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信箱
2016-03-02
问:看到一张尼康D5的照片,不知道相机右上角插的那个附件是什么?
A:这照片上虽然有SB-5000闪光灯,但插在相机前面右上角的附件并非是专门遥控闪光灯的,准确地说,那并不是一个附件,而是两个插在一起的附件。一个是无线遥控接收附件WR-R10,另一个是转换附件WR-A10。它们的作用是与新型无线遥控器WR-T10共同使用,遥控相机拍摄。
尼康老用户都知道,以前尼康中、低档相机上使用ML-L3无线遥控器遥控拍摄。这个遥控器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国产产品价格不到10元。不过,它的缺点也不少,一是遥控距离短,最多只有5米左右;二是对方向要求高。使用时遥控器红外线发射器必须对准相机上的红外接收窗口,中间如有其他物体阻隔则很可能无法遥控。虽然尼康后来推出了供专业机型使用的WR-1无线遥控器,采用无线电传输,同时拥有接收/发射功能,有15个频道,传输距离达到了120米,没有方向限制,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大大增强,还可以遥控几十台相机,但3000多元的价格不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为此,尼康同时推出了WR-R10和WR-T10遥控套装,供中、低档相机使用。它同样采用无线电传输,工作距离达到20米,没有方向性,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并有3个工作频道。使用时,将WR-R10无线接收器插在有无线遥控功能的尼康机身DC2插孔上(如尼康D3100/3200/5100/
5200/5300/7000/300/600等),用WR-T10发射器遥控相机拍摄。不过,对于尼康D3/D4/D5/D800系列和D500等专业机型,由于它们使用10针插孔,因此不能直接使用WR-R10,需要通过一个转接器WR-A10才能使用。你在照片上看到的附件就是插在一起的WR-A10和WR-R10。
问:我很喜欢拍体育比赛,现在用尼康D7200,感觉追踪对焦速度和连拍速度都不够用,想升级一下相机。尼康D4、D800系列和D5价格太贵负担不起,全画幅相机中感觉D750不错,但新发布的尼康D500性能也很强悍,可它不是全画幅,价格很贵,机身就要13000元,请问我买哪个更好呢?
A:对许多非专业的摄影发烧友来说,用顶级器材的理想与不太饱满的钱包几乎是一对与生俱来的无解的矛盾,体育摄影这种“拼器材”的题材尤其如此。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拍摄网球时,同样用f/2.8光圈,用70-200mm F2.8镜头拍出来的景深明显比用300mm F2.8镜头大,无论拍摄半身还是全身,球员都不够突出。再比如,用顶级体育专业机的高速连拍,出片率明显好于中、低档民用机。
对于你的问题,笔者觉得是个鱼与熊掌的取舍问题,从拍摄体育比赛的角度讲,全画幅的D750景深效果明显优于APS-C画幅相机,同样的光圈和焦距下可以把球员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另一方面,新推出的D500是专为体育、新闻等题材设计的,其对焦系统与旗舰D5上采用的153点对焦系统完全相同,不仅对焦点数量是D750的3倍,而且十字型对焦点数量、最低工作亮度、追踪对焦性能都明显优于D750,10张/秒的最高连拍速度也比D750的6.5张/秒高许多;此外,它在取景器放大倍率、液晶屏像素、无线图像传输能力、最高快门速度、最高感光度、快门耐用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D750。不如D750的地方是画幅、像素数量、体积、重量和价格。
考虑到你目前使用APS-C画幅单反机,笔者趋向于建议你购买尼康D500,再购买一两只全画幅的长焦镜头(如尼克尔AF-S 70-200mm F2.8G ED VRⅡ或尼克尔AF-S 300mm F4E PF ED VR)。这样,既可以利用D500一流的追踪对焦和连拍性能大大提高拍摄“出片率”,也可以利用APS-C画幅相机搭配全画幅镜头时焦距“延长”1.5倍的特性,获得等效105-300mm或450mm的焦距效果,不必购买昂贵的300mm F2.8和400mm F2.8镜头,性价比很高。诚然,这样会付出景深大一些、主体不够突出的代价,但对于非专业的摄影发烧友还是值得的。等你熟练掌握了摄影技术,能用这套器材拍出优秀照片的时候,再升级全画幅相机不迟。
问:我对尼康D500的4K视频功能很感兴趣,现有几个问题请教:1. 它的内置录音话筒是否立体声?有没有外接麦克风插孔?2. 它在拍摄4K视频时,可否使用镜头的光学防抖功能?画面有没有裁切?拍摄1080P格式呢?3. 拍摄4K视频时能否使用1.3倍裁切功能?如果可以的话,画面边上的自动对焦点是否会超出画面而无法使用?
A:现分别回答你的问题。
1.D500的内置录音话筒是立体声的,有外接麦克风插孔;
2.拍摄4K视频(分辨率3840×
2160,最高每秒30帧)时,可以使用镜头的光学防抖功能,画面有裁切;拍摄1080P视频时,画面上、下各裁切一部分(因视频画幅为16∶9);
3.拍摄4K视频时,没有必要使用1.3倍裁切功能,因为此时拍摄的画面范围比1.3倍裁切功能的画面更小。使用此功能时画面左、右各10多个自动对焦点将会在画面外,因此无法选择、使用。
配图是尼康D500取景范围示意。黄色框是拍摄1080P视频时的画面范围;橙色框内是1.3倍裁切模式下拍摄1080P视频的画面范围;红色框内是拍摄4K视频时的画面范围。
问:请问相机画幅中的4/3系统、M4/3系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指画幅的长、宽比为4∶3?有人说相机画幅中的“1英寸”就是指感光元件的对角线长度是1英寸,但我计算出来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A:4/3系统是奥林巴斯和柯达公司2003年合作推出的奥林巴斯E-1数码单反相机所采用的一种新的相机系统。其感光元件尺寸为18×13.5mm,感光部分有效尺寸为17.4×13.1mm,比APS-C画幅略小。4/3画幅长、宽比的确是4∶3,但这并不是4/3系统中4/3的官方解释,到底为什么叫4/3系统笔者目前也未见到权威解释。有人说是因为第一台4/3系统相机奥林巴斯E1的像素尺寸是6.8×6.8µm,正好是当时奥林巴斯采用2/3英寸感光元件的E-20数码相机像素尺寸3.4×3.84µm的4倍,但笔者觉得有点牵强。为了推广这种新相机系统,该系统的卡口尺寸、通讯协议等都是开放的,其它厂家可以免费应用。但最终加入该系统的只有柯达、奥林巴斯、松下、适马等少数厂商。后来,松下又推出了利用该尺寸感光元件的无反光镜相机系统,称为M4/3系统。
我们知道,1英寸约等于25.4毫米,但1英寸感光元件的实际长、宽分别是13.2毫米和8.8毫米,它的对角线长度计算出来是15.864毫米,比真实的1英寸25.4mm小很多,因此,“1英寸感光元件”并非指感光元件尺寸的对角线长度是1英寸,其它尺寸的感光元件也是如此。
那么,感光元件尺寸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回溯到50年代。当时,欧美部分国家已经普及了黑白电视机,用于拍摄电视图像的摄像机感光元件尺寸一般是1/2英寸和2/3英寸。不过,这个尺寸并非指感光元件的长、宽或对角线尺寸,而是做摄像头的阴极射线管外直径,因此比感光元件的成像圈直径(即对角线尺寸)要大。后来,工程师们发现,这个尺寸与感光元件成像圈直径的比例大约是3∶2,于是,就把这个称呼沿用了下来。后来,出现了更多的感光元件尺寸,仍然沿用了这个办法,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感光元件尺寸是明显大于感光元件的对角线尺寸的。比较麻烦的是,不同感光元件的尺寸是无法精确换算的,因为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计算公式,只能一个一个记。下面的图是35mm数码相机常见的感光元件尺寸对比和感光元件尺寸、面积。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主流可更换镜头的35mm单反/无反相机中,全画幅相机感光元件面积是1英寸感光元件面积的7倍多,成像质量和景深效果自然好很多,成本也要高很多。M4/3画幅处于中间位置,体积、画质、价格相对比较平衡。不过,随着APS-C画幅和全画幅相机技术的进步,体积越做越小,已经对M4/3画幅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如索尼的黑卡TM系列、理光GR系列、富士X-T系列等。
问:我最近看到一只国产老蛙STF 105mm F2.0(T3.2)镜头的报道,称采用了双光圈设计和变迹滤镜设计,可以改善焦外虚化成像。不知道为啥采用这种设计?最大光圈后面那个(T3.2)是什么意思?
A:这只老蛙STF 105mm F2.0(T3.2)镜头是一只针对人像拍摄特殊设计的镜头,采用了双光圈和变迹滤镜两种技术来提高成像质量。其实,采用这两种技术的镜头早就有,1999年推出的美能达135mm F2.8(T4.5)SFT就采用了变迹滤镜(Apodization optical element)和可移动光圈技术。它的光圈有两个位置,转到A位置时,最大光圈F2.8,为正常镜头光圈;而在T位置,则可以在f/4.5-6.7光圈范围内无级调节。同时,它的镜组中有一片变迹滤镜(Apodization optical element),可以同时优化前景和背景的虚化效果,过渡比一般镜头更柔和、自然。而富士2014年推出的广受好评的XF 56mm F1.2R镜头也使用了变迹滤镜技术。老蛙这只STF 105mm F2.0(T3.2)镜头与前面两只日本镜头不同。首先,它的规格更高,最大光圈达到了F2.0,采用了前、后双光圈环技术,其中一个T光圈环最大光圈是T3.2,比美能达镜头的T4.5大了约一挡。它是全画幅镜头,优于富士的APS-C画幅。它的变迹滤镜优化原理请见下图。
作为一只国产手动对焦镜头,3500元左右的价格不算低,希望它的实际拍摄效果能与当年价格万元的美能达135mm F2.8(T4.5)SFT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