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特点与建议

2016-03-03黄春平

关键词:报网报业报纸

黄春平,蹇 云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60)



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特点与建议

黄春平,蹇 云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60)

近10年来传统报业一直在尝试和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但成效甚微。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见于融合的目的、战略、方式、路径等问题的探讨,对融合发展的趋势、成效、模式、困境与未来等问题颇多争议。这些研究的不足是:对融合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与审视、缺乏问题研究的中国视角、对与商业性媒体融合的研究不够、缺乏融合的理论支撑与路径指引等。后续研究应充分考虑到传统报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和历史惯性,致力于探究融合的内容机理,把脉融合的整体性方向,探索培育传统报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的融合策略与路径,并重点解决报纸与网站、报业与商业新媒体的融合问题。

报业;新媒体;融合

2014年8月18日,中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两者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一般指报刊、广播、电视三类。目前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三类媒体中面临经济压力最大、亟需解决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问题的当属传统报业。中央如此关注媒体融合发展,而报界的融合实践如何?学界的研究进展又怎样?

一、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现状与研究进展

(一)“媒介融合”研究正从理论探讨转向传媒实践难题的解决

在学术层面,近几年来媒介融合一直为新闻传媒领域的理论热点和前沿议题。2008年11月23日,南京大学召开了首届主题为《媒体融合的内容、模式、形态、现状、影响》媒体融合高峰论坛;2009年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挑战·创新·发展——媒介融合的路径与模式》;2012年第三届论坛的主题为《媒体融合转型中的谋略之道》;2013年第四届论坛的主题为《媒介转型中的新媒体基因、商业模式及技术路径》。这四次论坛的主题从最初的融合路径、谋略到新媒体基因,理论界与业界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并开始触及融合的关键要害。2013年12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首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专门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媒介融合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展开了讨论,这是第一次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对融合进行探讨,也是对前面四次论坛主题的重要突破。在政策层面,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一直被中央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中央已将推动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作为传媒业的当务之急。从融合议题可以看出,媒介融合关注的焦点逐步由融合理论上升到现实传媒实践。中央提出的媒介融合的战略部署更凸显了研究与解决现实实践难题的迫切性。

(二)报业领域的融合实践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但无明显成效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报业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几乎都走过了“有报无网”、“报网并存”、“报网互动”、“报网融合”四个阶段。1997年以来我国报业也从最初的电子版,到网络版,到综合性的新闻网站,到报网互动,再到现今的全媒体,经历了一个逐步专业化、逐步互联网化的探索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简单的电子版,直接把纸媒内容复制到网上,出现“报网同质化”特征。现今这种电子版已经升级为数字报,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浙江在线在国内推出了首家数字报。第二阶段是报纸自建网站,原来的报纸网络版被改造成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报网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如2000年《人民日报》网络版最先改为“人民网”。第三阶段是“报网互动”阶段,2006年开始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以延伸传统报纸的品牌,扩大报纸的影响力。2007年南宁举办的首届中国报网互动共赢高峰论坛讨论了数字化环境下传统报业的出路和网络媒体的创新发展。第四个阶段是全媒体阶段。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发起成立“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以探索纸媒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型,2008年烟台报团作为试点启动“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2009年彭兰正式提出“全媒体”概念,认为它是一种业务运作模式与策略。2014年3月3日中国报业协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的“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它就当前报纸向数字媒体和移动终端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问题展开了讨论。

传统报业在以上几个阶段探索过的媒介融合实践形式相当丰富,如PDF版电子报、报纸新闻网站、手机报、报纸二维码、有声报纸、3D报纸、电子阅读器、LED显示屏、微博、城市通、视频网站、报料平台、社区网站等等。2011年四川日报报业报团全媒体中心成立,随后的宁波报团、烟台报团、上海报团、成都传媒集团、南方报团等纷纷尝试全媒体转型。但遗憾的是传统报业的这些融合实践与努力几乎都未见明显成效。

(三)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形成的理论共识

关于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这个研究议题,国内学术界从2005年开始凸显关注,集中于融合的目的、战略、方式、路径等问题,已取得如下理论共识。

1.融合的目的:拯救报业

诸多学者认为新媒体背景下报纸必须走融合之路才能获得拯救。如王正鹏以2007年以前英国多家报纸转型的数据,认为报纸必须适应数字时代,进行经营思想、生产与商业模式、内容结构的调整才不会消亡[1]。范东升剖析了新媒体变迁下美欧报业危机的实质及其数字报业的转型经验,认为拯救报纸的手段就是与新媒体融合[2]。陈国权对比了报业利用、借用和运作新媒体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认为报纸要与新媒体拉开距离并寻找新媒体的赢利模式才是出路[3]。

2.融合的策略:数字化转型

利用新媒体来拯救报业应该采取的策略,多数答案是数字化转型。如钟沈军认为报业可采取技术引领战略、内部整合战略和外部整合战略[4]。

对于转型的实质,石磊认为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和载体的拓展,更是体制机制的创新[5]。麦尚文专门对当前全国报业转型的五种模式进行了归纳,认为转型实际上是一种关系的重组[6]。

对于如何转型,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李鹏提出可以通过实施法律和产业合并来完成传统报业的转型,以实现资源的优势共享、劣势互补[7]。冉华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应实施基于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和数据库生存才能实现报业的数字化转型[8]。蔡敏提出生态条件、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制度保障、环境制约是融合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9]。刘琴提出实施传统报业内部生产流程的再造[10]。

3.融合的方式:从报网互动、报网融合到全媒体

数字化转型如何付诸报业实践?最先尝试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报网互动。如何互动?即报纸与网络这两种彼此独立的介质的互动[11],它们各自独立运行,相互推销产品并资源共享[12],它们“和而不同”,其初级形态是技术应用、内容复制和共享[13]。如一次采访、多方利用;报纸利用网络形成全面覆盖,网络借助报纸建构内容平台;报网融合形成一体,达到品牌共享等[14]。

而报网融合则是报业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它要求报社层面上进行重组,必须建立在网络意识之上设立相应协调机构[15]。它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包括报网等各种媒体的融合,而且包括各种媒体的从业者以及不同媒体产制方式的融合[11]。

目前的“全媒体模式”已经超越了报网融合两种媒体介质的协作范畴,拓展了报网融合的广度与深度[16]。彭兰认为它是指一种业务运作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17]。常宁认为它应该是一条包括内容生产、终端平台、利益分摊、各媒体互动的完整生态链条[18]。南京政治学院周洋则认为它是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各种表现形式来进行内容的全方位、立体展示和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19]。鉴于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对竞争对手的研判、自身流程改造、新媒体产品的盈利模式都未明朗,目前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转型属于一种不安全动态的博弈[20]。

4.融合的形态:平台化运作

目前互联网从信息传播工具演变为集信息发布、交互、利用、交易于一体的信息平台,从虚拟空间演变为具有独立结构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平台,为此有专家提出互联网要跳出基于“媒体”的网络功能视角,突破学科间的交流壁垒,建立大视角下的互联网研究[21],方可加深对媒体融合问题研究的深度。黄升民认为网络媒体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体系,它形成了全方位的互动营销方式,并从商业模式上构建了平台化的运营思维[22]。彭兰指出新媒体兼有技术平台、经营平台、媒体平台的多重属性,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因此建议经营新媒体,需要把这个平台的各种属性都认识清楚,将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不能孤立地只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利用新媒体[23]。

(四)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引发的问题争议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的理论共识之外,在如下问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1.融合的趋势:到底是分还是合?

国内对媒介融合一直存有争议,典型的有四类观点。绝对融合论,如高钢、邓建国等认为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24][25];绝对分化论,以陈国权为代表[26];先合后分论,如彭兰认为信息企业在联合之后融合,在重新组合之后再分工[27];竞合螺旋论,如冉明仙认为融合的趋势是“融合-分化”的轮回发展与螺旋式上升[28]。其中绝对融合论影响最大。造成这种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家多倾向于原汁原味地引介国外有关融合的概念[29],缺乏对这一概念本身的深入探究;另一方面,“各种论断的全面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还不够强,缺乏必要的来自实践的支撑和检验”[30]。因此是分还是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融合的成效:为什么会失败?

一种观点认为融合忽视了报纸的特征。报纸在有了电报后,开发出倒金字塔;有了广播后,开发出深度报道;有了电视后,再造了兼具形象化与深度的“特稿”,数字化背景下报业融合经历了很多尝试,这么多业态融合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报纸特征搞融合[31]。另一种观点认为融合的方法有误:网站是报纸的网络化再版,缺乏针对性、专业性,缺乏对市场、对受众的调查和了解;对用户缺乏热情、缺乏差异化的精细定位[32]。郭全中进一步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固守“内容为王”的理念以及缺乏“互联网基因”[33]。因为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规律和基因不同,所以转型必先转脑。须以信息服务为王、树立商业思维、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基础。

3.融合的困境:如何克服体制困扰

张惠建认为,国外传统媒体转型不存在体制机制的困扰,厘清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即可,但国内传统媒体在融合过程中不但要面对新媒体竞争问题,还要面对克服旧有传媒体制机制的束缚,解决传统媒体产权主体缺失等问题[34]。事实上,彭兰早就已经指出,媒介融合的体制变革需要各方打破自己所习惯的旧有模式与利益格局,根据多媒体内容采集与生产的需要,进行生产流程的改造,重新进行分工规划[35]。钟瑛甚至具体分析了当前报纸进军新媒体的主要体制障碍:其一,它局限于报业体制内资源的重新配置与组合,始终无法摆脱体制的痼疾;其二,这些模式的潜台词和操作规则还是以传统媒体为核心,并未建立真正的新媒体观念和到位的融合意识[36]。有学者明确指出,现行的政治家办报而不是“实业家办报”的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业高层发展新媒体的思想,单靠单纯的技术上的“孤军深入”,其结果将是跛脚的融合[37]。如何突破这种体制困扰,是目前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融合的模式:新的盈利模式如何构建

如何创建新的盈利模式,这是融合成功的关键。黄升民认为传统报业在融合中有4种盈利模式:网站主导模式(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流影响力,拓展全媒体的运作空间);纵向延伸模式(通过品牌内部的延伸,形成媒体集群);技术先行模式(搭建系统平台,进行全媒体流程再造);跨界整合模式(整合传媒核心资源,多维一体加速扩张)。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江作苏认为传统报业正通过三种方式来拓展产业链。一是手机报;二是植入如汉王那样的平台;三是运用不同的资本形态创办网站[38]。然而2012年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的《2011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媒体融合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清晰稳定的盈利模式。很多传统媒体成立的网站尚未探索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必须依托于母体传媒集团的各项资源,导致部分网站无法根据自身的实情思考问题,最终折翼[39]。分析失败的原因,常宁认为,报业“全媒体”盈利模式问题主要在于其经营理念和方式仍沿用报业的传统思路,缺乏新媒体运营经验与人才[18]。

5.融合的结果:报纸是否会消亡?

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报纸是否会消亡,一直存有争议:如陈方英认为,纸媒体向新媒体过渡转型时,暂时会保持一种共存、互动、相得益彰的状态[40]。随着融合深度和广度的逐步推进,新媒体将得到完善,传统报纸终将会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走向衰亡。与此相对的观点如马汉清认为,因为中国报纸市场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报业环境会进一步放松,中国报纸与新媒体会有一个长期共存的过程[12]。王冲也认为新媒体的实质是传播技术和传播终端的变革,如同印刷术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一样,新媒体和报业之间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能否融合共生的关系[41]。

目前,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正促使媒体间不断融合,报业从简单复制、网借报力到报投身于网,报网之间网不再是报的附属,报也不仅仅是网的内容源泉,通过互动报网正逐步走向融合的纵深,报纸是否会消亡,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与跟进。

(五)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鲜有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立项

2000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了100多个有关新媒体的研究项目,其中关涉媒介融合的项目多达30多个,这些课题设计主要关涉新媒体对一些具体的新闻业务的影响。其中有极少部分项目直接关涉媒介融合与传统报业:如报纸网站的内容生产与盈利模式(邓建国,2009年立项)、报业组织机构的转型(吕尚彬,2010年立项)、报业发展趋势(王学成,2005年立项)、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问题与对策(梁小建,2013年立项)等。

总的来说,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直接关涉媒体融合背景下报业转型的议题并不多见。尽管现实中传统报业面临的新媒体问题日趋迫切,但该问题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二、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所呈现出的特点与不足

综上,目前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已有成果多为融合的概念、问题、应对策略、趋势预测等,总体上表现出如下特点与不足。

(一)对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个案研究较多,缺乏比较系统的整体性审视

在国外报业研究方面,对欧美报业的现状多为个案与经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报业发展的趋势作出一定的阐述和预测,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概念,缺乏整体性研究,尤其是对欧美报业以数字优先战略为先导的全面转型缺乏系统化研究;研究中对以《金融时报》《卫报》等为代表的欧洲报业近年来的积极变革缺乏应有的重视,似乎有重美国而轻欧洲的倾向。

在国内报业研究方面,对各个阶段的报业数字化转型出现了一批比较详尽的个案研究,如报纸网站研究、报网互动研究、全媒体研究等,但能将各个阶段衔接起来进行整体考察、总结归纳融合规律的系统性成果并不多见。鉴于面上调研的难度,更缺乏对中国报业与新媒体融合的面上数据的搜集及整体状况的审视与把脉。由此可以看出整体性研究这一视域还有待进一步去填补。

(二)引介发达国家的经验,缺乏对报业转型问题的中国视角的观照与思考

老牌报业大国英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至2011年,短短3年已有70%的地方报纸倒闭,80多家报纸裁员和“瘦身”。但2009年世界报业协会的统计发现,亚洲地区发行量普遍都还有增长,欧美是下滑的,其中美国、加拿大下滑得最厉害。而央视市场研究中心(CTR)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报纸的读者近三年来平稳发展,根本没有出现发达国家的倒闭、破产情况。可见尽管面临着相同的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但由于中西方报业生态的诸多不同,导致融合中两者的状况与结果完全不一。西方的一些策略最多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目前相当多的成果探讨中国的报业转型问题时多引介发达国家的经验,缺乏思考问题的中国视角,乃至脱离中国目前的现实实际,唯技术论背景下产生的报纸消亡论即是明证。尽管面对的是同样的新媒体问题,但中国报业现状与西方完全有别,不能套用或复制西方的转型路径与模式,中国的报业融合问题须用符合中国国情的策略、手段来解决,这正是目前研究值得关注的纠偏之处。

(三)针对传统报业与商业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研究远远不够

以四大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商业新媒体一直是报纸网站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它们无论是在舆论的主导上还是广告资源的攫取上,对传统报业都已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这一特点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非常罕见。

目前传统媒体只是在利用网络扩大影响,而没有重视基础性改造,它对市场的洞察远远不够,而商业媒体又如此强大,它们最大限度地开发、掘取市场。以腾讯为例,学者郭全中[42]预言腾讯“内容帝国”正在兴起,其发展潜力已经远远将纸媒抛在一边。2012年腾讯公司的净利润为123.32亿元(而我国报业的净利润为99.24亿元),2013年腾讯净利润已达170.63亿。商业新媒体的内容不只是新闻资讯,还涉及时尚生活、休闲娱乐等应用信息及社交类的媒体如QQ、微博、微信等。而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占上网的人群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其研究已极端重要、迫在眉睫。就报业而言,以往的研究领域多限于报业集团内部报纸与报纸网站的融合,而对于外部层面的报业集团与商业新媒体的融合进展状况虽有探讨,但多限于它们合作经验的介绍,对融合所产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对报业未来的生存问题更缺乏预见性的思考与警示。

(四)如何推进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至今尚无具体的理论指引与路径支持

前面已经提到不少报纸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尝试过报纸网站、手机报纸、短信新闻、全媒体、二维码等诸多融合形式,但大多数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目前我国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实践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细致的、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宏观的发展策略以及明确的路径指向。

一种新媒体对旧媒体的替代通常不是全面的,而是部分的,两者的融合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一些报纸实现了从单一办报到报业集团再到传媒集团的转变,并朝着文化传媒集团发展。而相关的成果多限于对它们经验的介绍与总结,真正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能用于指导现实实践的成果并不多,且限于各报地域及发展水平的差别,已有经验根本无法复制与推广。有鉴于此,推进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指导还须继续探寻和归纳。

综述所述,要进一步推进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我们须特别关注融合的总体走势及整体性研究、中国国情的特点、与商业媒体的融合趋势,融合的策略设计与理论指引等等。

三、推进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若干建议

综上,以后推进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须集中于如下几点。

(一)探究融合的内在机理,为报业转型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传统报业与新媒体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方法视角都存在很大的异质性,目前二者的融合已势不可挡。在其融合发展中如何从机理上将二者整合起来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使传统报业在新媒体环境下赢得发展的先机,形成新的增长点,这是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起点。虽然这方面业界已有比较丰富的实践,学界也有比较集中的理论探讨,但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学理方面的系统整理与归纳还相当欠缺。因此,探究二者融合的内在机理,探寻二者融合的理论基础,是推动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核心要点。因此后续研究应该从学理上致力于实现传统报业与新媒体发展之间的“道器相贯”,明晰加快二者融合发展的动因与机理。

(二)多总结报业群体的实践经验,把脉融合的整体性发展方向

国内迄今对新兴媒体出现后的报业现状尚无整体性研究(多为个案),尤其在点与面、个案与整体趋势的全面把握上。尽管近10年来传统报业一直在尝试和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但至今尚未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而认清方向必须充分考虑到传统报业的路径依赖和历史惯性、创新观念和思路,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因此须重点考察报纸网络版、数字报、报纸网站、全媒体、客户端、云报纸的源流与演变情况,系统性、整体性地透视和分析我国报业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研判融合的基本走势并梳理融合遭遇的瓶颈问题。如广州日报的电子版、数字报纸和无线阅读器,南都的全媒体集群实践都已经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们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在全国起到了带头与示范作用。但它们的融合现状、融合经验与融合难题对于全国各地报业来说,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后续研究如能突破这种个体经验的介绍,立足整个报业群体的改革实践,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总结,研究成果将会充分体现典型示范性,具体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的融合策略与路径,为报业的转型实践指引路径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怎样创新目前的媒介融合模式,怎样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主流媒体”?2014年8月中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是中央首次对媒体融合提出如此具体的路径、方向指引。

事实上,目前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的经营模式面临危机,报纸读者流失、发行量减少、广告大幅缩水、成本升高是必然的趋势。媒介平台日趋完善的现实下,新旧媒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已凸显出来。而个性化、互动性、多元化的新媒体雏形正在形成。由此传媒界围绕“报纸是‘生存’还是‘消亡’”这一论题,一直在争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报纸衰亡与新媒体崛起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研究传统报业在融合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寻找发展对策,这是传统报业转型升级、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传统报业顺利实现转型与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结合新媒体产业与文化产业背景,探索培育传统报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目前传统报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盈利模式的创新问题。2011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明确的指引。

因新媒体具有高技术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等产业特征,在国家新媒体发展规划背景下开展传统报业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可以促进二者深度融合,有利于培育传统报业新的盈利增长点,促进传统报业结构的调整、营销方式转变以及整个报业的发展转型,提升报业竞争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正是基于国家新媒体发展规划的背景,后续研究可以尝试在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层面有所突破。

(五)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重点解决报纸与网站、报业与商业新媒体的融合问题

传统报业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传统报业向数字媒体转型,宏观层面上则表现为它们之间如何互取所需,新兴媒体借鉴传统报业的优势内容资源,传统报业则不断通过尝试新兴媒体的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内容平台来实现转型。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更是难点。

这两个层面的关键问题在于解决:一是推动报业集团内部报纸与网站的融合发展(微观层面);二是推动报业集团(包括报纸、网站)与商业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宏观层面)。前者虽然已有近10年的发展历程,但因为一直是以办报的思维去创办新闻网站,所以至今尚未成功。后者最近几年传统报业正在试水,也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两大问题才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亟需解决。

总之,推进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媒介融合由理论探讨转向传媒实践的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现实命题。目前的一些成果虽已切入,但其介入的深度、广度及现实关联度还有待进一步推进,我们期待后续研究能在这方面结出更多的硕果。

[1]王正鹏.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2]范东升.拯救报纸[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3]陈国权.新媒体拯救报业?[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

[4]钟沈军.媒体的演进趋势与战略转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石磊.分散与融合:数字报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麦尚文.全媒体融合模式研究:中国报业转型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7]李鹏.媒聚变: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转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冉华.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9]蔡敏,韦文杰.媒介融合胜出战略[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10]刘琴.数字化背景下报纸内容生产及其管理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11]王君超.“全媒体”时代,报网融合大发展[N].人民日报,2010-11-29(22).

[12]马汉清.报纸与新媒体共存的发展策略[J].城市党报研究,2011(6):20-22.

[13]刘文章.报网互动如何“动”起来?[J].新闻世界,2009(7):155-156.

[14]郝青.报网互动的三层境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7-19.

[15]林如鹏,顾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网融合探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5-131.

[16]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

[17]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6):9.

[18]常宁.报业整合式转型须解开三大死结[J].中国报业,2013(11):30-30.

[19]周洋.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央媒体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思考[J].新闻前哨,2009(11):14-16.

[20]戴仲辉,付玉辉.2008—2011年中国全媒体研究综述[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0-63.

[21]谢新洲.从网络传播研究到互联网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3(1):44-45.

[22]黄升民.互联网的媒体化战略[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

[23]任殿顺.5年后,纸媒危机或降中国[J].出版人,2013(01):52-53.

[24]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J].国际新闻界,2007(3):54-59.

[25]邓建国.媒介融合:受众注意力分化的解决之道——兼与“反媒介融合论”商榷[J].新闻记者,2010(9):56-60.

[26]陈国权.新媒体需要新思维——北京报纸网站发展思路解析[J].中国记者,2010(8):53-55.

[27]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J].新闻与写作,2006(9):22-22.

[28]冉明仙.“竞合螺旋”:媒体分阶段发展趋势——与单纯“分化论”和“融合论”商榷[J].新闻记者,2010(9):61-65.

[29]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J].现代传播,2006(1):51-53.

[30]赵星耀.认知媒介融合的既有理念和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1(3):65-69.

[31]张立伟.媒介融合的报业反思——《新媒体拯救报业?》序言[J].新闻记者,2012(3):53-55.

[32]寿光武.报纸融合当慎行——关于报业转型的若干思辨[M]//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06-312.

[33]郭全中.报业发展新媒体的探索与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2(10):16-19.

[34]张惠建.传统媒体转型前沿探索[M]//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69-176.

[35]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6):9-9.

[36]钟瑛,黄朝钦.从体制内“报网互动”走向体制外“报网融合”——腾讯·大楚网运作模式及其启示[J].新闻前哨,2011(4):19-22.

[37]尹连根,刘晓燕.“姿态性融合”:中国报业转型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99-112.

[38]习少颖.传媒经济:高成长性板块与未来发展格局——“中国传媒经济30人论坛”第一届年会综述[J].新闻前哨,2011(2):8-11.

[39]李兰,杜骏飞,李兰,等.巷战还是突围——传统媒体转型的策略与思考[J].新闻战线,2012(6):23-25.

[40]陈方英,林英泽.媒介融合与传统报业之“蝶变”——论传统报业衰亡与新媒体崛起的辩证关系[J].新闻战线,2010(6):69-71.

[41]王冲.改造传统基因壮大核心本领[J].中国报业,2014(3):28-30.

[42]郭全中.2013年,中国报业形势及突破路径[J].新闻实践,2013(5).

(责任编辑 张楠)

The Research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Newspaper and New Media

HUANG Chun-ping, JIAN Yun

(Media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China)

In the past 10 years,the traditional newspaper industry has been attempte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new media,but ended with little success.The future study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path dependence and historical inertia of traditional newspaper industry,committing to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tent mechanism.It should also try to control the overall direction of the integration,explore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of traditional newspaper industry, attempt to construct strategy and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problems between the newspapers and websites,and the newspapers and commerce.

newspaper industry; new media; integration

2015-10-16

广东省教育厅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加快推进传统报业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2014GWXM016);广东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文化强省背景下广东传媒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ZGXM0010)

黄春平(1971- ),湖南汨罗人,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新闻学博士,主要从事新闻史论与文化产业研究。 蹇云(1992- ),女,湖北荆州人,深圳大学新闻传播专业2014级研究生。

G209

A

1674-3571(2016)06-0083-07

猜你喜欢

报网报业报纸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不是报纸上了网就报网融合了:当前报网融合中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
从新闻事故的警示中吸取教训——重庆报网违纪新闻案例纠错分析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