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引导

2016-03-02邓淑梅

现代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校园文化

■邓淑梅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引导

■邓淑梅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在我国经济、文化等全面开放中逐渐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普遍对优秀的价值观进行认同,但是在道德行为上的表象却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不相符。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道德培养是践行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的重要保障。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滞后的道德认知

滞后的道德认知问题在当代的大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相符,学生的道德认知程度远远超过道德行为的规范程度。知行相互不协调,道德认知中的一大部分没有在道德行为中践行,道德品质的树立不完善,道德认知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中没有发挥相应的效果。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结合情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状况的真实反映。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行为上的表现整体情况是良好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道德认知和行为极不相符的现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公众场合吸烟、乘车不排队等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极少的人不会在公众场合吸烟,乘车不排队。有数据显示20%左右的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严重不相符,道德认知对自身的道德行为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道德品质不完善。

(二)消极的道德情感

当代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对道德的认识表现得十分冷漠,内心对道德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认识。根据对某高校中500名研究生和56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有82%的学生将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说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亟待加强,需要引起各类高校的重视。

(三)缺乏自主道德意志

当代大学生缺乏坚定的道德意志,并且有着严重的道德依赖心理。首当其冲的是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许多大学生在没有教师强调和监督下不会主动学习。其次是对集体的依赖心理,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消极从众心理比较严重。消极从众行为是在个体目标和集体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出现的从众行为。在当代大学生中,消极从众行为十分普遍。这样的消极从众行为显示了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道德行为不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内心,缺乏自觉自主的道德意志。

(四)双重性的道德行为

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双重性是指道德品质和学生主体没有实现完整和统一,在社会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后表现的道德品质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中,自身的道德品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没有对根本的道德进行一致性的坚持。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传统道德人格问题的影响

传统道德是在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形成的,它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传统道德是合理的,但是也不排除我国传统道德的局限性,并且该局限性是我国大学生出现道德品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浓厚的他律性

他律性指的是主体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对自身进行约束,缺少自我的道德认知,在道德认知中比较盲目。这使得自身的人格被异化,不具有独立性的道德思维能力。在他律性的影响下,学生缺乏自我思想意识,在生活中没有主见,缺乏良好的自信心,道德意志非自主。

(三)严重的双重性

儒家提倡入世,入世需要已经成形的规范来约束自己,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合于集体中。还有人将道家的无为误解为“消极无为”,通过逃避的方式来获得独立的自由。这样在注重外界的利益和个体内心的双重标准下,逐渐形成了双重性人格。在这种影响下,部分学生在被大众化和感化大众的两种选择中不断地摇摆,出现了道德品质的双重性。

(四)平等和民主意识淡薄

儒家思想对我国民众的影响时间比较长,人们在儒家倡导的隐忍中逐渐养成了逆来顺受的的性格,大多数人在思想上习惯性地遵从命令,思想和行动都缺乏主动的意识。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道德行为规范的遵守并不是源自内心的追求,而是在外部社会环境的压力下产生的。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中,在复杂的道德环境或者变化的道德环境中,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和遵守。

(五)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它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是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问题的现实原因。

1.市场经济容易使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世俗化,造成道德信仰危机。市场经济中的交换价值不是单纯地建立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是成比例的直接性和具体性成比例的使用价值。这使得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只注重培养自己的某些技能,例如计算机、英语、金融管理等和市场需求吻合的专业,忽视了道德规范,道德信仰的内在价值,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空虚,逐渐失去生活信仰。这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道德品质的下降,对人对事变得非常冷漠。

2.市场经济使大学生的道德表现日益功利化,人的道德情感逐渐流失。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在社会中必定会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但是,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益,市场经济价值观深入地渗透在人的许多方面。当代大学生道德认识中掺杂了太多功利性,追求实用价值等观念。这样的倾向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注重经济利益的观念,在与人交往中过多地考虑人际交往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产生怎样的好处上。

3.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欠缺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中,道德教育只起到了外部强化的作用,其自身自觉的内在修养才是建立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缺乏了自主意识,即使再好的外部教育也无法弥补。内心的修养主要来自大学生内心的有效反思。一个人要对自己不断地进行反思,这样才不会滋生个人主义。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对智育的重视程度是最大的,因此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很少对自身的道德问题进行关注。

除了内心修养的不足外,我国大学生普遍缺少道德实践。社会道德实践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要适当地限制自身的欲望,尤其是在处理自身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个人的利益要做出适当的牺牲。社会道德实践缺乏使得学生的道德意志没有得到锻炼,导致道德意志非自主性的发生。

三、引导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策略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要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合理。没有文化的正确领导就无法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培养,校园文化正确的建设方向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充实和美好的精神世界。其次要保证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陶冶和熏陶,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最后要在校园组织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采用适合大学生接受的方式,使大学生在一系列学术报告、科普竞赛和演讲比赛中提高认识、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对习近平同志在纪念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讲话的观看和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精神。

(二)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力量

大学生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这就要求以上三个主体间做到教育目标的一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生产建设的注力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意识到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其次要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学校要围绕这一目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建设完善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机制。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的教育机制,目的就是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促进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仅要对其进行教育,而且要引导学生对道德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还要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相应的贯彻和执行。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道德品质形成阶段,学生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反省,不断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地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改正。在该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改变不良习惯的信心以及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勇气。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点滴的善行和善德,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可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多并且比较严重。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等都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进行重视,针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对大学生的品质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

泰州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