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分析

2016-03-03戴宏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有效性理念

戴宏发

(海军航空兵学院 辽宁葫芦岛 125001)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分析

戴宏发

(海军航空兵学院 辽宁葫芦岛 125001)

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基础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更侧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最大限度确保教学有效性是职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本文在论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条件四个方面为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性的实施指明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 有效性 教学研究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概述

有效性就是在既定的工作时间内创造最大的工作价值,有效性延伸到高等职业教育中,就是教学效率的提升及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效输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类型,在保证高等教育的前提下更侧重技能型人才培养,以此满足社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从本质上说起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直接挂钩,因此人才素质与技能水平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指标,而人才素质与技能水平的提升则得益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实施。依托当前的教育背景与环境,从市场人才需求出发,树立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新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配套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思路。纵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实施情况,其有效性提升还有较大空间。只有在发挥现有教育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才能让有效教学真正贯彻到职业教育中去。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有限的教学精力实现教育投入的最大回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理想达成。有效的教学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最大限度做好有效教学的组织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学目标的源头性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目标必须涉及理论与实践两大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教学目标更侧重理论知识,忽视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单纯注重操示范,忽视学生交流协作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效教学理念为高职教育指明方向,高职教育技能培养与高效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提升高职师生对有效教学的关注意识,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参与,也更契合学生的未来职业定位,增强社会适应性。学生在企业中对自身定位认识不足,缺乏企业及团队意识,从高等职业院校中走出的他们难以获得社会应有的价值肯定,而这也将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最大嘲讽。

2.教学方法的过程性影响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实施的主要手段,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学的有效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代表的教学理念与价值不同,在教学引导中的价值与作用不同,并直接关系到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而教学方法又受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传统的高等职业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单一,灵活性不足,教学其他影响因素的转变就导致其适用性的下降,必然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实施。

3.教学内容的主体性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殊性意味着其必须顺应市场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需求,综合市场职业岗位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推陈出新,将最前沿的职业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最鲜活的职业教育案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容的创新丰富,奠定职业教育的主体基础。如果课程内容陈旧、职业讲解案例创新性不足,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一线生产及市场职业岗位定位,其教学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4.教学条件的客观性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及有效教学的实施必须以有利的教学条件为前提,只有确保教学条件的配套才能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学条件包括师资培养及配套设施两大方面。师资不足或者教师素质不高都影响到教育的开展,而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职业教育教材与人才培养、岗位教学内容不匹配,实习基地建设不足使学生难以获得真正的技能锻炼,这些将进一步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实施。教学条件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

三、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将有效性渗透到职业教学中

高职教育职业教学诉求使得其必须做好教学理念有效性的保证。有效教学理念渗透到职业教育全程,带动教学方式及内容的调整,学生更注重学习实效与价值,端正学习态度,带动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服务、管理的融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性重点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校企合作机制的教学融入。教学最终目的是技能的掌握,因此实现学校课堂到企业车间的对接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正确定位。其二制定符合时代发展与技术创新需求的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职业教育在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带动教学理念的转变,以理念为引导优化职业教学。其三必须将职业教育与就业谋生结合起来,学习者转变学习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者转变教学理念,变主导者为引导者,让职业教育成为自觉学习行为,实现学生潜能的挖掘,让高等职业教育更具创新性与创造性,让教学理念的有效性渗透到职业教学每个环节。

2.创新教学方法,将有效性贯穿职业教育全程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体现阶段性特征。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实现教学有效性额提升。教学初级阶段采用案例教学或者任务驱动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职业教学目标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创作,学生以任务为引导,按步骤完成职业课程学习,在具体的典型的任务执行中深化学习工作环境相关的职业理论认识,掌握职业操作技能。在初级阶段学习之后,开展综合性项目训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明确职业操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将现阶段的职业技能学习与更高层次的职业选择结合起来,为就业奠定能力基础。开展综合性的项目教学引导,让学生着手课程调查分析,通过小组项目合作明确总体学习思路,在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增强对课程地位及作用的认可,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让职业教学技能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一部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丰富课程内容,建构有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教学课程体系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其一高等职业教育要与学生未来就业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素质培养与企业人才选拔有效对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必须是实用的,与职业岗位匹配的。其二课程内容必须符合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伴随社会的进步及技术的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当下,凸显人才的创新性培养。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在关注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社交能力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贯彻到课程体系之中,让课程内容被学生认可,这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素。

4.优化教学条件,为有效性实施奠定外在基础

教学条件优化主要是师资培养及配套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师资培养,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辅助以不定期的教学考核督促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与素质水平。配套建设主要是实习设备及实习基地。配套设备方面可以倡导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或者租赁形式,尽可能地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应体现资源优化原则,最大限度节约建设资金,最大程度提升实习基地利用率,杜绝重复建设与滞后建设,让实习基地作为第二课堂实现与企业车间的无缝对接。通过教学条件的优化,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让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条件完善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推进,不断提升其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更应该做好教学时效性的关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作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四大基础要素,也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与延伸,这方面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将实现教学有效性质的提升。

[1] 黄柏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有效性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内涵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90-91.

[2] 解建宝.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5:148-149.

[3] 王振辉,王振铎,谢膺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83-284.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有效性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