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6-03-03周瑾
周 瑾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论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周 瑾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实验观察为重要内容、以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如何选择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合理可行的教学方式、安全高效的教学平台,是每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慎重考虑的事情。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现代,合理利用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摆脱空间对资讯资源的制约,打破教科书单调乏味的束缚,更好地帮助教师设计教学课程,最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规划;互联网技术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是一门与传统课堂书本教学不同,更加注重实践与实验的科目,学生往往通过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该门学科。新课程改革也加强了对这一点的重视,在课堂过程中及课后活动中增加了大量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但是,伴随着各方面对实践性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能否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扬长避短,使其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个小学科学教师要面对的挑战。下面,笔者将就不同教学阶段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做一些研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上:网络技术资源与多媒体交互配合
无论多么注重实验的课程也离不开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仅靠文字表述,小学生受限于年龄小,其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社会经验、洞察力都不足以很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很难按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更不用说进行拓展性、研讨性学习研究。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用文字和更加生动直观的图像影音材料进行教学。而互联网技术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寓教于乐、加深理解的效果。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等一系列涉及科学历史发展变迁的课程,“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等涉及复杂结构性问题的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视频、图像、3D动画模型等,将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摆脱枯燥的纸面文字,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调动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塑造更加积极主动的班风、学风。
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多元化、多维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大限度上打破时空限制,直观高效,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种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更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课下:网络交流平台增加沟通机会
旧式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几乎在课堂上才得以进行,学生一周往往只有两到三次课的机会才能得以与教师进行交流,课下除了完成作业与看书便无法获取新知识,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亦打击了学生的求学好问精神。而利用网络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交网络软件,完成作业布置、拓展知识阅读、临时通知、共同研讨等环节,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网络上有海量的科学知识文献可供阅读,教师在经过筛选后,可将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条件成熟后,甚至可以邀请科学界的名家进行网络直播讲座,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对科学的热情。
上述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应用于科学教学,也可推广到各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是“一人对一班”的单向状态。无论是在课堂授业、作业考试、家校互动、社会实践中,真正面对面交流的往往只有学生与其任课教师,这种单向的交流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活动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社会性素质成长。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家校交流平台、教学研讨平台,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多样性,解决旧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课外:网络信息共享确保合理规划
小学科学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科目,许多知识单靠课上学习、课下习作,也是无法很好地融会贯通的。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组织课外社会实践性质的活动,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在团体活动中全方面发展综合素质。但是,课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成本与实践,也存在安全性、时效性、可行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查询所需的信息,积极与外校老师交流,与天文馆、博物馆等相关人员沟通,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全方位地收集信息,慎重规划课外、校外实践活动。这样做既节约了时间,又集思广益,增加了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再一点,可以通过近年兴起的网络支付的方式组织课外活动,比如,用团购的形式购买天文馆的门票、车票等,在得到网络信用保障的同时,又可以节约出行成本。
除了这种大规模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布置一些小型的社会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了“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宣传海报,开展社区活动,或是写论文、倡议书,向有关部门投稿。亲手将知识变为有益于社会的行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重要的一课。
综上所述,网络不仅仅是获取、加工信息、交换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帮助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了解社会与世界的窗口。互联网技术使得小学科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接触吸收知识的途径,同时也在信息共享中,使教师获得自我成长,有利于构建良性循环的师生课堂互动模式。互联网技术进科学课堂,并进一步地发展为组织化、有序化、模块化的互联网教学通用体系,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1]刘学梅.互联网时代小学教育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北极光,2015(11).
[2]胡青云.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J].才智,2016(7):165.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