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模糊性语言翻译
2016-03-03袁欣
袁 欣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教育教学研究】
论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模糊性语言翻译
袁 欣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语言模糊性能增强表达效果,有助于原作感情展现。英语文学中模糊性语言的运用是十分常见的,其类型也是多样的,模糊性语言的翻译讲求变通,可采用功能对等翻译和语用变通翻译两种策略,实现审美再现。译者需增强语言审美意识,在理解原作思维方式基础上对模糊性语言进行翻译,以实现“神似”效果。
英语文学;模糊性语言;翻译
古今中外优良文学作品中都有模糊性语言的点缀,在翻译领域模糊性语言研究也是重点内容。由于历史或文化原因,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将原文内容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模糊性语言研究,利用模糊性语言进行翻译,呈现英语文学唯美的一面。
一、模糊性语言的涵义
最早对模糊性语言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皮尔斯,他认为对于某种事物来说,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方式,这种情况下即使讲解者运用精细的语言进行说明,解读者对事物的性质仍无法确定,这种理解误差就是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是指由于语言描述主观或客观上的不清晰、不明确,使人产生多样性的想法。模糊性语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随着使用的增加,人们对于这种语言的适应性也逐渐加强,形成一种对模糊性语言的自觉,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且在一般情况下模糊性语言的使用对于正常的人际交往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将模糊性语言定义为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语言认识和表达方式。
二、英语文学模糊性语言的类型
语言的模糊性是其自身属性的一种,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根据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可将英语文学中的模糊性语言分为以下类型。
1.语义复杂性导致的模糊性语言
词语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是最为复杂的部分,英国学者杰弗里·利奇(G. Leech)依据不同特点将意义划分为主题意义、情感意义、内涵意义、概念意义、社会意义等七种类型。比如woman一词,在英语中表示对已婚女子的统称,这就是典型的概念意义,但是该词又具有“软弱”“墨迹”等隐含意义,在“women in new China”短语中,woman一词又具有与男人地位平等的含义,这就是其社会意义,短语“what a woman”中该词表示的对女士赞美的含义,比如漂亮、优雅等,这是该词的情感意义。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语意义进行比较分析,充分考虑词语代表作者何种思想和情感,要求对语言搭配和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进行充分了解。
2.语义范围的重叠性导致的模糊性语言
语义的表达是有范围限制的,通常为一个边缘模糊的圆形范围。在语义范围内存在一个语义核,语义核心周边属于圆形语义范围的边缘区域,表示语义由“精确”向“模糊”的过渡。语义核表示词语原本比较精确的意义,是对作者思想和事物较为客观的反映,比如“spring/summer, evening/night, night/morning”等词语所表达的语义就比较清晰。有的词语所表示的语义并不是那么清晰,比如“city/town, house/cottage, forest/wood, mountain/hill”等词语,表示的含义是从一类属性事物向另一类属性事物的过渡,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那么明显,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另外,还有一些词语与其他词语搭配丰富了语义,比如形容词与名词相搭配,使得形容词与其他同类型词的语义重叠。如《刀锋》中的一段原文:Common sense and good nature will do a lot to make the pilgrimage of life not too difficult to a light woman.译文:世情洞达和心地忠厚对于一个风尘中人来说,常会使她的人生历程比较顺利。作者对于毛姆的悲惨人生具有同情心,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a light woman”翻译成“风尘中人”,表达含义委婉,而不是用那些比较粗俗的词语,翻译恰到好处,充分显示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英语文学翻译中,模糊性语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但是也为译者的翻译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3.语义的集合性导致的模糊性语义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语义高度集合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扩充了读者的信息获取量,但也产生了语义模糊。比如:
(1)He is the owner of this house.
(2)He is the host of this house.
(3)He is the master of this house.
在三个句子中都有“主人”的概念,主人一词表示的是对一类人的概念集合,具有模糊性。第一句中表示的是所有关系,第二句表示的是主客之间的关系,第三句表示的是主从之间的关系。
三、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
模糊性语言是语言实体的一种形式,客观语言实体中的多数词语具有模糊性,存在模糊区域。美国学者查德提出了模糊集合理论,认为语言模糊性是由人类本质决定的,人类思维特别是日常思维从根本上具有模糊属性。[1]模糊语言并不是一种含糊不清的语言,它是与精确性语言相对应的,表示词语逻辑表达外延模糊性和相对概念的语言。模糊语言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具有较高的涵盖度,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审美价值,增加了语义信息量,有利于读者想象空间的扩展。在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既要对词语语义的模糊外延进行充分研究,又要保障其实现相应的语言功能和良好的审美效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模糊性语言的处理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具有文化差异的英语文学来说,对模糊性语言进行准确把握和理解有利于保障译文的高质量,有效传达各种信息。为了更好地对模糊性语言进行分析,掌握有效的翻译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翻译实践和相关研究提出两种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
1.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以一种模糊性语言对另外一种模糊性语言进行直接翻译,在功能上实现对等,在表达上实现对称,较好地保留了原作中语言所包含的信息,减少了翻译误差。[2]功能对等翻译策略是将英语文学模糊性语言翻译成汉语模糊性语言,在功能和形式上仍然遵从英语文学的基本属性和内涵,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仍然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His alleged crimes were so brutal, his desire to inflict pain so intense, that I began to question my beliefs about not taking human life under any circumstances.”译文:据称他的犯罪行为非常残忍,他加害于人的欲望非常强烈,这使我开始对自己在任何情况下不杀人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句中的“alleged”翻译为据称,“so brutal”翻译为非常残酷,“under any circumstances”翻译为在任何情况下,这些词语语义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又是不能替换的,进行翻译时只能采用汉语的模糊性语言进行替换,继续表示一种范围意义。
2.语用变通翻译策略
有学者认为在不掌握文学创作时代背景和文学作品文化底蕴的情况下,语言翻译是不可能做到准确无误的。[3]英语文学翻译很多情况下是受文化影响的,有时很难找到相对应的汉语语言对英语文学作品语言进行替换,这时就需要对语用进行转换,用非对等语言进行翻译,尽可能实现译文表达效果与原文相当。语用变通翻译策略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用汉语模糊性语言翻译英文精确性语言,二是用汉语精确性语言翻译英文模糊性语言。
(1)以模糊对精确。“It rains cats and dogs.”翻译为“瓢泼大雨”。这样的句子在进行翻译时需用模糊性语言对应原文中的精确性语言,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言表达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保障“信、达、雅”原则的贯彻,提高翻译质量。比如“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译文: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的表达习惯,经常会出现附带性意义,也就是言外之意,在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影响,不能只局限字面意思,需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优雅地转化为中文意义表达出来,因此这句话不能翻译为“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
(2)以精确对模糊。比如“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译文: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以及经济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问题。句中“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等都属于模糊性语言,用于表示句中主语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所面临的实际生存问题。根据原著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与“everydayness”一词相对等的词语,如果直接翻译成“平庸”就会使得原作所表达的含义减半。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将其与生活必需品联系起来,并且具体化翻译成“柴米油盐”,不仅表达了原作的含义,并且显得生动、具体。
四、模糊性语言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给译者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与文化要求,在翻译模糊性语言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增强英语和汉语的审美意识
从语言美学角度分析,汉语注重对仗和工整,展现出一种求同的审美心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妍美、虚华的表达特点,[4]汉语翻译也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从心灵和意境角度对原作进行分析。相比汉语,英语表达简洁,更具逻辑性,强调数理关系式的审美取向。两种语言审美视角与审美价值的区别是影响模糊性语言翻译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在对英语和汉语各自美学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增强翻译美感。
2.比较中西方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影响语言形成和表达的深层次机制,模糊性语言的翻译也与思维方式存在着密切联系。中国的整体性和感悟性思维方式带有较为明显的模糊性,西方认知型思维方式具有更强的理性和客观性,思维方式差异性在语言上体现为中国的朦胧性和西方的具体性。模糊性语言的翻译有时要实现模糊与精确之间的互换,如何选择、如何运用都应以原作的思维方式和感情表达为基准。
3.厚实语言功底
模糊性语言体现着艺术的升华,要实现恰到好处地翻译需要增强文学修养与语言功底,提升对模糊性语言的领悟能力。“神似”是翻译的一种理想境界,而“神似”与模糊性之间的微妙关系是不可言喻的,如何利用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达到理想状态与译者的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5]
模糊性语言是语言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柔和性,增加了语言在社会交际过程中的活力。在英语文学翻译领域,学者们对于模糊性语言的重视度也在逐渐提升,并进行了系统化研究,认为模糊性语言是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得译文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对英语文学模糊性语言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挥模糊性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翻译效果。
[1] 李常玉,金晓莉.英语语言的模糊性及翻译研究[J].文学教育,2016,(3):124-129.
[2] 陈钧.从语言的模糊性看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J].语文建设,2013,(1):76-77.
[3] 陈春燕.试论英语文学中美学的模糊性与翻译[J]. 嘉兴学院学报,2012,(1):56-59.
[4]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8.
[5]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56.
[责任编辑 石晓博]
On the Fuzzy Language Transla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YUAN Xin
(SchoolofForeignStudies,SuzhouUniversity,Suzhou234000,China)
Linguistic vagueness enhances expression effect. The commonly used various categories of fuzzy languages may be translated by mea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and pragmatic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to achieve aesthetic reproduction.Translators should strengthen awareness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translate fuzzy language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way of think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imilarity in spirit.
English literature; fuzzy language; translation
2016-06-01
袁欣(1981—),女,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H3
A
1008-777X(2016)05-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