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孵化器之惑

2016-03-02

计算机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孵化器政府服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作为具有促进创业、拉动就业、培育新兴产业重大作用的孵化器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国内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器多达4000余家。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诞生以来,中国的孵化器产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激发社会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孵化器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市场规律,人为推动的“孵化器运动”不仅不利于企业孵化器的成熟,反而可能导致不少孵化器夭折。近期,在创客空间最早兴旺起来的深圳,已经出现孵化器倒闭的情况,这种苗头值得警惕。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发现,不少孵化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上游投创圈日渐收紧与冷静之际,不少圈内人士开始担忧,2016年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孵化器倒闭现象。

国内孵化器发展现状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孵化器诞生以来,企业孵化器强劲地推动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繁荣,在培育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据维基百科定义,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s)指为初创型小企业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一系列支持性综合服务,使其成长为成熟企业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孵化器往往由政府、私人及大学等机构发起成立,为初创小企业提供灵活、低成本的租赁场地,以及较低的管理费用,提供共享服务、职业咨询和管理咨询,并帮助其获得启动资金和原始资本的服务。

自2014年以来,国家对孵化器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接连推出重要政策促进孵化器的发展。2015年初,国务院常委会决定设立400亿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孵化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总体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对孵化器予以扶持。例如,广州市制定的《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每年市财政将设立1 亿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2015年,广州市提出了新一轮孵化器倍增目标:到2016 年,全市孵化器达到120 家,在2011 年基础上翻两番,在孵企业1 万家,提供就业岗位10 万个,新增毕业企业1000 家。

在政府扶持下,中国的企业孵化器迅猛发展。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孵化器已超过1600家,国家级孵化器达到600家,非国家级超过10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累计孵化企业约6万家。另据不完全统计,在“双创”推动下,2015年国内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器多达4000余家。

目前国内的孵化器如果按照主办方来分类,大致可分为四类:由政府或非盈利团体主办;由大学主办;私营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主办;由政府或基金会等非盈利团体出资、由私人经营的复合型孵化器,各主办方分别获得各自利益。

如按照所孵化创业公司的阶段分类,可分为托管型孵化器和策划型孵化器。

托管型孵化器面向的是初次创业者或高科技及互联网创业者,这些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大多有以下几类:提供办公场地、提供投资对接服务、帮助注册、举办演讲交流活动、定期的创业培训、项目毕业路演培训等。比如3W咖啡孵化器,其主要提供团队组建、产品开发、工商注册以及投资对接等帮助,对于特别中意的团队,孵化器会进行投资。一些企业家、投资人为了支持创业、孵化优质的高科技及互联网项目,成立了私营的托管型孵化器。例如,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联想旗下的联想之星孵化基地等。此外,很多国外的孵化器机构也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比如微软创投加速器等。

策划型孵化器一般依托于大型的咨询策划公司,面向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多次创业者或者传统中小微企业家。这类孵化器面向的创业者多为在初创阶段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而需要进行资源对接,或者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遇到瓶颈需要转型。比如依托于国内顶级的商业模式策划团队蜥蜴国际的88孵化器、和君咨询旗下的和君商学院。

国内孵化器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在国内迅速兴起的企业孵化器背后,很多都有来自政府的支持。这与国内创业孵化器的来源不无关系,在早期,国内的孵化器大多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和发展的。然而,强大的政府背景在促进孵化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留下诸多隐患,暴露出不少问题。

1.孵化器审批机制不完善。一是重复投入、反复补贴一些功能雷同、内容相似的项目,造成财政资源的浪费;二是部分企业借用关联企业业绩,重复、交叉申报获得立项;三是审批门槛过低。为了获得政策红利及拉动地方经济,不少孵化器争先恐后地抓取创业者及创业项目,有的孵化器甚至跟相关政府签订了对赌协议,每年必须完成多少创业团队入驻,必须多少创业团队拿到投资等等。这样的环境让原本严苛的项目评审变成了走马观花,创业者无需再担心自己的项目是否符合孵化器要求,是否能够完美的回答评审员的问题等等。

2.孵化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孵化器的本质内容均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温室特征,可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提供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二是保姆特征,可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创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代理和行政辅助等配套服务;三是顾问特征,可为在孵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人力培训、市场营销等技术层面的咨询服务。但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企业孵化器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未能有效体现顾问特征。虽然国内孵化器数量可观,却少有机构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帮助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商业及融资等方面的实用培训。

3.孵化器同质化现象严重。面对国内严酷的竞争环境,大多数孵化器都在提供同质化的场地及服务。以佛山市为例,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佛山青年创业行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低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农林牧渔业、娱乐体育等市场门槛较低的行业,比例占了七成,而批发和零售业占了青年创业项目的1/4。入驻大沥广佛智城的创大孵化器创始人许洪波就表示,目前佛山创业项目“同质化”程度较高,以O2O、电商、社群一类居多,创新思维的项目不多。

4.部分孵化器性质变异。在一些二线城市,一些人打着“助力双创”“孵化器”的牌子从政府手里拿地,然而根本不管运营。有企业主抱怨,很多地产商找到一片房子或者一座办公楼,把牌子一改就成了“某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或是“某数码港”。等进去谈的时候,聊的不是如何被孵化,而是能否全款买房。据媒体报道,位于南京建邺区的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房子还没完全建好,就已经全部出租了。而该孵化器未对租房子的企业是否是初创科技企业进行审核,甚至有一些商贸流通领域、生产性、服务性企业也进入了园区。据2011年中国百家孵化器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有41%的孵化器,其收入结构总体上仍然以房租收入为主。

5.孵化器孵化能力有待提升。调查显示,部分孵化器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功能单一,还停留在为企业提供房屋租赁和物业管理的阶段,增值服务能力不强,造成孵化出的企业数量和质量不匹配,与孵化器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严重不符。从孵化企业的角度来看,此类孵化器没有符合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实际服务内容,企业的发展与孵化器没有直接联系,此类孵化器对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不大,对地区科技产业的发展无实际效果。

6.孵化器面临持续盈利的巨大压力。对于国有背景的孵化器而言,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自身往往是公益性非赢利组织,一旦国家政策出现变化,这类孵化器将难以保持继续运转。对于民营背景的孵化器而言,以投资驱动为主的孵化器主要通过投资孵化企业的股权来获取收益,有些孵化器会向入孵企业收取少量的运营费用,有些则完全免费。相关机构的调研显示,该类孵化器在前期阶段一般会处于净支出状态,而对孵化企业的早期投资是否可以顺利、及时退出存在很大的风险。而对一些中介型孵化器来说,其主要通过运营服务费、售卖商品、广告以及一些资源包来获取一定的收入。调研显示,不考虑前期投入成本,该类孵化器基本处于现金净流出或者基本平衡的状态。

促进国内孵化器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这其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核心动力。为全面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寄望通过企业孵化器切实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地方的孵化器在运作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日益增多。为更好地发挥孵化器作用,真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的孵化器产业政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其一,厘清政府的职能定位。一些地方政府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的定位出现偏离,有的将其作为争取优惠政策的工具,有的将其作为政绩工程。部分地区给孵化器强行摊派了招商引资指标和较高的税收任务。急于创收创税的心态导致很多孵化器迫于运营压力,引进企业求多,盲目扩大孵化器规模,甚至有些大量招入与起初定位不相干的企业,或直接引进成熟期、规模化企业,但核心服务跟不上,孵化能力不强。因此,孵化器的发展应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把握好政府自身在孵化器建设中的准确定位,做到创建者(包括投资者、赞助者)、运营者、管理者三者相分离,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其二,强调对孵化器的统筹规划。目前,国内孵化器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布局,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孵化器的建立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布局,导致一个城市存在数个性质一样的孵化器,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因此,在一波接一波的创新创业热潮中,各地政府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性。各地政府应该结合本地的功能定位,特别是城市的产业和规划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引领,避免一窝蜂、跟风和形式主义;应该加强对孵化器的前瞻性研究,制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孵化器体系建设规划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孵化器建设标准,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孵化器审批机制。国家及地方政府需规范孵化器的发展,建立国家、省市区不同级别、能进能出的评审机制。同时,定期对孵化器服务岗位进行培训,解决创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其四,注重孵化器的服务功能。促进孵化器实现从注重载体建设向注重主体培育转变;从注重企业集聚向注重产业培育转变;从注重基础服务向注重增值服务转变;从注重科技创业孵化向注重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链条孵化转变;从注重基础建设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形成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资源共享国际化的发展局面。

其五,强化孵化器的资金监督管理机制。转变财政资金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方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效益,是孵化器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必然之路。与社会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其他政府创投基金相比,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专项资金一直以来都是无偿使用,客观上导致了“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的流弊,第三方评价结果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现象。因此要扫除“只管要钱、不问绩效”的陋习,就必须创新财政投入模式,专项资金运行管理应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在继续保持财政资金的扶持性和导向性的基础上,逐步将财政专项资金的全部无偿使用转向部分有偿借贷,与获批的小微型科技企业签订小额低息借贷协议,从而实现财政投入的“保本微利、滚动发展”。

目前,国内各地孵化平台建设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然而,在资本开始步入寒冬的背景下,各地的孵化器必然需要根据市场规律做出适当调整,那些不具备真正的孵化能力、不能持续运转的孵化器必然会在寒冬中加速破裂。在此,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未雨绸缪,在孵化器的监督、配置、补贴机制等方面,制定更为成熟、更为科学的方案。

猜你喜欢

孵化器政府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