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奇才邵飘萍与他的三位夫人

2016-03-02

新闻采编 2016年4期
关键词:报人京报金华

◇ 草 央

新闻奇才邵飘萍与他的三位夫人

◇ 草 央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南马区五十六都紫溪村一个穷儒家庭。中共早期秘密党员,北京京报社社长,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他因反帝、反军阀,于1926 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年仅40岁。在短暂的一生中,以其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在他耕耘的《京报》这块舆论阵地,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特使的贡献。同时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报人,在他的一生中有3位女人走进了他的情感世界,为这位报人的人生涂抹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第一位夫人沈小仍:温顺有加

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受聘于金华中学堂任历史和国文教员。在这年秋天,由父母作主,他与俏丽的村姑沈小仍结婚。沈、邵两家都不宽裕,邵家不曾送彩礼,沈家也没有陪嫁,新房中只有一张旧床和几件旧家具,连被褥都不是新的。沈氏是个乡村妇女,目不识丁,又是包办婚姻,但邵飘萍当时实在不能要求太多。两人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女,有相似的命运,此时又有相似的人生期待,所以婚后两人还算合得来。沈小仍1923年患肺病逝世。

第二位夫人汤修慧:能量过人

邵飘萍的第二位夫人汤修慧祖籍江苏吴县,1890年生于杭州,能说得一口吴侬软语。当时在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念书,生得亭亭玉立,仪态大方。1912年,他们在浙江金华结为夫妻。

汤修慧既是妻子,又是《京报》的记者,活跃在诸多重要新闻现场采访并撰写新闻稿件,这些稿件常和邵飘萍的稿子交相辉映,以至《京报》被人称为“夫妇之报”。

在邵飘萍殉难之后,在汤修慧的主持下,《京报》再次恢复出版。她亲自撰写了《京报二次复活宣言》,表达了继承夫志、前仆后继的决心。

全国解放后,汤修慧受到曾称她为“师母”的毛泽东的关照。“文革”中受到冲击被遣送回金华,后受毛泽东的保护才重返北京。1986年3月2日,著名报人汤修慧病逝于《京报》馆,终年95岁。

第三位夫人祝文秀:情深意长

1919年2月,邵飘萍在北平的公寓与祝文秀完婚。

邵飘萍刚与祝文秀完婚不久,两人感情很好。于是,祝文秀决定随丈夫流亡日本,留下大夫人沈小仍和二夫人汤修慧照顾孩子和打理《京报》的其他事务。

祝文秀容貌秀丽,性格豪爽,骑马、击剑、唱戏都会两下子,很像一位时髦女郎,但在本质上她仍然是位讲求夫唱妇随的传统女性。在她与邵飘萍共同生活的7年中,像这样担惊受怕的生活可没少过。邵飘萍非常感激祝文秀,有年除夕,写下“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的诗句赠予文秀。人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是很多人的情感的常态,但邵飘萍和汤修慧、祝文秀之间却是真正做到了夫妻间的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艰难乱世之中让人们见证了爱情的力量。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她的生活才有了保障。在与邵飘萍共同生活的7年中,邵飘萍曾多次说过要陪祝文秀回浙江故乡去看看,可是未能如愿。1986年4月,东阳县特地派人把祝文秀老人接去参加邵飘萍烈士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并初次到“婆家”,实现了邵飘萍生前要陪她回故乡的遗愿。□

猜你喜欢

报人京报金华
张金华
中国地市报人
岁朝清供
《中国地市报人》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中国地市报人》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十九大新闻评论的比较
陈金华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图表

新闻采编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