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走向智慧教育

2016-03-02靖国平

湖北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核心

●靖国平

聚焦核心素养 走向智慧教育

●靖国平

编者按:

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在重构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一切皆变,教育亦然。如何应对信息化、大数据、数字化等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智慧教育”成为关注焦点。“智慧教育”是什么、怎么看、如何做,在一段时期内,都将具备热议的价值。更具价值的是行动,我们乐见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

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航标

世界著名国际组织和经济体认为,21世纪的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领域素养方面,除了语言、数学、科技、人文与社会、艺术、运动与健康外,新增了信息、环境、财商三个领域目标;二是通用素养,包括高阶认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生学习)、个人成长(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和社会性发展(沟通与合作、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理解、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三个层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其中,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这和“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观点是息息相关的。

核心素养就是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质量标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变革和挑战下,基础教育也有新的发展方向,如发展关键能力教育、核心竞争力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这是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起点和新方向。

“十三五”期间,有很多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也在探索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如华师一附中的四大关键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数字化能力、生活管理能力,后来将生活管理能力调整为自主管理能力。清华附小总结学生的五种关键能力,包括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

核心素养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

关注核心素养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社会变革。当前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就中国而言,一是知识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发生转变,信息化浪潮不期而至,并且来势汹涌,不管有没有做好准备,它已经全面影响我们的生活。二是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高考升学率接近40%,这些人能够上大学,取得高等教育的学历,意味着互联网刺激着我们要不断学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解决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三是人力社会向智力社会的转型。中国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导致红利衰减,沿海的企业可能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的问题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四是权力社会向责任社会转变。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的命题是:在人类的生物圈里,我们必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变革。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朝着教育人本化(立德树人)、教育信息化(核心是学会生存和发展)、教育现代化(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国际化(教育要面向世界)发生转变。

其中,教育信息化包含四个相互耦合、互为一体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一是知识信息化,知识不再具有稳定、连续、固态等特征,而是呈快速的、跳跃的、瞬间的变化特征,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走向教育信息化;二是信息技术化带来了教育技术化;三是技术工具化促使教育工具化;四是工具智能化带来教育智能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重要品质。例如,在大数据时代,高考作文要考学生的“阅读素养”,这是一个阅读的时代,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思考怎样把学习资源转化成个人发展的财富和能量;还要考察“逻辑思维”“独立思想”和“创意表达”(学生能更好地呈现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智慧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航道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人类已经步入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信息化已成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信息技术催生了“数字原住民”,新一代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方式已然不同。截至2015年10月,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85%,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37.1%的学校已实现全部应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要经过起步、应用、融合和创新四个阶段,我国现在处在融合阶段,“千校联盟”平台的搭建也是为了解决融合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教育信息化,还要思考信息化教育,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要探索“互联网+教育”,还要思考“教育+互联网”,这是辩证的、统一的,也是融合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价值维度和应用的操作方法。

智慧教育与核心素养。当今中国的素质教育,重心和要害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知识的生命化、人格化和智慧化。教师和学生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与信息、知识打交道,如何通过信息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解放,获得更大自由。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超越知识本位,培育智慧主体,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这就是“化知为识,转识成智”。

在信息流庞大的社会,如何让信息进入内心世界,怎样让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发生积极的改变,而不是跟着信息走,这是每个人须直面的问题。可以从理性智慧(培育人的理性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和解放人的求知、求真的智慧)、价值智慧(培育人的良好社会性向和社交素养,提升与解放人的求善、求美的智慧)和实践智慧(培育人的主体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和解放人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休闲等社会活动中的智慧)三个方面考虑。

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知道的虽多,但是智慧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何高度思考、探索知识的组织性和连通性的问题,避免知识过于杂乱拥挤、碎片化、无序、相互冲突,这是在设置课程、组织评价等方面要面临的话题。

聪明的学生不一定是智慧的,智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慧的学生。在互联网社会,引导学生朝智慧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发表意见、善于反思”等能力是有机遇的。

智慧校园与智慧学习。建设智慧校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达到“学得更多,发展越好”的目标。要达到这种“学和发展呈正相关”的状态须经历四个阶段:信息(从不知到知道)、知识(从知道到识道)、思想(从识道到悟道)、信念(从悟道到行道)。

学习包括三个层次,即浅层次学习(知识学习)、中层次学习(能力学习)和深层次学习(智慧学习)。其中,深层次学习即智慧学习的一种境界是“鹰乃学习”,它具备四种特性:自由性(学习的起点和支柱)、不厌性(学习的本色和基调)、觉悟性(学习的具身和体认)、转化性(学习的体用和效能)。

智慧校园与学校文化。智慧校园是一种追求智慧教育、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校园,是一个追求智慧、文化的场所。

人类每一次新的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都是对人的双手、双腿、双耳、双眼和大脑的解放,也是对人的时间、空间和生存与发展环境的解放。但是我们要保持警觉,因为我们是有判断力、有思想和立场的生物。在追求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评价和智慧文化中,要避免知识空心化、碎片化、失真化和超载化的问题。在智慧校园建设阶段,要考虑将知识文化、教学文化、技术文化和工具文化转成智慧文化、学习文化、审美文化和生命文化。

(本文根据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靖国平在全国第三届智慧校园建设高端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录音整理编辑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 周群)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