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 新模式 新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6-03-03刘志华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品德新课标新课改

刘志华

(湖北枝江市南岗路小学)

新课改 新模式 新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刘志华

(湖北枝江市南岗路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应当积极汲取新课标中的先进教育教学观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科学的实践运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小学;品德与社会;现代教育技术;生活化教育理念;科学评价

处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一线教师纷纷致力于探索、归纳学科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工作者自然也不例外。笔者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进行了反复的研读与研究,发现其所倡导的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生活化教育理念以及科学评价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与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优化课程教学

新课改提倡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认为其可作为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在对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笔者将其灵活运用到了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并切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这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就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大量的资料,具体包括贝多芬的钢琴和乐谱手记、《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音频、肖邦的成长历程、《圆舞曲》《小夜曲》……这样一来,透过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所呈现出的宝贵信息,学生对贝多芬、肖邦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就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知与了解,而这些很显然都为他们真正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合理运用能优化课程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回归其现实生活。

在笔者看来,新课标的上述理念实质上就是要求将生活化教育模式灵活运用在学科教学之中。此模式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帮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自身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坚定其学科学习信心,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能借助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实现对于具体学习知识点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理解。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法律伴我行”这章内容时,就精心挑选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历过、接触过的真实实例:

生活实例一:张华有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可是有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在不征得张华同意的情况下随意翻阅其日记;

生活实例二:李亮才10岁,爸爸妈妈离了婚,但各自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拒绝将李亮带走进行照料,10岁的李亮只能随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

生活实例三:刘明家庭条件较为贫困,所以,爸爸以支付不起学费为由,拒绝再让刘明继续学习;

生活实例四:杨光学习成绩较差,老师也不是特别喜欢他,某次班上有位学生的钱丢了,老师怀疑是杨光所谓,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打开其书包进行搜查;

……

随后,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上述生活实例中究竟违背了当事人的哪一权利。这样,借助生活实际案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熟悉感十足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实现对于隐私权、被抚养权、求学权、名誉权等法律权利的更深了认知、理解与灵活掌握,从而为把握“法律伴我行”这章内容的内涵、得以灵活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更好地指导自己日后的社会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

三、教师科学评价的合理运用能优化课程教学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课堂提问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笔者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正面意义的积极肯定与激励,像“回答得很棒,完全正确,老师希望你能再接再厉!”都是笔者经常使用的鼓励性语言;对于课堂回答错误的学生,笔者则会在明确指出他们所犯错误的同时,给予他们委婉的激励性语言,像“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才导致刚才回答错了,认真平复、缓和一下心绪,老师相信你再经过认真的思考一定会答对的。”“透过刚才你的回答,老师就知道你在课下肯定是认真学习了,但是要是能再细心一点,相信就不会再犯刚才出现的明显错误了”……如此,借助科学课堂评价语言的使用,不仅消除了教师这一角色的“绝对权威”,构建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带来的成功感,而这很明显有利于他们对课程学习内容具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朝着笔者积极评价的预期方向更好地进步与发展。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应当积极汲取新课标中的先进教育教学观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科学的实践运用。这既是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更是优化课程教学效果、落实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1]张华.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学: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实施的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9).

[2]王树旺.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J].文教资料,200(10).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品德新课标新课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