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情境教学中精彩亮点的形成方法

2016-03-03俞雅萍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课文

俞雅萍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三小学)

论语文情境教学中精彩亮点的形成方法

俞雅萍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三小学)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那么,教师又如何在课堂上点亮这些亮点呢?接下来我就围绕该问题,谈谈我的思考:

一、品关键词句,读厚文本

在教学实践中,紧扣关键字、词、句,通过恰当的切入,丰富学生学识,使课堂教学显得更有效。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在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题目的关键词是“亲人”,“亲人”的关键语素是“亲”字,教师依据现代简化字“亲”的构形,引导学生用顺口溜进行灵活识记,“木”“立”于地,枝叶相连,这样的汉字形义析解可谓生动形象,且紧扣文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扩展到非血缘关系的,非同一国度的“亲人”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文中亲人这一词语的理解由薄到厚,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相信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而且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这样的课堂不仅有深度,也有广度!

二、抛核心问题,读透文本

1.利用冲突,引发思考

教学中,围绕学生争议之处,设计核心问题,引发学生形成深层次思考,更透彻地理解文本。如教学六年级的《船长》一课,可设计讨论的核心问题——20分钟,对于哈尔威船长来说,完全有逃生的可能,可最后他放弃了,你认为他这样做傻不傻?在激烈的讨论和相互交流中,学生有的说他对,有的说他不对,有的说他傻,有的说他不傻,精彩的交流,独特的想法正是学生思考的体现。

2.突出主旨,设计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文章的思路与主旨设计核心问题,起到总结和提升的作用。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疑问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核心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教学中通过紧扣核心问题突出文章最精彩之处——老天鹅奋不顾身破冰这一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

3.紧扣课题,统领全文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核心问题:“究竟什么原因让‘我’感到应该自豪?”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在核心问题的解决中体会作者意图,深刻理解文本。

三、情境渲染,读活文本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以说学生是凭借形状、色彩、声音、动作进行思考。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直观感受激发旧知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读活文本。

1.想象感悟,读出理解

如何激发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关键还在于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合理想象,透过朗读来展现。如王菘舟老师的《二泉映月》。在他的课堂上,课文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她让我们一起分享其喜怒哀乐。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眶红了,他们同情阿炳,成了阿炳的知音,此时的课文已不再是苍白的文本,她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正在与同学们做感情的交流。可是使她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却是老师的引导,老师用自己充沛的情感、动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达作者的情思,感染学生,学生的情感才会迸发,是老师带领着大家与课文心神合一。

2.巧用多媒体,丰富学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丰富体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此一来,对于课文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了。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我首先出示了一段录像,录像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排山倒海、万马奔腾的气势。那振奋人心的感觉用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接着,我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赞美黄河。此时此刻,同学们对于黄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下,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孩子们在音乐中划出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他们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运用多媒体创设美好情境,走进情境进行学习,我相信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理解文章内涵!

3.运用表演,拓展文本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将表演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用于语文教学,既顺应了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能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如在教学《赶海》这一课,教学中我把讨论的重点放到2、3小节,着重体会了一个“闹”字。我们首先分析第2小节的“闹”字,我们换了好几个字进行比较、感受,看能不能代替“闹”字。有人说换“嚷”,有人说换“拖”,有人说换“拉”,有人说换“吵”……于是在课堂上同学们分别用自己的表演来诠释这几个字,表演完,同学们在此基础上仔细一比较,都觉得不如“闹”好,“闹”字包含有一些动作,“闹”字更表现出作者的调皮,同时也有着小孩子的撒娇,这个“闹”字跟一般的“闹”的意思不一样,这是可爱的“闹”……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对比、思考,顺理成章掌握了这些字的感情色彩,于是不但明白了文中作者用“闹”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一“闹”字。

总之,语文教学应充满语文味,课堂中应多关注精彩亮点的形成,这就需要老师钻研教材,品词析句,具有创新意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张玉华.语文情景化教学中的情感投入[J].保山师专学报,2005(3).

[2]潘艳艳.谈语文课情境创设[J].华章,2012(34).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课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