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稿起草八问
——对文稿起草规律的几点看法

2016-03-02覃道明

学习月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文稿领导工作

◆覃道明

文稿工作的重要之处在于我们服务的对象是领导。领导,就是引领、向导,需要以文采引导公众,以口才施展魅力。发动群众、凝聚人心、落实工作,这些都是领导的职责。“写”与“说”就是领导履行职责的利器。正所谓:“震天下者必震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于言。”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特别强调了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某种意义讲,更加凸显了文稿工作的重要性。那么文稿规律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初步归纳了文稿起草的八个问题。

第一问:文稿工作为什么这么难?

(一)“三个维度”之难: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深度、思维的限度。从事文稿工作的同志不论职务高低,都是“身在兵位,胸谋帅事”。从高度而言,只要你一动笔,你的观点、思路和措施就要与中央保持一致、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保持一致、与领导者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同频。从思考的角度看,从事文稿工作的同志虽然接触面广泛,但很难有功夫专攻某一个领域,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某一工作作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有深度的、原创性的观点是很难的。从思维的限度讲,位置决定观点,思维的局限性客观存在。

(二)“三个不同”之难:不同领导、不同风格、不同要求。我们面对的是多个不同的服务对象,即不同的领导,他们都负有不同使命、承担不同的领导工作。领导者的相同点是水平都很高、要求都很高,但风格、特点各异。针对不同的领导,在文稿服务上要能够自如地转换频道、转换方式,难度可想而知。

(三)“三个身份”之难:领导、学者、实际操作者。政研工作的性质就是“关起门来当领导”。只要是为领导服务的文稿,一字一句表达的都是领导的话语,时时处处都要“跳起来摘桃子”。研究室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研究”,具有学者属性,没有深入的研究不可能写出精品文稿。从某种程度讲,文稿工作者同时也是实际操作者,所写的各种文稿,都是党委、政府的声音,是领导的意志,要接地气、合实际、可操作,必须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做文章。

第二问:为什么把握文稿规律比掌握写作技巧更重要?

(一)规律的重要性。“文无定式”、“水无常形”。所以所谓的方法和技巧是信不过、靠不住的。一个模本写到底、一个通稿贯全程是目前“官话语系”中的一大通病。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点:90%以上时间在练习内功,练习套路花的功夫不到10%。功到自然成。习文与习武同理,重在内功修炼。内功练成,套路自成;内功精进,技法精当。政研工作强调较多的是要研究文稿规律。掌握规律,可以让人变得聪明、工作变得轻松、身心变得轻灵,工作效率成倍增长。

(二)研究的稀缺性。机关的文稿工作很特殊,在这方面的研究者很少。它不属于文化艺术,外面的人没兴趣关注,大学里没有设这门课,可以说机关里的文稿能手都是后天磨练出来的。文稿能力是机关干部的立身之本、看家本领。从事政研工作的同志以文稿为生存第一依据,更是如此。

(三)文种的特殊性。机关文稿既是公文,但不是一般性的公文,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是官样文章,但要求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既要有大局眼光、理论厚重,又要让基层干部听得懂、人民群众听得进。就现实情况看,目前机关文稿离这一要求差距还较大。2005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经批评这些现象:一个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有些领导干部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这里面也包含了文稿的规律把握问题。撰写文稿重在于修悟理论、政策,掌握国情、省情,透悟领导要求、风格,把准受众特征、需求。这些就是规律的基本内涵。

第三问:文稿原创能力为什么最为短缺?

文稿起草是一项高级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原创是最难的。原创人才是目前最为稀缺的人才,原创能力不足是目前干部能力素质的最大短板,提高原创能力是目前政研能力建设最主要的任务。当前,文稿起草中一般存在着“两个过度依赖”:一是过度依赖领导的直接提示。很多时候领导很难抽出太多时间和精力与大家过细交流。领导有想法,要将之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领导还没有想好,就要帮助领导系统谋划。调研工作就是领导眼的延伸、手的延伸、腿的延伸、脑的延伸。二是过度依赖审核人的最后把关。审核人主要是把好“四关”,即政治关、观点关、布局关、特征关。初稿起草人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层层把关,工作质量和效率才会提高,也有利于干部成长。

关于原创,个人认为是善于归纳、整合、集成再创新,而不是文稿起草人挖空心思想出来的,主要有这样五点认识。一是凡属定性的话语一定要有出处。文稿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不能随便自己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二是领导重要的观点要反复强调。比如,李鸿忠书记讲到的很多观点与理念:三维纲要,弯道超越发展到换道超越,1.5倍系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等。三是研究时尽可能抛弃传统套路。一个文稿任务来了,先弄清楚常规写法,然后坚决抛弃常规,追求创新。文章喜奇不喜平。一般化的文稿很难适应领导的要求。四是写作中善于集中集体智慧。讲原创,不是要一个人去干,一定要把团队培养起来,集体讨论、集体写稿改稿、集体研讨得失。五是把写稿子作为谋划一项工作对待。许多时候领导工作要靠文稿来体现。有些想法先提出来,然后才进入决策并付诸行动。这要求政研工作者既要掌握上下情,更要善于谋划工作,要善于出新招、实招。

第四问:文稿思路为什么与领导想法契合度不高?

(一)欲实却务虚。有次省政府领导到国有骨干企业办公,开始准备的稿子从企业如何具体做的角度讲的多一些。但实际上领导主要讲的是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对湖北的贡献和在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如何服务好其发展。为什么会出现思路错位呢?主要是没有找准定位。充分肯定央企和大型国企对湖北的贡献,湖北为其服务好,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也让企业感受到温暖。多讲一些温暖的话,看起来是在务虚,实际上非常实在。讲温暖的话、解实际困难,企业自然感到与湖北融为了一体。

(二)欲虚却为实。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这次视察无论对于全国,还是对于湖北,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阐述了要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这必将永载中国改革开放史册;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总体要求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贯彻落实就是要拿出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个时候就不能再讲虚的了,必须讲实。

(三)欲繁却归于简。有一次,某位省领导给一个培训班讲授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开始准备的思路是全面阐述深化改革问题。结果领导同志认为这样过于宽泛。我们重新研究思路和框架,以讲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为切入点,结合湖北实际,阐述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题。领导很满意,讲课的效果也很好。最简洁的方式往往是最好的方式。所谓“大道无形”、“无招胜有招”,可能就是这种境界。

第五问:文稿资源为什么总是该到用时方恨少?

(一)要做有心人。多读一些“无用”的书的。所谓“无用”的书,就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书,积累一些哲学、历史、文学和自然科学功底,然后系统学习经济、法律的知识。知识最大的价值不是作为工具,而是提升人的素养、提高人的品位,也提高工作的品位。好的文稿,体现的是深刻的思维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二)要做勤快人。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积累贵在坚持。吴官正同志讲:“人最大的软肋是不能坚持。”有一条“鸡汤”微信讲得很好: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的人不多。天道酬勤。要想在文稿上有所造诣,必须勤于收集、勤于调研、勤于思考、勤于总结,用99%的汗水去铺就成功之路。

(三)要做细心人。分类整理,仔细挑选,分辨出有价值的资源。不能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不要让无效的信息干扰自己。做文稿工作,养成细心的习惯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许多差错。因为我们的工作实在是错不得,也错不起。

第六问:哪些文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职责内的核心文稿。承担什么职责,就要研究与职责履行匹配的文稿。比如,对于省政府研究室来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会议讲话应该高度重视。这话说的没错,但还远远不够。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会议讲话是必须写好的,没有退路。这是研究室必须履行好的职责。

(二)领导重视的文稿。现代领导工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领导个人角色的多元化,对文稿起草提出了严峻挑战。除了领导讲话稿外,领导个人参加各种学习班、研讨班、讲课、重大活动主题演讲、重大场合答记者问、理论文章等。参与这些方面的工作,领导人代表的是党委、政府集体,同时也是领导个人展现风采和魅力的机会,所有领导无一例外都会十分重视这样的文稿。我们要重视这类文稿、研究这类文稿、熟悉这类文稿、写好这类文稿。很多同志对起草讲话稿很有造诣,但现在真正能够熟练掌握多种文稿起草方法的人并不多。看到问题,就是机遇,年轻同志要意识到这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

(三)体现理论水平的文稿。文稿分为四个层级:调查报告是入门级,讲话稿是初级,研究报告是中级,能上《人民日报》和《求是》的理论文章是顶级。文稿工作最需要的是多面手,能够成长为多面手的,必然是承担最重要工作的主攻手。要真正成为文稿高手,要通学术,能做出一流的符合学术规范的理论文章,还要通机关日常的所有文体。既是理论专家,也通实践,是真正的复合性人才。这是我们党的稀有人才。

第七问:为什么要把文稿写短些?

(一)简约是能力。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仅用1200多字,就阐明了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的演说中,仅用800余字,就阐明了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有的文章、讲话,洋洋洒洒,长篇累牍,却抓不住要害,这其中反映出的是其思想的贫瘠、知识的匮乏、思维的混乱和方法的无力。

(二)简约是作风。言简意赅,就是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这个“发展是第一要务”、“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一个追求真实政绩的领导没有时间看长文、讲长话;一个力求扎实业绩的公民没有时间读冗长的文章、听无用的絮叨。

(三)简约是态度。毛泽东历来提倡文章要“短而精”,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要求:“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领导的文章、讲话要“短而精”,蕴含的是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文章高手眼中,“短而精”才能见证撰文、讲话的真功夫。

第八问:文稿起草者怎么削减压力?

(一)工作压力体现工作素养。一季换一季、一年复一年,我们都确实感到工作的压力很大:任务重、要求高,受表扬的快乐是短暂的。对于人生而言,有适度的压力并不是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担心最多的是文稿写不好,这实际上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是难得的优秀素养,如果所有公务员都像这样在意工作,人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么?

(二)好心态有利于出好文稿。工作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也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手段,如果工作不快乐,就会影响工作的质量、影响家人的幸福。好心态有利于出好文稿。心态的“态”,解字就是心大一点,就是心要放宽、要看淡。“淡”是水火一体,意为中和,淡则和。“和”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文稿工作因为挑刺的人多,评判标准由别人掌握,加之工作的苦累,容易造成心态失衡。我们不必过于谦虚,文稿高手无论是见识、理论水平和人格都处于高位,要多看到自己的长处,有了好心态,工作就有激情,就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文稿工作之中。

(三)打铁还得自身硬。打铁的人自己一定是铁打的。文稿起草工作尽管需要集团作战,但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文稿工作者更要加强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激励、自我奋斗。富兰克林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功夫要下在平时,善于并勤于学习,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才有所成,才能从容应对,不为困难和压力所屈服。

猜你喜欢

文稿领导工作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不工作,爽飞了?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选工作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