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2016-03-02孟小平

新课程(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性质探究数学

孟小平

(淮北市梅苑学校)

浅谈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孟小平

(淮北市梅苑学校)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其中,数学学科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学科。然而,数学的内容抽象枯燥,怎样激活课堂,切实地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焕发出教学的活力?这就需要数学工作者具有自我创造性。以关注学生认知的特点为基点,充分地提供探究空间,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对于数学学习活动不只限于对概念和技能的记忆和模仿,开展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多种教学形式,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之所在。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知各位同仁是否也和我一样,曾经这样孜孜以求过,力求自己的数学课堂目标明确,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板书整洁美观;巧妙地设计过渡性语言,课堂上有操作、有讨论、有探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每一环节丝丝入扣,时间控制恰到好处,讲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刚好响起。那这样的设计真可谓密不透风,滴水不漏。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整节课进程流畅。然而,课后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繁荣,外在形式上的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含量并不高,不论从课后的反馈还是学生的作业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究其原因,是我们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假设为零,这种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的设计,只是我们老师预设的数学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把自己精雕细琢的教案当成一个剧本,把学生当成道具,完美的教学过程只不过是老师在课堂这个舞台上的表演而已。虽然课堂上热热闹闹,但这些只是形式上的活跃,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进程中,老师表演结束,学生大脑一片空白。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在真实有效上下功夫。

一、真实有效的课堂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基点

华东师大的吴刚平教授曾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所以,数学课堂应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老师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不能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地刻画和灌输。当今的初中生信息接收量大,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认知发展逐渐成熟,使他们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客观性比小学阶段有明显提高,智力活动的自觉性,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较小学生有很大提升。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一些简单的、意义不大的动手操作活动,我认为可以摈弃。例如,我在教学不等式性质(1)时,就不再通过动手操作倾斜天平,在倾斜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等质量的砝码,天平的倾斜方向不变,让学生通过此操作观察得出不等式性质(1),中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没必要为体现课堂上有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而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因为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已有较高的思辨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给出几组不等式,例如5>-7,-3>-9,7>4等等。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进而抽象列出字母表示:若a>b,则a±c>b±c,从而得出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没有必要在生成相对充分的环节上浪费时间,而应为后面的学生探究活动节约时间。

二、真实有效的课堂要留给学生探究空间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而,课堂要给学生创造空间,切忌走形式主义。我相信,有的老师肯定也和我一样有过类似情形。当抛出一个数学问题或给了学生一个学习材料让学生探究,如若两分钟之内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就会比较着急,自己上阵,在没有预设生成的情况下让学生操作,帮学生思考,帮学生回答,唯恐怕耽误了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灌输学习,而且使探究沦为形式上的探究。真实有效的课堂需要老师有耐心和智慧,在学习活动中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使自己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进度吻合,不在一些无意义的生成材料上刨根问底,而是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学生就会陶醉在思维活动中。整节课既简练,又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例如,我在教学不等式性质(3)时,就不再用不等式性质(1)、性质(2)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这样一个不等式a<0,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不等式性质(1),两边同加上a得a+a<a+0,即2a<a,再根据已掌握的不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a得:2<1。当得出这一结果时学生都目瞪口呆,感到愕然,以疑激趣,学生按捺不住地想探究问题出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结果。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活动,虽然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拉长了,花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已从感性转入到理性探究思维阶段。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获得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并且对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更深刻。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拨动了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真理。我们应该给这样的探究活动提供空间。

三、真实有效的课堂应关注意外生成,给予表达机会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意外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和精彩。所以,课堂上有的老师不太希望有意外生成,意外生成给课堂带来尴尬,教学过程就不够流畅、顺利。有的老师对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或是直接阻止意外生成的产生,这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是课堂师生互动的结果,虽然与老师的预设相左,但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感动,我们应使课堂意外生成成为师生互动的催化剂。这种意外,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和热情。老师应运用教学机智,呵护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应为了追求教学流程的顺畅,扼杀教学课堂的意外生成,使学生不再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会受到影响,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低效的教学。真实有效的课堂应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教学课堂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为学生创设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

四、真实有效的课堂更需课前精心准备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课堂是生成的,也不要阻碍意外生成的产生,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需要备课。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课前的教学准备,精心设计相当重要。试想,如果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周密设计,那数学课堂就会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哪里还会有课堂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游刃有余?老师只有在课前精心准备,才会有教学活动的切实有效,才能够在生成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造发展空间,真正给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展示学生真实有效的学习历程,使学生树立信心,绽放智慧,感受数学的魅力。

总之,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是自主的、和谐的、高效的、简约的、真实的,这样的课堂才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特点出发的教学过程。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不断适应国家培养现代具有综合发展、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求。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性质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