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016-03-03朱许生
朱许生
(广东省丰顺县龙岗中心小学)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朱许生
(广东省丰顺县龙岗中心小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是当前教育的新理念。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育教学实现最大限度的解放,使学生始终处在宽松、民主、和谐而又充满兴趣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以人为本;教学效果;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应运而生,它是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下面总结一下自己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敢于放开双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教师在思想上完全可以放下包袱,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搭台”,让学生“唱戏”,为学生“喝彩”。如果教师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框架学习,按图索骥,那只能束缚学生的手脚,削弱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曾对所上过的两堂研讨课进行比较,这两堂课的内容皆为五年级语文上册的《孔子》,其中一个班级教师用“以人为本”的模式,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学习的内容上没有任何限制,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孔子、搜集有关孔子的知识,学到的知识远比书本上的要多。例如,知道《三字经》中很多内容是孔子的名言;孔子是“儒家三子”之一;还有“尽善尽美”“道不拾遗”等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在另一个班级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乖”,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上课时他们对书本上的内容非常熟悉,对书本知识也掌握得很好,但是除此之外,却所知甚少。因为学生在学习时已经预习过,没有多大新意,学习起来很乏味。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以人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去学,但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学生毕竟较少,这时,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这就像你要让一个不爱吃米饭的小孩主动吃你做的米饭,那就得花些心思,把米饭和其他一些他爱吃的蔬菜、佐料做成五颜六色、色香味俱全的炒饭吸引他,在颜色上激起他的食欲,在食材上调动他的胃口。因此,教师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中顺利问疑、释疑、拓展,在课前准备时,要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巧妙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向学生发问:“如果你们身陷草地火灾现场,你们会怎么做?”各学习小组代表纷纷举手发言,我对他们的做法一一给予肯定后,说:“有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却纹丝不动,你们信不信?”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探究的意识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教师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得到社会的承认与赞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常心理需求,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展示自己的优点,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当学生展示之后,教师要抓住契机,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期望和信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一些激励性评价,如,发出啧啧赞叹之声,并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太好了!”“棒极了!”“真让人难以相信,你们会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等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的喜悦。即使展示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如,“相信你能取得成功”“相信你会改变”等等。切忌口不择言,说些否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给学生的心灵蒙上阴影。
四、教师要巧妙抓住特点,根据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生字时,我就常常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生字,让他们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另外,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想听课,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如,运用新颖的谜语、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悬念、多媒体教学等等。
总之,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相互尊重,彼此沟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引导、激励、组织和服务作用,通过巧妙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将学生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真正实现增效。
·编辑 杨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