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课题研究问卷调查总结
2016-03-02马明诗
马明诗
(甘肃省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课题研究问卷调查总结
马明诗
(甘肃省泾川县荔堡镇问城中学)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要提高教学质量,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可是大多数教师总是喜欢培养优秀生,忽略后进生或学困生,这大概是教师都喜欢好学生的缘故。为了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帮助教师寻找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对策,我对八年级23名数学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师方面、学生自身、家庭教育方面共设置了32个问题,调查寻找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教师方面
从师生关系上看,初中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对数学课比较喜欢,但是愿意和老师交流的人不多,甚至有的数学学困生从不和老师交流,致使许多不懂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学困生和老师的距离越远,学习退步越大,所以师生缺乏交流会不知不觉地造就学困生;从教师讲课上看,学困生大多数反映听课有一定困难,能听懂的内容不多,因为有的老师讲课快、起点高,有的老师讲课乱、逻辑性不强,学困生本身逻辑思维能力差,反应慢,数学概念模糊,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如果节节课听不懂,就会越学越困难,这是学困生形成的关键环节。从课堂提问上看,学困生希望教师提示后再回答问题,或者肯定正确的地方再指出错误,不希望教师严肃地批评,农村教师常犯的错误就是经常训斥回答不上来问题的学生,导致课堂上学生再不敢回答问题,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学中出现师生不配合的情况。反过来,学困生有问题也不愿意问老师,课堂问题只有咽下肚子,久而久之,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这是形成学困生的“温床”。从授课方式上看,学困生大多数赞成先征求学生意见,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重点讲解,提倡学生自我反思和练习,提倡民主课堂,反对整节课一讲到底,学困生的这种意见,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值得教师深思。最后,学困生需要教师的关心,大多数学困生认为数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只是一般,尤其是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存在不足,这说明学困生的形成还与教师的关心程度有关。
二、学生自身方面
从上课表现上看,学困生喜欢听数学老师讲课,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但大多数学困生不能专心听讲,甚至有的从不专心听讲,自控能力差,所以学困生抓不住学习的关键环节,失去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从自信心上看,学困生都认为自己的小学数学成绩就很一般,在本班的成绩属于下游,大多数认为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品行不端的学生就是差生,所以学困生一直把自己装进了差生的笼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缺乏自信,学困生的阴影就是不能战胜自己。在兴趣方面,学困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大多一般化,有的甚至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有的学困生认为数学枯燥抽象,有的认为自己总做错题,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数学老师,所以数学学困生平时大多数不会经常讨论数学题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引导学困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改变学困生现状的主渠道。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上看,大多数学困生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对作业的态度是无所谓,因此多数学困生能及时完成作业,个别偶尔不能,极个别经常不能完成,学困生独立完成作业意识不强,大多数依靠同学,抄袭作业完成任务的情况较多,所以作业设置不合理,是形成学困生的另一个原因。
三、家庭教育方面
学困生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和家长态度有直接关系。据调查,23名学困生,父母均在外的7人,占30.4%;父亲打工母亲在家的11人,占47.88%;而父母均在家的5人,占21.7%。这说明几乎有80%的农村学困生成为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很少,根本谈不上对孩子数学辅导。学困生多数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什么期望,管理自己的态度都是一般化,也有少数认为管理过于严格或放任自流,方法粗暴简单,电话遥控管理的多,每天都“管”得很少。加之有的学困生和父母极少交流或从不交流,这样没有沟通或交流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学困生扭曲的心理,甚至形成逆反心理,造成个别学困生不学习、跟家长赌气。许多家长忙于打工,对孩子学习从不过问,给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或者打工挣钱的思想,摧毁了学困生安心读书的心理防线,致使大多数农村学困生在家整天看电视,不看电视的玩手机,缺乏理想,沉迷于娱乐,消磨时间,这是造成学困生的根源所在。一位家长曾经领着自己的孩子对我说:“我家的孩子来学校长身体,不求什么希望,家里管不住,老师,就让孩子在学校混着吧”,家长的一句话,断送了孩子前途,冲击了学校教育的正能量,让我感到了没有文化的可怕,我看到了“5+2=0。”教育在农村真正存在,我也想到了教育孩子要从教育家长做起,尤其是学困生教育更应该加强家校联系。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可能是老师造成的,可能是学生自身造成的,可能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其中的缘由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编辑 贺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