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言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2016-03-02李宛嵘
李宛嵘
(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浅析网络流言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李宛嵘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当今社会,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流言产生出一种新的形式,即网络流言。网络流言既具有传统流言的所有特征,又拥有一些新的特点和独特的形成机制。笔者试图通过对网络流言特点及发生发展机制分析,为解决网络流言问题作一个借鉴和参考。
网络流言;产生;发展;机制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流言”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网络流言植根于社会不确定性的温床,产生于带有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敏感因素”信息的传播,发展于网络传播方式带来的便捷性环境,因此很容易发展为谣言而产生不可预测的社会危害。那么什么是网络流言?网络流言的形成和发展又具有什么特点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究。
一、流言和网络流言
流言,即“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流言”似乎一直如影随形。一方面,我们把它看做是正常传播渠道的一种补充手段;另一方面,流言也因为其不可靠性和易被利用性而被人们所诟病。在网络传播时代,“流言”又多了一种形式,即网络流言。由于网络传播平台和网络传播方式的一些特点,“网络流言”的传播形态、传播方式和传播特征也与传统意义上的流言有很大的不同,其产生和发展机制具有独特性。
二、网络流言的发生发展机制
传播学有一个著名的流言公式,即:
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流言涉及的问题越是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社会成员对于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的不安感越是强烈、流言发展环境越是暧昧和不确定,对于流言的产生和发展就会越有利。[2]虽然这个公式是针对传统流言来说的,但是对我们理清网络流言的发生发展机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笔者试图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分析对网络流言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作一个粗浅的探究。
(一)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民众的不安感为网络流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综合“流言”的定义和流言发生与传播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民众的不安感是流言滋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社会大环境比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正常传播渠道畅通的情况下,流言在传播环节必然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但是在社会环境不稳定、人民普遍存在不安感而社会的正常传播渠道又没有办法消除人们的疑惑的时候,人们就很容易相信流言。对于传统流言来说是如此,对于网络流言来说更是如此。而且在网络群体环境中,很容易放大人们的不安感和焦躁感,这样就更容易促进流言的滋生和发展。
(二)流言本身具有的敏感性因素为流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般来说,流言的主题都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或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国家重大政策方针、社会重大事件或者是明星娱乐话题。以明星娱乐话题为例,当今社会,哪怕是关于当红明星一点小事的话题,也很容易引申出各种各样的流言,并且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都十分惊人。所以,一条信息如果不涉及“敏感性”因素的话,也很难成为人们的谈资,人们也不屑于去传播和加工,进而形成流言。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的本能就是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说,只有具有“敏感性”因素的信息,才有可能发展为流言,并且敏感性因素越多,发展为流言的可能性越大。
(三)网络传播方式的便捷性为流言的大面积扩散提供了可能
在当今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互联网几乎能够实现实时传输,而且网络参与的主体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大范围使用,使得人们的网络发声和信息的扩散变得十分便捷。联系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发现,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无论我们是自己发布消息、发表见解还是转发别人的观点和文章,都十分便利。这种便捷性也为网络流言的大面积快速扩散提供了可能性。也许我们随手转发的一条信息或者言论,就会使我们成为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一环。[3]
(四)网络推手的助推致使流言进行进一步升级甚至变形
流言的发起者一般是无意识的,并没有私人的目的,所以一般不会加太多不实的“敏感性”因素在里面,所以其扩散的速度和危害性都是有限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在网络流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网络流言传播的广泛性和易变形性,如果处理不当或者被人利用,就很容易变形为可怕的“网络谣言”。一般来说,网络推手深谙网络流言的传播之道,并且知道如何能将其为我所用,他们一般会将流言加工处理,加入更多的“敏感性”因素来吸人眼球,这样网络流言经过网络推手有目的的加工,很容易变为网络谣言,并且一般都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危害。
三、结语
综合以上对于网络流言定义、特点和发生发展机制的剖析和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影响网络流言的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它的作用机制。从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作为政府和新闻媒介,应当保证正常的传播渠道畅通,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应当自觉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网络媒介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消除网络流言产生的条件以及其变形为谣言的可能性。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6.
[2]隋岩,李燕.从谣言、流言的扩散机制看传播的风险[J].新闻大学,2012(1):014.
[3]管健.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中),2014(3):14-17.
G206
A
1674-8883(2016)15-0099-01
李宛嵘(1993—),女,陕西佳县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