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调查研究——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

2016-03-02张新艳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族际新疆民族

张新艳

(新疆职业大学 科研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调查研究——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

张新艳

(新疆职业大学 科研处,新疆 乌鲁木齐83001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文化、宗教、婚姻观、习俗等都有着极大的不同,各民族的族际交往不仅很频繁,而且很有必要。文章以抽样形式,通过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式对新疆职业大学大学生族际交往进行分析,结论显示: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呈现出总体交往和谐,部分交往隔离的特征;个体的族际交往倾向与族群意识有关;成长环境对民族间的族际交往作用明显。应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各民族文化的相关课程,扩大高职院校各族大学生的交流与交往的朋友圈子,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求同存异的交往心理状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增加族际交往,增进民族融合的纽带作用。

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疆的民族认知与交往不断表现出新的特点。每个民族都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而促进本民族的发展进步,因此,民族交往对一个多民族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疆的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不断出现新的热点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新疆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新疆各民族之间尤其是新疆高职院校各族大学生的民族认知与交往进行调查分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新疆各高职院校招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都在逐年增加,高职院校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在生活与学习中如何交往与和谐相处的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外貌、服饰穿戴、语言、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戈登认为正是这一类属于表面现象的“非本质文化”更容易产生民族间的偏见与歧视。(Gordon Milton.M,1964)因为各自生活背景的不同、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各族学生在相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嫌隙,现在某些高职院校开始实行民汉混住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希望通过学生间的交往达到不同民族学生的和睦,但是如何管理民汉混住的学生,如何引导与协调这些问题,使得高职院校各族学生能够和睦共处,笔者对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民族认知与交往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新疆高职院校掌握不同民族学生如何相处以及对各族大学生进行学生管理提供依据。

一、 族际交往理论概述

民族关系是指人类社会民族与民族之间或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关系的简称,部分少数民族还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区。由于各民族的杂居,民族交往成为可能和必需,这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传播、相互采借、相互交流的过程。民族交往,就是新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和碰撞的过程。民族认知与交往是不同族别的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人际间的相互认知中、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由于各民族长期所处的环境、经济生活、经历的历史不尽相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规范。

在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了平等、团结、互助的三个基本原则,这“三原则”既属马克思“那时代”,也是“现时代”我国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恩格斯解决民族关系的“三原则”与具体民族问题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关系理论,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关于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主张。特别是“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提出,更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中国实际,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契合。

罗康隆所著的《族际关系论》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民族关系问题。

首先对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作了探讨,分析其得失利弊,尤其对殖民主义时代西方殖民主义的强权政治的民族关系理论,以及殖民主义活动给相关民族带来的后果作了分析,并对当代民族关系理论也作了系统探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不论民族大小强弱,都必须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客观世界,去着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和人类共同进步的认识框架,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处理民族关系。

其次,把人类民族关系区分为并存关系、互补关系、连动关系、依附关系、包裹关系、同化关系、涵化关系、融合关系、分裂关系,不仅对各种关系类属作了明确的界定,分析了各类关系的优劣,并以大量的实例证之。进而作者还着力地论述了人类在共同的家园中如何和平共处,共创人类的光明未来这一当代民族关系的主题。

再次,从民族、文化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出发,构拟出了民族关系模式的民族互动网络,分析了民族关系的实质,民族关系的演化规律,进而肯定了民族关系模式构建的科学性及其推广价值,为调适民族关系建立了可操作性方案,使各民族更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强弱,以便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也可以对其他民族的行动提出忠告。

最后,提出了民族关系差异与社会发展问题,指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都是在具体民族文化规约下展开的,这对相关民族的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治、经济联盟内部更加明显。着重探讨了民族关系中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多样化与国家政治一体化的民族政策的多样化问题,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作了深刻的分析,并论述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调查研究

1.研究主题。本文主要研究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情况。

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表、开放式访谈和观察等形式随机抽样对新疆职业大学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族别的学生进行调研,以获得有效数据。

3.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新疆职业大学学生共629名,其中有效问卷589份,族别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6个民族。其中性别比例为男:女=1:1.3,分配方式为汉: 维:哈=1:1:1,生源地域分配为内地:北疆:南疆=1:2:3。访谈对象的选取方法根据不同学院和年级分别选取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当中的学生党员、学生群众进行访谈,男女各8人,共选取16人进行访谈。

4.研究内容。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往状况的调查方向主要包括:(1)各族大学生校园社团活动互动频率;(2)各族大学生相互之间交友状况;(3)各族大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状况;(4)各族大学生之间在住宿中和谐与冲突状况。

访谈提纲的问题主要有:(1)你觉得在校园社团活动中,与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沟通有障碍吗?有他们的加入会更易于开展活动吗?(2)你认为和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同学在同一个班学习好吗?(3)你愿意和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同学共处一个宿舍生活吗?(4)你有意愿学习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语言吗?(5)你对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文化及生活习俗了解多吗?(6)在你眼里看来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最突出的是那种性格等问题,主要调查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交往的密切程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族际语言的使用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汉族学生共165人,其中有18人来自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表示,可以使用维吾尔族的语言或哈萨克族的语言口头交流与沟通,但是不会书面写作,平日里与其他各族同学们沟通交流基本上使用汉语;少数民族学生共424人,全部能够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口头交流与沟通,除了8个预科班学生汉语使用比较生涩外,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时期都接受过双语学习,基本能够使用汉语与其他同学交流与沟通。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同民族间的交往过程中,汉语是主要沟通交流的语言选择。在笔者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沟通交流比较流畅,语言障碍几乎不算是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流的直接因素。

2.对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了解问题上,因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在这里,汉族与少数民族从小就处于共同生活状态,因此汉族学生有90%选择对其他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有过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其他少数民族在选择这一项的时候,有79%的学生选择对其他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有过一定的了解与认知,9%的学生选择没有专门了解过,几乎不知道,12%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

3.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主要考虑因素中,68%的学生选择了人品性格因素;8%的学生选择了语言障碍,24%的学生选择了生活习惯与风俗习惯因素。

4.在你与其他民族的同学相处得如何问题中,81%的学生选择经常接触,相处得不错;11%的学生选择有要好的其他民族的朋友,目前相处得很融洽,8%的学生选择偶尔打过交道,没有学生选择从未接触过。

5.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会影响你的交友对象的选择吗的问题中,6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只要性格合得来,有共同的兴趣就可以成为朋友;22%的学生选择有一些影响,有些习惯不同心理上会有一些介意;15%的学生选择很有影响,感觉风俗习惯不同会造成很多的相互不理解。

6.在不同民族相互通婚的问题上,90%的学生认为在自己的家乡,不同民族相互通婚的情况比较少,相互通婚的民族基本上是有相同宗教信仰的民族,但在对不同民族通婚持什么态度上,有55%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不是结婚必须要求因素,有35%的学生选择反对,理由多是家族内部会不同意,不想违拗父母的意志;有10%的学生选择赞成,理由是爱情可以跨越一切障碍。有38%的学生在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是别的民族的人,你愿意与他(她)结婚吗的问题中选择可以接受。

7.在你认为你与其他民族相处时是否会让你感到心理上有压力问题上,92%的汉族学生认为不会,只要自己有自信就好,少数民族学生中有62%的学生选择会有一些,觉得他们各方面要强一些。

8. 在你觉得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问题中,51%的学生认为是思想观念因素,14%的学生认为是风俗与文化因素,13%的学生认为是教育水平有差距,22%的学生认为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

四、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现状与特征

从以上在新疆职业大学各族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可以看出,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的现状及特征情况是:

1.族际交往以和谐为主,但部分存在族群心理距离感。从总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各族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基本不以民族属性作为交朋友的依据,各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更注重人品与性格因素,而非是民族间的差异,在日常交往中以诚实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作为交友标准和选择朋友的重要标准。

2.个体的族际交往倾向与族群意识有关。族群社会心理具有自发性、碎片化和凝固化特点,会固化为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模态,成为族群成员的思维定式,渗透于族群成员的日常行为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更依赖同民族与同乡关系,对待外部世界的心理状态相对处于封闭状态,但在他们对外部世界更充满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接受班主任与辅导员的意见与建议,在平日生活中可以通过真心换真心的坦诚相待获取友情。

3.成长环境对民族间的族际交往作用明显。本次调研所选取的学生地域选择主要来自南疆、北疆及内地,不同地域的学生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南疆的学生相对群体意识更强,地域传统意识更强,见到不熟悉的同学不主动打招呼,与外界交往更为被动;北疆的学生相对开朗热情,主动与其他不熟悉的学生打招呼,与外界交往更为主动;内地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内心没有地域界限,愿意主动与不熟悉的同学交朋友。

五、增进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的对策建议

1.应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各民族文化的相关课程,促进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加强各族学生间的了解。现在高职院校大多数偏向于理工科,比起以往的教育模式,如今的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文化课被弱化、被边缘,甚至在某些学院被完全摒弃不学习。殊不知,文化课程的欠缺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薄弱环节。读史可以明智,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可以使学生懂得自己生活地域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渊源,了解自己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共生共长现象,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增进不同民族间的了解,以开明的胸怀去对待他族文化,从而更好地在一起生活。

2.应扩大高职院校各族大学生的交流与交往的朋友圈子,减少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感。增加不同民族大学生日常接触与交往的机会,为了促进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更好地交流交往,应当提供更多的平台,引导不同族群成员互学语言,最好能做到混合居住、混合编班、合班上课以下简称“三合”。教育厅可通过制度安排,引导不同族群的大学生互学语言,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结下同学情谊。 除此之外,应当开展更多课外活动,增加各民族学生合作与互动的机会。高职院校大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8~22岁之间,他们好奇好玩,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相比较于课堂,他们更向往开阔的户外,在一起进行课外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友情更为牢固。应当通过各种跨班级、跨族群的社团活动来消除大学生的族际隔离状态,让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有机会走到一起。收敛针对某民族成员“预先判断”的排斥态度,不对间接信息形成“刻板印象”,消除误解。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视为个人交往,弱化民族之间的区分,使民族边界不断融化。要鼓励善意接触,发现彼此的优势和特点,在情感上产生喜爱,在认知上消除僵化和停滞,在行为上主动友好。

3.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求同存异的交往心理状态。应当认识到,族际差异在一定时期内必定将长期存在,我们不应当刻意去注意或消解这种差异,而应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寻求彼此间的合作,在更高的共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达到民族间的一致和统一。态度可以影响行为,同样,行为的改变也可以促进态度的转变。接触理论认为,在族群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负相关,即个人接触越多,偏见与误解就会越少。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宽容心态,用宽容之心去对待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不能一概强求其他民族要与自己民族保持生活习俗上的一致性,而是在存异中保持平等、尊重地交流与交往。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增加族际交往,增进民族融合,实现不同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纽带作用。

[1]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M].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 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潘蛟,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 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睿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Xinjiang—— Taking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Xin-yan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Xinjiang is a multi-ethnic region,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culture, religions, marriages, customs etc. s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is not only very frequent but also necessary. In terms of sampling, we have analyzed ethnic interaction of the students in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through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as well as interview, and conclud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all harmony and isolated parts had been presented amo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the tendency of individual ethnic interaction was related to ethn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effect of growing environment on ethnic interaction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ourses of national cultures should be improv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ircles of friend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expanded, and we should cultivate psychological thought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hould make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link to increase ex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C955

A

1009-9545(2016)03-0084-04

2016-08-02

新疆职业大学2015-2016校级科研基金项目(XJZD1516005)

张新艳(1975-),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疆文化与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族际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云南藏区流动人口族际结构性差异现状分析——基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的问卷调查
基于族际互动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础考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越多接触就越愿意接触?取决于效价与效能*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试论西南民族地区的族际经济交流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