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的集体备课

2016-03-02张庆双

新课程(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钻研研讨集体

张庆双

(吉林省柳河县第八中学)

浅谈教师的集体备课

张庆双

(吉林省柳河县第八中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开放的教材,面对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面对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这些都在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传授给学生,而是以行为方式呈现于课堂。课堂教学是展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佳场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一切实践性的、无法预设的、从未经历过的教学情境,都对教师具有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这些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性和偶然性的联系,应该在教师那里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然而教师不同的教学水平,体现着不同的驾驭能力;不同的教学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困惑摆在教师面前。面对这一艰巨而又迫切的工作任务,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各种相应的培训活动,为实施新课程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对于个体教师来说,自身素质各有差异。一些教师观念转变快,悟性强,有能力驾驭新课程;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深感力不从心。所以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新的课程环境呼吁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吸取力量。

一、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传统的备课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生成、情感的激发、生活的运用和学科的整合,这些都是在老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影响下,一线教师早已习惯了的备课思维。面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领,教师个体无论是观念还是能力都是难以转变和驾驭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集体备课给了教师互相补充、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教研的效率和备课的质量。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与流程

集体备课备什么?怎么备?集体备课要解决重点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研讨课时计划,重点放在教学设计上。同时,由于教学水平高低不同,对教材、课标理解的不同、教学内容处理的不同,借此机会共同补充。这种小组合作,不求教案一样,但求思想方法的统一,课下共同探讨、课上互相听课。为给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提供方便,我们在课程表安排上将相邻班级同学科的课错开,为教师提供互听、互学的机会,同时还建立了合作小组研讨跟踪记录,规范了合作习惯,在年组内形成了小范围带动整体的教研氛围。教师感到这种合作不走形式又非常方便,实实在在培养了教师的合作精神。

我们重在备课过程。本学期我们在原有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创设了凸显个人钻研作用的集体备课流程:个人钻研—集体研讨—执教验证—全员诊断—实践推广—个人反思。通过实践,教师逐渐认同了这一备课流程,而且也容易操作,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

三、规范集体备课行为

现在我校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认识到了这一教研活动的必要性。为了规范管理,我校制定了如下备课制度:

1.教研组集体备课每月两次

这样组长结合学校月工作计划,确定备课时间,无特殊情况,定在月初周一,月中周一,按时组织全组成员参加集体备课,组员不得缺席。

2.有目的地确定集体备课内容

教研组长根据本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提出的有关课堂教学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或课时内容,与组员共同协商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

3.凸显“个人钻研”备课环节

每位教师在接到集体备课任务后,首先把重点放在“个人钻研”环节上,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收集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为集体研讨做充分准备。

4.试点实验要体现主讲人的个性

集体研讨后,被确定的主讲教师除按研讨方案整理实教教案外,还要结合自身和班情,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指导。

5.实践推广环节要在全员诊断后进行,确保集体备课作用

6.集体备课后要做到及时反馈改进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每次集体备课后教师都要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7.领导参与营造集体备课氛围

为使全校教师树立共同意识,重视集体备课,学校行政领导参与集体备课,教学校长、主任必须参加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8.教师要认真完成有关集体备课归档材料

四、建立集体备课评价

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所以在评价时我们重在评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过程,一是看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二是看教师能否在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三是看教师能否主动查阅资料,发掘课程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四是看教师能否在集体研讨环节中发表独特的个人见解;五是看教师能否执行备课制度,高质量完成集体备课任务。

我校将集体备课对教师的评价,纳入年终教师教学过程管理之中。

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作为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主阵地,如果开展得当,必定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整体进步,也是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体现。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钻研研讨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Desire for Youth
乐在钻研中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警犬集体过生日
汉字新解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