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介入,做自主合作学习的“加油站”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课堂中提升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有效策略
2016-03-03张嘉瑜
□ 张嘉瑜
巧妙介入,做自主合作学习的“加油站”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课堂中提升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有效策略
□ 张嘉瑜
自主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索、质疑、交流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预期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自主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在小学语文自主课堂中,教师要适时“上线”,在学生认知的浅点处介入,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介入,在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点介入,在学习方法的升华点介入,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加油站”,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自主合作;目标达成;适机介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正在逐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获得感悟,得到内化,“授渔而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仅仅依靠教师出色地教就能完成的,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部教育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课堂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与合作者。
众所周知,评价一节课是否优质高效的重要依据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即使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例外。离开了教师的引导、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可能背离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能会降低或者丧失。
一、在学生认知的浅点处介入
自主课堂以“先学后教,循问而导”为原则,关键是找准教与学的起点——学生已知的不是起点,学生可以自己学的不是起点;学生疑问处、问题处才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对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适当重组,将这些看似散落的珠子串成串,形成清晰的认知体系,引领学生亲历连点呈现的过程,从而发现学生认知的浅点,适时介入,巧妙引导。
例如,教学“第三个小板凳”一课时,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爱因斯坦小时候为什么不爱说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在课文中难以找到相关信息,小组讨论活动陷入了僵局。这时,笔者当机立断,引导学生将这一问题作为课外搜集资料的任务,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背景资料以后,再联系课文,就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不断努力的可贵品质。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虽然学生是主角,但教师仍需精心组织相关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既不能过分干预,也不能不管不问。教师要密切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如果小组合作顺利进行,教师应当“隐身”,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切磋,防止信口开河地乱谈;如遇“冷场”,教师应找出原因,启发解决问题;如遇漫无边际地讨论,应适时制止;如遇讨论不对题,应及时提醒。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或某一学习小组自主探讨一些问题,一个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向其他小组请教,各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适当点拨。
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可以提供信息、相关资料和补充知识,可以启发思路、推荐方法和线索,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认知的浅点,巧妙介入,适时引导,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介入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谈道:“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教学中,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确立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确立训练点时要考虑到学段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还要考虑到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
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有哪些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通过怎样的形式训练?教师怎样进行指导?这些都是需要课前精心预设的。现代课堂教学虽说是生成的教学,但对一堂好课来说,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生成,还有教学的提前设计。教师多一份艺术性的预设,学生就多一份生动的生成。因此,要注意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精心的预设,巧妙介入,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自主课堂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例如,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为了避免理性的分析代替对文章的感悟、品读,凸显语文味,笔者出示了这样的练习设计:第二自然段共有()句话,每一句话都说了水的一种变化。来看看,(出示PPT)会填吗?这里“落、打、飘”3个动词的顺序能换吗?为什么?同样是从天上掉下来,课文用了“落、打、飘”3个不一样的动词,写出了不同的状态。可以做上记号,试着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积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三、在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点介入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散性思维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关键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因此,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点,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学习“苹果落地”一课时,许多学生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时有一个男生站起来问:“老师,那其他星球上有没有吸引力呢?”笔者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自己课外想深入研究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如月球有吸引力吗?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它们的吸引力分别有多大?
如何提炼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清晰地呈现于大家面前呢?通过讨论交流,罗列出常用的表格、示意图等,通过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方法,让人有直观的认识。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相关的绘本阅读“神奇校车”系列及“有趣的科学”系列。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思维,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在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点适时点拨,助学生一臂之力,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创新”世界,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自主课堂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四、在学习方法的升华点介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和优化,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见,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合理学习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刚开始交流分享时,学生不敢说,怕说错,几个平时积极发言的尖子生掌握了话语权。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就怕不开口,还在小组讨论时制定出轮流发言、人人都开口的原则。渐渐地,每个学生在小组分享交流的过程中,都有主动表达的意识了。
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说得有条理,笔者尝试给出语言模板。对于完全不会开口的学生来说,语言模板为他们有效表达提供了拐杖,帮助他们更加清楚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但是,长期使用语言模板,容易让学生的发言趋同,不利于个性化地表达。
经过不断探究实践,笔者将学生分享交流的过程进行微格化展示,引导学生反思,怎样表达更加利于倾听和理解?经过引导学生反复讨论、提炼,笔者总结出分享交流的4个步骤:找—读—答—说。
如果课堂上一味要求学生说得再清楚一些、有条理一些,学生往往感到非常茫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随机应变、迎刃而解了。这一环节看似与自主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教师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梳理、升华学习方法,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干涉”应是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小学语文自主课堂中,教师要适时“上线”,在学生认知的浅点处介入,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介入,在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点介入,在学习方法的升华点介入,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加油站”,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仁贤.名师谈高效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李玉平.课堂开放了怎么办[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格利·格雷戈里.差异化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易继斌)
G623.2
A
1671-0568(2016)27-0009-02
张嘉瑜,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