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课教学中如何给予学生独特体验

2016-03-02周海燕

新课程(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语言

周海燕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

心理课教学中如何给予学生独特体验

周海燕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

心理课的内容很多都是围绕独特的心理体验生成的,心理教师要注重心理课的情绪设计,创设积极、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采用积极语言的教育方式,设计真正能触动学生的课堂活动,这样心理课才能有吸引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情绪设计;无条件接纳;积极语言;开放式问题

我在给学生上心理课时,每当问到某个活动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有的用一两个简单的词应付一下,有的回答竟然是没有感受。这让我很不解,也很无奈,其实在活动中,他们很积极地参与,有的甚至是很兴奋。是什么让他们的心变得如此波澜不惊?现在看来,是我们的课堂教会了他们不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即使有,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就不和谐了。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因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说的并不一致。

曾经听过一位资深心理老师对于心理课堂的看法:“能提供独特的心理体验,能给予学生新鲜的东西,这些才是心理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此我深以为然,心理课很多内容都是围绕着独特的心理体验生成的。

一、心理活动课要注意情绪设计,给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课堂氛围

如果说学科课程看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断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过程。那么心理课最看重的是学生情绪的起伏,学生是带有情绪的,而情绪是有很多种类的,心理课要注重情绪设计,不断调动学生的情绪。做好心理课的情绪设计,对课堂进行情绪预设,能够极大地帮助心理老师控制课堂现场氛围。

心理课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语言中进行情绪设置,如让学生由紧张焦虑到放松,由无所谓到惊讶,由平静到愤怒,由紧张到放松再到快乐,这就是从语言上进行情绪预设。心理课的情绪起伏是需要心理老师有情绪敏感度的,比如每节课开始的热身活动结束之后,可以预测到学生的情绪是快乐兴奋的,那么我们可以先接纳学生快乐兴奋的情绪,再设计一个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引入课堂主题,这个环节如果教师事先预设而后进行课堂控制,就会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也可以给予学生在其他学科课程中很难有的体验。

二、心理活动课要创设一个积极、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

作为心理老师,首先要有亲和力,能宽容、无条件接纳学生。有亲和力很容易做到,上课声音温柔,面带微笑,动作亲切,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这些都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是要做到无条件接纳学生却很不容易,尤其是在课堂上学生不遵守心理课的规范,甚至发表了不合时宜的言论的时候,心理老师要做到接纳包容更是困难。积极的课堂并不是不允许消极的东西存在,而恰恰是这些消极的东西向我们暴露出了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其实,学生某些不合时宜的言论和行为,可能正是某种问题的外部表现,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挖掘它深层次的原因,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学生,教师的宽容、无条件接纳是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

三、心理课上要学会使用积极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的桥梁,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中学阶段的学生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教师如果构建一套积极的语言模式,促进学生信任感、自主感、主动创造性和勤奋感的形成,将有助于学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选择,成功获得角色同一性,适应学习生活。

在心理课教学中应用积极语言,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方面具有积极性、建设性、激励性。一系列积极的语言,可以刺激学生的愉快体验,而愉快体验本身就能够维持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动机,帮助学生塑造信念。教师通过积极语言强化学生的每一个小成功,肯定学生的努力,认同学生的进步,承认学生这个人,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情绪和发展影响效果截然不同,采用积极语言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情绪,促进学生信任感、自主感、主动创造性和勤奋感的形成。更多批评学生,只会让自己更不满意,更生气,更焦虑。所以,应当多从“可以变得更好”方面去说,去教育学生,总说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话。

四、心理课上设计的活动要真正能触动学生,这样他们在表达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

上课时要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提问,少用封闭式问题提问。心理老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课堂是安全的,他们也会减轻自我防御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是上好心理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这些真情实感给予回应,如何回应学生,最见教师的功力。这既需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在个人修养方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真心地想去帮助学生,能和学生产生共情;其次教师要有敏锐的嗅觉,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然后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最后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当课堂上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时,能够巧妙地去应对。当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被无条件积极关注,我们所期待的学生的积极变化也就悄然发生了。

[1]史国荣.积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科研:下旬),2014.

[2]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编辑 王洁琼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语言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语言是刀
心理感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