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闻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启示
2016-03-02许鹏飞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重庆涪陵408100
许鹏飞(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重庆涪陵 408100)
国外新闻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启示
许鹏飞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重庆涪陵 408100)
近年来,受互联网的冲击,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发展得十分昌盛,但某些外界领域对新闻教育并不看好,认为在高校培养新闻专业者对新闻媒体的发展没有起到最理想的效果,同时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也面临着许多困境,而相比国内新闻教育模式来说,国外新闻教育理念与模式就显得十分科学合理,尤其是美国与日本。基于此,本文借鉴国外新闻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反思中国高校新闻教育格局。
国外新闻教育模式 高校新闻教育 反思
引言
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以及互联网的到来,给我国新闻教育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高校来说,形势变得十分严峻。美国与日本非常注重新闻教育的学术发展,在如今各种媒介背景下,仍然以一种创新精神在实现整个国家新闻教育的高速发展,而从目前国内新闻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了解更多国外新闻教育理念与模式后,再来反观中国高校新闻教育,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想,以及可能会给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改进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当然,再保留固有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国外新闻教育理念与模式,也未尝不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观念与行为。[1]
一、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现状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7月,我国高校将近有1000所大学开办新闻专业,其中在校本科生人数就有50万左右,硕士与博士人数也有60万,而从事新闻记者岗位的人数却仅仅只有30多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供大于需。高校新闻教育发展兴盛,给媒体行业带来新的面孔,但是每年需求的岗位有限,且加之外界媒体并不看好当前我国新闻专业毕业生,认为这些毕业生只是追求艺术或者责任感较低,乃至来引进人才的,都是优先录用那些有经验的社会专业人士。
根据文献[2]对我国某八省市的十二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有大约70%的媒体从业人员认为:目前高校新闻教育与社会媒体所需求的人才不符,且这些高校培养的新闻毕业生根本在采访、写作、编录、评述等方面严重缺乏经验,同时在步入社会大环境后,较难适应新闻岗位这个艰苦的工作,也不能较好地与人相处。究竟是高校新闻教育发展兴盛,还是社会媒体不接受毕业生,我们是否应该思考高校究竟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新闻学生,高校开设新闻专业究竟其目的何在?意义何在?这种新闻教育是否还能适应当前新闻界发展潮流?又或者与国外新闻教育相比,我们究竟区别在哪?这值得我们深思。[3]
二、国外新闻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启示
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从美国新闻教育辅助资源来看,国内高校新闻教育资源还有待提高。通常,在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基本都是购买或者收集,但美国的高校在包含此服务外,还与社会各大新闻媒体公司建立了共享资源服务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的最新新闻动态消息。当然,学生有好的作品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上传,这样有助于行业了解新闻专业学生,方便人才引进。此外,在硬件方面,国内所建立的实验室仅仅只有某一个主机是连接某个服务站,而并没有像美国高校那样,实验室几百个主机连接了网络,能快速接收社会新闻机构的栏目频道。在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培养的新闻学生对事物都有一种独到的理解能力,这与美国办学宗旨基本一致。在教育理念方面,对于美国高校所培养出的新闻学生,当其从事记者工作时,对新闻报道或者评论基本都是客观公正,甚至有时可对美国政府实行监督,表达国民意愿等,而国内新闻媒体基本被国家所控制,其发表的言论全部都被政府监控,在报道某敏感事件时,需要深思熟虑,这就淡化了国内记者的职权以及其职位本身的含义。[4]
日本新闻教育模式。从教育理念上讲,日本高校的教育理念在于培养一些具有批判精神且爱好新闻研究的学生。而至于这些新闻学生能否从事该专业行业并不太关心。不像国内高校新闻教育那样功利心太强,日本高校则是注重学术研究,不迎合社会媒体所需。从组织结构来看,日本不开设新闻学院,只是在高校开设新闻研究室,并具体针对社会现象或者学术等问题在各大高校分设不同类别的新闻研究室。而国内高校只是分专业类别开设二级学科,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拿来主义”。从课程体系上看,日本将新闻学理论视为课程体系重点,且他们很少有实际实习机会,在课程设置上发生很大的变化,非专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新闻专业作为选修课,而国内高校则是就学生某个具体专业在网上公布的选修课是有局限的,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能选择新闻专业课程。同时,国内课程设置整体比较无序性,与社会实践脱节等。[5]
结语
综上所述,国外新闻教育模式与国内高校新闻教育模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保留国内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外新闻教育模式来发展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显得很有必要。中国高校的新闻教育应构建属于自己的一份创新培养模式,开辟一个全新的时代,以便在当今网络膨胀的时代适应新闻学术界与业界之发展需求。[6]
[1]朱爱敏. 差异化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7(2):28-33.
[2]陈勇,王远舟,吴晓川.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J].新闻界,2008,(1).
[3]刘琳. 中日高校新闻教育比较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 2009,24(3):79-81.
[4]周丽. 高校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应对[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2):69-73.
[5]邹琼. 中美高校新闻教育资源比较研究(上)[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3(1):39-43.
[6]岳芹芹. 媒介融合时代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出路——美国密苏里新闻教育的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4):10-14.
许鹏飞,1987年12月,男,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