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增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生动性的策略
2016-03-02林汉坤
林汉坤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增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生动性的策略
林汉坤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细节性不足,新闻性不强的问题,偏理论性、宣传性的惯性话语模式影响了电视时政新闻的生动性和故事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尤其要重视增强吸引力。本文从电视新闻画面叙事语言技巧,同期声的运用,重视新闻事件细节采写,报道方式平民化倾向及学习借鉴新媒体的优点这几个方面,对提升电视时政新闻的生动性提出策略性建议。
电视时政新闻;镜头语言;故事性;同期声;平民化
1 提升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生动性的原因
在过去,传统媒体处于垄断和绝对话语权的时代,这些僵化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并没有显示出突出矛盾,因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更多是被动地接受新闻播报的内容,对于新闻的内容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如果要说有什么选择的话,只能是选择“看”或者“不看”,这极大地限制了受众群体的自由发挥。但在新的媒介环境条件下,新媒体的应用则完全改变了这种状态,其让受众群体拥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受众群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新闻节目的接受者,甚至一部分受众群体成为新闻报道的主导者和传播者。此外,因为媒体形式的广泛性,也让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予以扩大,人们对于新闻的内容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跟踪和调查,让受众群体的自主性得到发挥。
2 增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生动性的策略
2.1用视觉语言表达新闻的特殊形式
电视新闻不同于报纸和新闻网站主要表现在它使用画面语言来报道新闻。视觉叙事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通过摄像机镜头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画面进行捕捉,采集记录下来连续性的视频镜头,后期剪辑工作是把一个个镜头和视频画面进行有逻辑性的编排、组合,以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达到最佳的新闻传播接受效果。因此,结构影像的能力,怎样运用视觉语言叙事,把电视新闻报道得有故事性,有感染力,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
做电视新闻报道必须让画面主导来说话,解说词服务于电视画面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而不是画面从属于新闻解说词,用画面来论证预设好的观点。电视时政新闻采编的画面语言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尽量捕捉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强化细节表现,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好奇心与兴趣。
因此,电视媒体人要把新闻讲得有故事性,有吸引力。既要懂得用影像感性地表达又要有理性分析,电视新闻的视觉故事是通过一个个镜头画面的组接来创造思想,创造情绪,创造节奏,创造感染力。
2.2提高时政新闻生动性要重视同期声的使用
同期声就是对现场声音的客观还原,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可以展现新闻内容的原貌。同期声往往保留了新闻的本来面貌,使用同期声可以展现新闻人物的声音细节,且里面蕴含的戏剧性内容能引起观众的兴趣。电视新闻同期声往往生活化气息比较浓,接近普通老百姓的语言和说话方式,观众易于理解,这样很容易激起观众的兴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增强电视新闻的故事性和可看性,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使用同期声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客观性。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使用同期声能够较好地把新闻现场的气氛传达给受众;同时,能传达事件人物的气质、性格及情绪等细节内容,让观众对新闻有比较立体、全面的认识。虽然就电视新闻而言现场采访发回的新闻素材必须通过人为的剪辑、编辑加工,将声音、画面、音乐等进行有机组合才能实现完整的信息传递功能。但就同期声来说,它往往是一段故事情节完整,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的视频内容,这就极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因素,保持了新闻的原汁原味。
2.3用客观细节说话
真正的新闻报道应该 是采用叙述性语言,客观报道新闻内容本身,用展现新闻事件的细节,故事情节的方式来向受众传递需要的新闻信息。过去,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更多的是在表达观点,宣传理论和国家宏观政策方针,新闻素材只是从属于观点,用来佐证观点,这就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原则,过多的人为介入和干预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同时,使电视新闻的可看性下降,在传统的媒体环境,电视媒介垄断话语权的局面下,因受众可选择的信息获取渠道较少,还有生存的土壤,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兴数字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大背景之下,受众接触到各种媒介所推送的不同新闻内容,新闻报道的话语模式也越来越多元,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就很难接受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
2.4时政新闻报道平民化
在新媒体生态下,平民化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对于电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来讲,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平民化风格的 趋势,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内涵。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站在人民的立场想民所想、做民想做。此外,要进一步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社会传播效果,让群众能够感受到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努力,促进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
[1]樊星.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