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茅盾对苏联儿童文学的兴趣

2016-03-03阿克萨娜彼得罗夫娜罗季奥诺娃

关键词:茅盾儿童文学苏联

阿克萨娜·彼得罗夫娜·罗季奥诺娃

(国立圣彼得堡大学 东方系汉语教研室,俄罗斯 圣彼得堡 199034)



论茅盾对苏联儿童文学的兴趣

阿克萨娜·彼得罗夫娜·罗季奥诺娃

(国立圣彼得堡大学 东方系汉语教研室,俄罗斯 圣彼得堡 199034)

茅盾与鲁迅、郭沫若、巴金等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一样,积极关注儿童文学创作和外国优秀儿童文学的译介。在茅盾写的文章《儿童文学在苏联》《〈团的儿子〉译后记》《儿童诗人马尔夏克》和《马尔夏克谈儿童文学》,以及自传《我走过的道路》中,作家介绍了上世纪30年代苏联发展儿童文学事业的成就,以及С·Я·马尔夏克、 M·伊林等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经验,从中可以看出茅盾对苏联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理想和价值的赞许态度。茅盾的这些论著,曾经规范了新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道路。虽然今天中国翻译苏联俄罗斯儿童文学工作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出版数量仍保持增长趋势。

茅盾;苏联;儿童文学;兴趣

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不能绕过在20世纪初即决定基本改变中国面貌首先需要改变天下居民世界观的一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从鲁迅开始,先进的中国文学家始终不渝地把自己的意愿转向正在成长的、还没有被他们所认为的传统文化精神上的野蛮主义毒素毒害的一代。正如A·M·法夸尔(Farquhar)所说:“孩子变成了‘未来中国的政治象征’。”[1]335

如果研究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十来位作家,就会发现,他们中每一位都为儿童文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带来沉甸甸的贡献。这方面令人信服的证据就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由13本书组成的总名为《文学大师和儿童文学》系列丛书。在这些大师的行列中有鲁迅(1881~1936)、郭沫若(1892~1978)、巴金(1904~2005)、老舍(1899~1966)、冰心(1900~1999)、郑振铎(1898~1958)、叶圣陶(1894~1988)、茅盾(1896~1981)和其他人。这些厚重书卷中的每一部都是作家们专门为孩子们写的艺术作品的选集,还有他们翻译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以及研究儿童教育领域各种问题的论文和概论。

2008年,在准备纪念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远东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的时候,我们已经注意到上面提到的丛书。我们甚至拥有文集《茅盾和儿童文学》(1984年),因此,在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前夕,我们认为必须研究茅盾在这个不那么著名的领域的活动。

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孔海珠编辑的文集《茅盾和儿童文学》的前言中指出,茅盾做到了独家编成这部文集[2]1-2。结果组成这部书的是整整555页,明确展现了作家在萌生中的中国儿童文学领域里的工作。在文集的末尾附加了详细的附录,其中按年代记录了茅盾在这一领域的文章、文集和译作。研究了这些材料之后,可以发现茅盾对古希腊神话和北欧民间故事的独特兴趣。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这一事实,对于茅盾来说,在儿童文学领域特别富有成果的是在1917~1948年间。但是,用于研究民间故事的单篇文章和特写,以及专著,是到后来,直到作家本人去世之后才发表的。

在这些丰厚的遗产中间有一些文章提到我们的同胞С·Я·马尔夏克(1887~1964)*萨穆伊尔·马尔夏克,俄罗斯及苏联诗人,1887年11月3日出生于沃罗涅什的一个著名犹太拉比(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后裔家庭。曾数度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和列宁勋章。1964年7月4日在莫斯科去世。的名字,还有茅盾在《〈团的儿子〉译后记》(1946年)和《儿童文学在苏联》(1936年)的标题下写的文章。茅盾对苏联儿童读物的思想和价值的态度不能不反映到在中国发展儿童文学上来,因此这些文章对于理解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过程具有巨大的价值。上述这些文章写于不同时期,而重要的是茅盾于1946-1947年在苏联的四个月旅行之前和之后写的,作为对这次旅行的总结,在中国很快出版了两本书:旅行札记《苏联见闻录》(1948年)和关于苏联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资料文集《杂谈苏联》(1949年)。与此相联系评价茅盾对苏联儿童读物作用的观点将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1960-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正式反映在文化接触中的关系冷淡,在复杂的情境下,茅盾亲自表示否决再版自己关于苏联之行的特写,尽管它们很受大众欢迎。我们发现,在这部文集里这样或那样地强调了苏联的指导作用,违反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作家的要求,甚至没有被收入1958-1961年出版的十卷本茅盾文集中去。可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期,茅盾还是同意了在系列丛书《文学大师和儿童文学》中的文集里发表上述文章。看来,茅盾对发表自己著作态度的改变不只是由于他个人观点的进化,某种程度上还由于文学之外的政治情势。

我国研究者В·Ф·索罗金极为准确地称茅盾为“苏联文化在中国的第一批宣传者之一”[3]11。在指出作家广泛的兴趣,认真醉心于各国文学和哲学的同时,В·Ф·索罗金指出,茅盾“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俄罗斯,后来是苏联文学,发现其‘在西方文学之上的优势’。”[3]11“1917年十月革命”的消息在茅盾那里唤起巨大的震撼,此后他成为俄罗斯文学的积极宣传者。

有意思地指出,茅盾没有接受系统教育的可能,但他在年轻时就由于自身工作关系而不可避免地同那些在国外接受过教育的人为伍了。青年茅盾被安排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翻译部的岗位上,在那里茅盾获得了通向最新外国文学潮流的通道,他为自己的同胞翻译它们。翻译杂志的工作使他在出版家和文学家中接近了郑振铎和鲁迅。同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他与叶圣陶的友谊和合作。我们顺便指出,所有他们这些人都站在了中国儿童文学诞生的源头。例如有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在1921年,郑振铎被茅盾介绍做外国故事集的编辑。这本名叫《矮人鼻子》的书成了郑振铎在儿童文学领域编辑工作的第一部作品。郑振铎生平中的重要一页是他作为《儿童世界》杂志主编的工作,他因此而与茅盾积极合作。例如,众所周知,从1924到1925年,茅盾在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组由十篇古希腊神话组成的改写译文,还有北欧民族的六篇故事。稍后,茅盾、郑振铎和叶圣陶在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主编的岗位上轮流替换,但仍分出不少注意力给儿童文学。这种环境和工作在茅盾那里形成了对儿童文学稳定的兴趣和成熟的见解,因此在成年后他写出了文章《儿童文学在苏联》,该文发表在1936年7月1日的《文学》杂志上,向我们呈现了他在这一领域兴趣的完全合乎规律的成果。这篇文章的基本来源是1934年8月17日至9月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苏联作家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还有1936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第一届儿童文学讨论会决议。茅盾文章的分析风格向我们展示了研究者对具体出场人物、数字、基本任务和解决它们的途径的关注态度。在那个时代最普及的儿童文学作家中间,茅盾正确地提到К·楚考夫斯基(1882~1969)*科尔涅伊·楚考夫斯基, 苏联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童年家境贫寒,靠自学成名,1901年开始发表作品。1903至1904年居住英国,研究英美文学。1916年应高尔基的邀请,主持“帆”出版社儿童文学部的工作;十月革命后参加世界文学出版社的工作。此后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写有诗体童话《鳄鱼》(1916)、《苍蝇的婚礼》(1924)等,以游戏的形式(谜语、笑话等)帮助儿童了解人类的美好品德。晚年写有回忆录《回忆片断》(1959)、《同时代人》(1962)等,生动地再现了列宾、 柯罗连科、 安德列耶夫、 高尔基、 马雅可夫斯基等作家、艺术家的形象。、 С·马尔夏克(1887~1964)和А·巴尔都(1906~1981)*阿格尼娅·巴尔都,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二战结束后,曾在苏联组织帮助开展了“寻人”活动,帮助927个失散家庭团聚,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的名字,还常常客观地引用楚考夫斯基和马尔夏克的言论。他向自己的同胞介绍其趣味醉心于自己时代的英雄、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成就的年轻的苏联读者与众不同的特点。他引用马尔夏克的话,指出苏联孩子们的要求是在这些书中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就[2]445。马尔夏克观点所贯穿的个人见解是“儿童艺术书籍应该是提供知识的,而提供知识又应该是艺术的”,而这一观点后来被茅盾拿来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目标之一[2]553。在援引楚考夫斯基和马尔夏克的同时,除了儿童作家和出版家的成就之外,茅盾还指出了他们的不足和失误。例如他写道,儿童读物中十部有九部是不适合阅读的,从中没有提供或是艺术的或是认识的价值[2]445。这时茅盾就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比如说,在指出文学对儿童的科普意义时,他极为详细地讲述了苏联文学家所进行的带有金钱奖励的竞赛方案,对适于两个年龄段(对14~15岁的少年和10岁的孩子)的这种体裁的优秀作品分别给予二万五千、一万五千、八千和五千卢布奖金,并且没有忘记指出,评委会的组成和竞赛的具体期限[2]449。在这里中国作家(指茅盾——译者)还介绍了M·伊林(1895~1853)*米·伊林,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书的故事》等。新的创作构想,而他,顺便说一句,在中国的知名度要远远大于他的兄弟C·马尔夏克。在茅盾写作这篇文章之前,在中国已经出版了伊林为孩子们写的下列书籍的译本:《五年计划故事》(1930年)和《十万个为什么》(1929年)[2]447。茅盾还单独研究了楚考夫斯基对如何解决培养儿童作家问题的建议。在这里组织与每一位作家一起工作的编辑委员会,创办其任务为培养新一代作家的儿童文学报纸,建立区域性的作家网,以及建立作家与孩子们之间的联系引起了他的注意[2]450-451。

真正在茅盾那里引起他赞叹的是苏联儿童对阅读的兴趣。相当详尽地引用事实材料,作家描述了莫斯科的一家书店,在那里每个月都举行几次少年读者与儿童作家的会见。在这些人中间他叫出名字来的有A·巴尔都、K·楚考夫斯基、H·萨康斯卡耶(1896~1951)*尼娜·巴甫洛芙娜·萨康斯卡耶(今译萨孔茨卡娅,真名安东尼娜·巴甫洛芙娜·索科洛夫斯卡娅),俄罗斯苏联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З·拉别诺维乞(1895~1965)*吉娜·拉别诺维乞(今译拉宾诺维奇),犹太裔儿童文学女作家。、C·摩吉来芙斯卡耶(1903~1981)*索菲亚·摩吉来芙斯卡耶(今译莫吉列夫斯卡娅),犹太裔俄罗斯苏联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2]452。谈及眼下询问的苏联儿童书籍情况,茅盾指出,在书店开张后的28天内(我们提请注意,这里说的是20世纪30年代)就销售了175万册儿童读物。在这里他说道,苏联在1936年计划出版420种,总印数为40亿的儿童读物。在指出基本成就之一的这些书籍价格的便宜时,茅盾赞美道:“世界各国儿童读物之销数恐怕没有比苏联再大的了。”[2]444除了儿童文学,茅盾还以H·萨支(1903~1993)领导下的莫斯科儿童剧院为例详细分析了为儿童的戏剧演出工作。在这里他引用了这样一些有意思的数据:1936年在苏联有57个儿童剧院在工作,而每一个剧院都有“儿童活动”组织(从六七十人到五百人),他们向专业作家提出题目和材料,甚至履行编辑职能[2]453-454。

如同我们所看到的,茅盾发表在1936年夏天《文学》杂志上的这篇文章,成为影响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权威文献。

战后年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苏联我们两大民族紧密联系。在这些年里茅盾积极介绍苏联作家关于战争的短篇和中篇小说。在它们中间有B·卡泰耶夫*瓦连京·彼得洛维奇·卡泰耶夫(今译卡达耶夫,1897~1986),苏联俄罗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写于1944年的《团的儿子》。从茅盾写于1946年的小说译文后记中,我们知道中国读者早就知道B·卡泰耶夫了。紧接着又翻译了他的长篇小说《时间前进呀》(1932年)和中篇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1937年)[2]441。茅盾译《团的儿子》用的是从《国际文学》杂志上选来的发表于1945年11月的英文版文本。茅盾认为自己有责任指出,这部小说的英译本把28章压缩成25章。同时他还说明,自己咨询了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后者拿英文文本与俄文原本做了校对[2]443。在自己的后记中,茅盾谈到了B·卡泰耶夫小说的现实与主人公未来雏形在中国的相似,号召作家们创作类似的为儿童的作品,同时使那种认为儿童文学应保持远离政治的理论失去影响力。

如上面所指出的,茅盾于1946年9月在上海写了《〈团的儿子〉译后记》之后再过了三个月,作家应全苏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到苏联作了为期四个月的旅行。在这段时间他去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到了高加索和中亚地区,还不说他去莫斯科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乘火车走了12天,穿过了我们整个国家。不算他1928~1929年作为政治侨民到日本,那么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旅行。这次从1946年12月5号到1947年4月25号的旅行,茅盾是和自己的夫人一起去的。众所周知,后来茅盾再次得到苏联的官方签证,但这次为期四个月的旅行是最有收获和有趣的。用В·Ф·索罗金的话来说,当时茅盾的目的是在国民党政权诽谤的条件下传播关于苏联的真实消息[4]177。在茅盾的自传体小说《我走过的道路》中有独立的一章题为《在苏联》。由于这篇文献,以及《茅盾年谱》中描写的这些年的详细记录,我们可以建立起他在苏联经历的准确详细的画面。如上所说,茅盾的这次访问是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协会组织的,当时这个协会的主席,从1940年到1948年是B·C·科缅诺夫。协会本身当时位于大格鲁吉亚街17号楼。除了B·科缅诺夫,茅盾夫妇还受到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协会东方部负责人H·叶洛费耶夫的关照。值得指出我们国家对茅盾之行的巨大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媒体对茅盾来访的广泛报道。在中国作家到来的第一天莫斯科广播电台就作了专门报导,后来这个新闻又刊载在主导报纸《真理报》上[5]537。在拟定自己在莫斯科逗留的计划时,茅盾表达的愿望是“了解文化组织的工作,并会见苏联作家”[5]536。后者被他看作是这次苏联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5]538。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聚焦在“儿童”问题上,也就要补充说,根据开明书店的请求,茅盾在莫斯科打算“买到所有小学和中学教科书”[5]536。我们发现了,在二月份H·叶洛费耶夫安排了茅盾同B·卡泰耶夫、C·马尔夏克、K·西蒙诺夫(1915~1979)和H·吉洪诺夫的会见。在《茅盾年谱》中我们还找到,2月15号作家来到B·卡塔耶夫家里,茅盾赠送给他中文版的《团的儿子》,而卡泰耶夫回赠给他苏联出版的这本书的最新再版本[6]637。而在下一天,2月16日,茅盾拜访了儿童作家C·马尔夏克位于花园地墙街*莫斯科中心区的一条街道,1938年以前叫花园地墙街(ульца Садовая-Земляной вал ),1938年到1953年叫奇卡洛夫之街(Чкаловская улица),1953到1994年叫奇卡洛夫街(Улица Чкалова)。(当时叫奇卡洛夫街)14/16号的寓所。现在在这栋传奇性的大楼正面镶有一块纪念铭牌,上写着:“在这栋楼房里从1938到1964年生活并工作过诗人萨穆伊尔·亚阔夫列维奇·马尔夏克。”正是在这里,在三楼113号单元里,进行了对于茅盾来说意义重大的会见,对这次会见的回忆,他稍后一些发表在自己的两篇特写里:《儿童诗人马尔夏克》和《马尔夏克谈儿童文学》。关于这次会见的一些想法还写进了茅盾的自传体小说《我走过的道路》里。尤其是在其中谈到,茅盾在1月已经接触过马尔夏克,他“表露出对民间故事、歌曲、传说、现代中国诗歌和儿童故事的巨大兴趣”。因此这次会见茅盾送给他用中国南方故事情节写的《马凡陀山歌》*诗集。作者袁水拍(1916~1982)。1946年、1948年出版。有正、续两集。多采用山歌、民谣形式,以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市民生活为题材,从各个侧面反映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混乱等现象。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在当时流传颇广。。马尔夏克回赠给他自己的著名剧本《十二个月》(1943年)[5]538。

在自己发表在1947年10月10日《新闻报》上的文章《儿童诗人马尔夏克》中,茅盾介绍马尔夏克,说他除了是新的儿童文学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外,还领导着把年轻的才华之士吸引到这一领域的有明确目标的工作。看来这篇文章是安排在生于1887年的马尔夏克60寿辰纪念日发表的。在这篇文章中简短地介绍了儿童诗人卓越的人生道路,叙述了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身边的父母,叙述了他与批评家B·B·斯塔索夫(1824~1906)*B·B·斯塔索夫,俄罗斯音乐和美术批评家,艺术史家,档案学家,社会活动家。机缘巧合的会见,而他又把14岁的马尔夏克介绍给M·高尔基。在这篇文章里茅盾还简要介绍了其他一些在马尔夏克文学方向上起了重要作用的有趣事件:例如他在近东漫长的旅行,以及他在伦敦大学的学习。

茅盾题为《马尔夏克谈儿童文学》的特写曾发表在1948年4月在哈尔滨出版的文集《苏联见闻录》中。我们发现了,这部文集的编者是著名的俄罗斯学家和文学理论家曹靖华,顺便说一句,他于1930年代在列宁格勒任教。在这篇特写中,茅盾回忆了在自己为期四个月的苏联之旅中直接到马尔夏克家里做客。在这篇文章里他与中国读者一起分享了与杰出的儿童诗人交往的印象,他称其为苏联儿童文学领域的革新家。茅盾真诚地赞赏了他的文学天赋,认为它是带有文雅韵律的语言的朴实与自然易懂,同时又具有平易近人地与儿童谈论严肃事物的特点。因此他称马尔夏克除了“语言的魔法师”之外,还是“诗歌的教师”[2]459。茅盾认为马尔夏克作品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们的教育价值。中国作家(指茅盾——译者)说,在这方面马尔夏克强调对儿童教育不该有训诫。为了明确地展示这种对于中国是新现象的例证,茅盾介绍了马尔夏克的诗作《火》。在赞美马尔夏克诗歌才华的同时,茅盾分析了他的创作方法,研究了他的与儿童文学相联系的艺术准则,最后,提出了他称之为世界文学中全新现象的苏联儿童文学独特性的论点[2]461。自由、公正、勤劳和友爱,这就是茅盾在马尔夏克的创作中划分出来的基本主题。除此之外,茅盾还介绍了马尔夏克对中国民间歌曲和故事的兴趣,强调了对应该从童年开始培植的对巩固文化间交流与人民友谊的注意。

在我们研究的这些文章中明显看出茅盾对苏联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理想和价值的赞许态度。在20世纪后半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翻译苏联儿童书籍的浪潮。这是苏联儿童作家成为中国同行向其看齐的基本坐标的极好证明。根据中国文艺学家方卫平的观点,在1950~1960年代,俄罗斯和苏联文学在中国起了主要指导者的作用。特别是茅盾本人,在苏联作家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发言指出:“苏联文学是最好的教师和忠实的朋友。”[4]182应当承认,在1980年代,明显扩展了外语翻译的地域。统计一下,在1980~199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儿童文学发展史上不寻常的高涨,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也打破了以往的记录。在综合情境下俄罗斯和苏联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变换到第四位,可是我们的儿童读物的出版数量却像以往一样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李逸津译自《远东文学研究》第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圣彼得堡:HП-Принт出版工作室,2016年版,第109-117页)

[1]法夸尔.中国儿童文学:从鲁迅到毛泽东[M]//夏尔波.一本东方的书.纽约:美国夏普出版社,1999.

[2]孔海珠.茅盾和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3]索罗金.伟大的一生[M].列宁格勒:艺术文学出版社,1990.

[4]索罗金.茅盾的创作道路[M].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1962.

[5]茅盾.我走过的道路[M]//茅盾文选.列宁格勒:艺术文学出版社,1990.

[6]茅盾年谱[M].新北:花木兰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蒋成德)

On MAO Dun and his Interest to Soviet Children's Literature

Oxana Petrovna Rodionova

(Faculty of Chinese, Oriental Department, St.Petersburg University, Russia;St Petersburg, Russia, 199034)

Like other masters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such as LU Xun,GUO Moruo and BA Jin,MAO Dun concerns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of excellent foreign children's literature.In MAO Dun's works,Children'sLiteratureintheSovietUnion,TranslationNotesoftheSonoftheRegiment,(ChildrenPoetMarshak) andMarshak'stalkaboutchildren'sliterature, and in his autobiographyTheRoadIWalkedThrough,he introduce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the Soviet Union in 1930s,and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of S.Marshak and M.Ilyin on children's literature,from which his approving attitude to the ideal and value of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of the Soviet Union is illustrated obviously.These articles have specified the development route of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career in New China.Although the translation of Russian children's literature has declined in China nowadays,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continues to increase.

MAO Dun; the Soviet Union; children's literature; interest

2016-08-28

阿克萨娜·彼得罗夫娜·罗季奥诺娃(Оксана Петровна Родионова ,1976-),女,俄罗斯人,汉名罗玉兰,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语教研室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教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I206

A

1674-3571(2016)06-0063-05

① О·П·罗季奥诺娃:《郑振铎和他在〈儿童世界〉杂志的活动》,《第三届“远东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8页。

猜你喜欢

茅盾儿童文学苏联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茅盾手稿管窥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