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律宾华校考试制度的弊端及解决建议
——以菲律宾达沃市纳卯基督教中学为例

2016-03-0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华语句型菲律宾

武 杨(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7)

菲律宾华校考试制度的弊端及解决建议
——以菲律宾达沃市纳卯基督教中学为例

武 杨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7)

在全世界众多国家的华文教学中,菲律宾的华文教学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菲律宾华校众多,华文教学历史悠久,每所华校的发展历程和教学理念不尽相同。但在华校的考核设置上,大部分华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考前会发放复习重点。本文从考前发放复习重点入手,分析这一行为的弊端以及解决的建议,希望能促进菲律宾华校的华文教学。

菲律宾华文教学 考核设置 解决建议

一、菲律宾华校考试制度的弊端

笔者于2012年——2014年通过国家汉办选拔考核,赴菲律宾达沃市纳卯基督教中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汉语教学工作。笔者任教的学校要求每次考试,不管小测还是段考,都要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将考试的重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这有点儿像大学每次期末考前老师给学生划重点。不同的是大学老师划的重点不管最后考不考,有些老师都会全部发给学生,如果在笔者任教的学校也参照这种做法,估计早就会有学生家长找上门来。

这里的重点其实就相当于考试的试卷,最后考试的内容和给学生的重点大同小异,大不了就是题目的顺序变一下。而笔者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由于不是很清楚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在最终的考试试卷上,笔者加了一道2分的题目,这道题没有出现在之前发给学生们的重点上,但是在课堂上是讲过的。最终考试结束后,因为这个2分的题目,就有学生家长拿着之前的重点和考试试卷,“质问”笔者为什么最后会出现一道2分的额外附加题,这位家长的孩子就是因为这2分没有拿到,最后只考了98分,笔者真的是哭笑不得。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笔者来菲律宾华校任教之前早就耳闻菲律宾家长的“斤斤计较”,有些学校的家长甚至为了争第一名的位置上把谁的孩子的名字放前面而大动干戈。在笔者看来,都是第一名,又何必去计较名字的先后顺序呢?家长们为何不多花时间来真正提高子女们的华语水平,而不是这些仅仅为了面子上光彩的形象工程?

2.正是因为考前发重点,导致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根本不管老师在上面讲什么,他们我行我素,反正最后考试的时候会提前发重点,拿回家让父母或者家教老师帮忙做完,再花个十几分钟一背,最后考试的时候照样能考高分。如果拿着一张考了满分的试卷问学生其中一道题的意思,大部分的学生答不出来。他们就像是一台复印的机器,只是去机械地背诵重点上的内容,最后考试的时候再将背诵的内容复制到试卷上,根本不管自己写出来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学好华语吗?看到那些上课捣乱、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最后考试的时候照样拿了高分,笔者心里也有点儿“恨之入骨”,很不甘心。更糟糕的是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慢慢变得不再努力,班上除了几个有华语基础或者是真心想学华语的学生,其他的都开始无所事事,时间一长落下的课也就越多,最终破罐子破摔,考试的分数和其实际的华语水平出入很大。

有一次,在发给学生们的重点上有这样几个短语:“看了三遍”、“写了五遍”、“听了七遍”。最后试卷上的题目是:“看了( )遍”、“写了( )遍”、“听了( )遍”。结果学生们的答案让笔者有些吃惊,他们齐刷刷地在括号里填上“三”、“五”、“七”,没有一个人能够换一个其他的数字。还有一次笔者给一个笔试99分的学生口试,让她用“有时候……有时候……”造句,谁知她迟迟没有开口。然而在那张99分的试卷上,最后一道题目就是用这个句型造句,她写出来了并且是对的!笔者问她,“你不是在试卷上已经写出来了吗?怎么还不会开口造句呢?”她说她只是在重点上背下了那些汉字,然后考试的时候再copy到试卷上,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笔者当头一棒,原来学生考试卷面上的高分与其实际华语水平出入很大!

二、对菲律宾华校考试制度的一些建议

1.适当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开口率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努力思考着一条可行的解决办法。比如有些学生的开口能力不强,那么在练习句型时,笔者首先讲解其意思和使用方法,再给出一两个例句带学生们反复操练,然后就一整排一整排地让学生们起来用这个句型自己造句。像上文提到的“有时候……有时候……”,在课文中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性短语,表示sometimes的意思。笔者首先让学生们用“V+N”这样的结构说出一些短语,比如“唱歌”、“跳舞”、“打篮球”、“看电影”、“逛商场”、“去公园”等,然后再将这些短语嵌入刚才的结构中,这样一排一排地让学生们一个一个起来大声开口操练,让他们造出属于自己的句子。如果一个学生能造出多个句子,就要适当给予一些奖励;如果有学生站起来不知所措,也要引导学生大胆开口,多鼓励他们。当然有时候课堂时间有限,一个句型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站起来开口操练,这时可以这组学生用这个句型,到下一个句型时换另一组学生,但要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开口练习的机会。

2.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们“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心态,笔者也努力在课堂上多一些生动有趣的讲解,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比如在讲到“你去过……吗?”这个句型时,告诉他们“去过”后面加上一个地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们就自己造出了一些句子,比如“你去过我家吗?”、“你去过马尼拉吗?”,“他去过中国吗?”等等。而笔者也趁这个机会,把中国一些著名景点的图片用PPT放给他们,比如“鸟巢”和“水立方”、五岳名山的图片、北京故宫和天安门等等,来吸引他们对中国的向往以及学习华语的兴趣。同时告诉他们中国一些省份的名字,像他们大多数的祖辈来自福建,福建简称“闽”,而他们的祖辈们就生活在福建南部,所以讲的话就叫“闽南话”等等。这样他们不仅学习了新的中文词语,而且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向往之情,也多了一些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同学知道了自己讲的“闽南话”原来是这样来的都很开心,印象也很深。

三、结束语

经过笔者这样的教学调整后,看着学生们确实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华语句子,比以往考试的时候在试卷上写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意思的陌生“符号”要进步很多,笔者心里也很欣慰。虽然每次考前笔者还是会按学校规定发给他们“重点”让他们复习,但他们也渐渐地摸清了笔者的“脾气”——笔试能对付,口试就不行了。所以学生们都不敢懈怠,认认真真地弄懂“重点”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以上是笔者对自己教学情况的有感而发,文中不免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更多对外汉语教学的有识之士能够集思广益,向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事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笔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菲律宾华教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华语句型菲律宾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典型句型大聚会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菲律宾・邦板牙省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华语电影概念探微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