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体系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维度变革※

2016-03-02孙翔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孙翔

(兰州城市学院 社会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新课程体系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维度变革※

孙翔

(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年方案”中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全国虽然一盘棋,高度集中,严格既定,但在教学方法上却是异彩缤纷的、动态的。把握“原理”课的教学特点,不断变革教学方法,将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在“原理”课教学中做到合理选择、有效、综合地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向度变革,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多维度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特殊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成效与它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原理”课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05”方案,面对当前教学实施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理”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新课程体系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新课程体系通常是指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迸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文件对目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了—个全面而系统的部署,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方案,即“05方案”。

“05方案”之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门独立课程。“05方案”改革将这三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按照“05方案”的要求,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是“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原理”课由绪论加七章内容组成,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大学生从整体上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懂得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由此可见,“原理”课指导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是整个意识形态教育的最为重点的内容,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最重要的战略性的地位。

二、新课程体系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变革的必要性

要增强“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多管齐下,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其中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等。这其中,教学方法是比较关键的一方面,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并指导教学实践的技能、知识、手段等的有机系统。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包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既包括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系列活动、步骤、手段、技术和操作程序等。高校“原理”课教学方法,是指“原理”课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利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等的总和。

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原理”课教育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原理”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越来越难以为继。新课程体系下,“原理”课的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特点是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应用性,这使得“原理”课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的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因此,要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这不仅是改变当前“原理”课教学不足的有效途径,而且从理论上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论,给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资源;在实践上,有利于将该课程的教学推向实效化、成效化,同时为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变革要求

正所谓“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体系对高校“原理”课的教学工作要求必须从方法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启发式的谈话教学

“原理”课由于理论性很强,又抽象、难理解,因此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原理”课的理论性,尤其是“唯物主义及其三个发展阶段、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形式”等学生比较陌生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中讲授,学生更容易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把握。但讲授法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也即“填鸭式”或“满堂灌”。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验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谈话教学这种把说理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宜于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的“原理”课的教学,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语言的表述能力。

“原理”课教师采用启发式谈话教学时,首先要追求一种宽松、自由的谈话环境,在这种情境中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其次,要设计好提的问题。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当,有启发性。问题设计时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来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题怎么办。再次,要讲究提问的技巧,尽量能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提问环环相扣,循循善诱,善于把握时机,给学生相当大的思维空间,最后,在谈话结束时,教师要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对学生反映出的错误认识,要明确纠正,使学生获得系统、科学、准确的认识。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能够驾驭课堂,启发、指引学生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有效性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原理”课包含了大量抽象的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如果只是单一地进行理论分析,会使课堂枯燥生硬。以案例作为背景经验,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想。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必须精益求精,而且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的,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如讲授“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时,通过“3、4、5和5、12、13”两组数字分析“勾股定理的由来”这一案例,生动直观地将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解。运用案例教学时一定要防止泛化,即有的老师在案例的适用范围和限度上缺乏整体性的思考,案例选取比较随意,无法直接表达原理知识,以至南辕北辙。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教学的步骤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从案例出发,师生共同思考和讨论,通过启发和激励,使学生自觉寻求问题的解答。除此之外,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案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案例,让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培养他们运用原理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互动式的讨论教学

互动式讨论教学法是教师作为“导演”,在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以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对话的方式,就特定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之在讨论中理解消化知识,发展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互动式讨论教学大致包括设题、讨论、总结三个主要环节。在设题上,一般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现实中的焦点、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比较关心的自身利益问题和一些经典的话题列为讨论主题。就“原理”课而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有过时”“白马非马”“飞矢不动”“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问题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环节,教师首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讨论气氛,根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对话、新闻发布会等都是很好的互动式讨论形式,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总体流程,防止学生偏离讨论话题,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保证效率。同时对发言同学要及时回应,有提问的要启发和激励,对发言的内容和方式要正确引导。总结评价环节,教师需要在各种形式的讨论结束后,趁热打铁,清晰明了总结主要观点,这样既帮助学生澄清认识,理清思路,又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巩固提高。最后,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在课后的生活中,利用学生活动、网上交流等方式继续探讨和交流,使课内课外讨论常太化、习惯化。

(四)针对性的专题教学

针对性的专题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要求,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次授课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形成既有重点又有难点、前后理论知识相互联系同时又具独立性的主题模块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也有一定的系统性。针对“原理”课,针对性的专题教学首先可以很好地解决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05方案”后,“原理”课仅有54学时,且实践课时要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36学时中要将“原理”课的三部分内容整体而又系统的交代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采用针对性的专题教学就可以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下,通过把握本课程的“主线”,进而贯穿“主线”,突出“重难点”,详略得当,在有限的学时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另外,针对性的专题教学还有利于解决“原理”课教师知识结构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以及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新课程体系下,“原理”课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向度变革,始终将以学生为本、研究型教学理念贯串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树立主体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思想,把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新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刘琳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

[3]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4]梁悦凤.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法新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责任编辑:苏一星

文字校对:荣国

基金项目:※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程体系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向度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 JY- 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39-(2016)01-0057-03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