所以教师把动物饼干作为训练强化物。沟通教师和小唐面对面坐着,辅助教师坐在小唐身后。沟通教师喊:“小唐!”训练教师立即在小唐耳边提示:“哎!”小唐如果没反应,沟通教师就用眼神和嘴型再次提示。当小唐模仿发出声音后,不管正确与否,沟通教师马上奖励他一块动物饼干,并夸奖:“小唐真棒!”之后的练习中,在发音的清晰度、响亮度上逐渐提高要求,步骤同上。如此每天训练3分钟左右,经过10天的训练,小唐就能对他人的叫唤做出应答。

2.运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训练沟通能力

小唐言语障碍比较严重,且不会主动沟通,这个训练系统比较适合他。

(1)准备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唐一开始拒绝和我对视。于是我随时随地留意和他沟通的机会,比如,他要过去拿杯子了,我先他一步拿到杯子,然后面带笑容问他:“要杯子吗?”开始他不回应我,直接要拿过去。我故意把杯子举高:“说声‘要’,就给你!”等他费力地说出“要”,我才会给他。

这样次数多了,他开始和我亲近,我叫他的名字,他会看我,也会听一些简单的指令。这时候,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训练了。

(2)遵循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六阶段训练法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是以物换物。目标是让小唐自发地拿起一张图片并说出名称来交换一个相应的物品。训练分两步走:第一步为不开口,只要拿图片交换就行,主要培养沟通意识;第二步为说出名称再交换,主要培养言语表达能力。

第一步训练时,一次呈现一张图片,内容为小唐最喜欢的物品。训练由两个教师来进行,我作为沟通者坐在小唐桌子对面,另一位教师作为协助者坐在小唐后面。我手里拿着水彩笔,桌子上放着一张水彩笔的图片。小唐看到水彩笔就想过来拿,协助教师抓住他的手引导他拿起图片交到我手中,我随即把水彩笔给他。

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图片内容逐步更换),根据小唐掌握的程度,协助教师的引导可以逐渐消退,直至小唐能独立完成交换过程。

第二步训练时,当这个沟通模式基本成熟以后,我以此为起点,和他明确拿起图片并说出名称才能交换成功。训练的过程与第一步一样,只是加了一个发音的要求,开始由协助教师示范提示。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小唐基本能做到拿起图片主动发音,并以此来交换他要的物品。

第二阶段是增加自发性。目标是让小唐自发走向他的沟通板,将图片取下,然后走向教师,把图片放在教师的手中,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

训练仍由两个教师进行,这次我作为沟通者坐在小唐旁边,当小唐想要来拿我手中的物品时,身体协助教师引导他走向沟通板,将图片取下来,再走到我旁边交到我手中,我随即把物品递给他。

在多次训练后,沟通者可以是其他任课教师,强化物也可以进行调整。比如在音乐课上,图片可以是要用到的小铃铛(小唐喜欢有声响的东西)。

这个训练中也是分两步走,先要求做身体交换的动作,然后再要求给图片时会说出图片上物品的名称。

第三阶段是辨认图卡。目标是让小唐从沟通板上的多张图片中选择适当的图片,然后走向教师,把图片放在教师的手中,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小唐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沟通模式,所以本阶段训练可由一位教师进行。教师和小唐面对面坐在桌子边,桌子上放着沟通板及与图片对应的物品,沟通板上贴着图片。沟通板上的图片由两张图片(分别为喜欢的与不喜欢的)逐步过渡到两张都喜欢的图片,再到喜欢与不喜欢的多张图片。让小唐从沟通板上选择他喜欢的想要的物品的图片,取下来交给教师,教师随即递给他相应的物品。

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中,小唐出现了选择困难症,一会儿取这张,一会儿取那张。于是,我适时调整了强化物,选择他最喜欢的和最厌恶的物品,增强了辨别度,并且在交给我图片后,让他自己去拿与图片相对应的物品,看看他是不是真正学会辨别图片,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进行到第四个阶段要使用“我要……”句带练习的时候,小唐对“我要”这个词卡很不适应,也出现了不配合训练的情况,再考虑到小唐的呼吸器官有器质性问题,无法连贯地说出一个句子,所以后面的三个阶段我取消了。

由于前面的训练图卡都是物品类,所以等三个阶段完成以后,我主要训练他表达动作方面的需求,如“回家”“喝水”“上厕所”等动宾短语。训练结合真实情境进行,抓住他有需求的时机,随时进行训练。

四、训练结果与反思

个案研究表明,训练发音器官和培养沟通能力双管齐下,对唐氏儿的语言发展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如果只是进行单一的言语器官训练,语言得不到真正的运用,就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G764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特殊教育学校,315300)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