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万煤炭钢铁工人如何再就业
2016-03-02
环球时报/2016-03-02/ 第11版面/环球财经 /作者: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本报记者 张怡然 陈青青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周一称,因削减过剩产能中国180万煤炭和钢铁工人可能失去工作岗位,政府将“多措并举”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扰乱。英国《金融时报》1日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至25年来的最低点。而全球范围内的钢铁和煤炭业则不得不减少投资并进行裁员。现在轮到中国在这两个行业裁员了。”与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下岗分流”相比,这次煤炭和钢铁工人的再就业难度是否更大?国外在解决类似问题方面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
“我认为中央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可以说是壮士断腕的精神,肯定会阵痛,但这是经济转型必须经历的阶段”。商务部商务时评专家周世俭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全世界钢铁产能大概16亿吨,中国就有8.1亿吨。仅河北一个省,就能生产2.4亿吨。但河北是缺水大省,而炼钢铁是非常耗费水资源的,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严重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中国的产能过剩产业真的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继续盲目发展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下岗工人达到千万。这次煤炭与钢铁行业裁员涉及的人员少很多。而且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体量更大,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了,要吸纳同样多的人,更具备实力。提及很多被裁员的工人不具备年轻人创业的优势,周世俭表示,年纪大的可以安排提前退休,国家拿出1000亿帮助安置;年纪小的、具备学习能力的,可以接受培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举个例子,吸纳到第三产业,最起码可以去送快递,推动物流业发展”。
港富集团黑色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志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000亿基金的分配应该更为有效合理。比如说现金流好的企业可以少点,现金流少的多分点。地方政府也应发挥更灵活的财税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去产能过程中的难关。
据了解,在180万人中,煤炭系统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在前期的去产能工作中,山西煤炭国有企业晋能集团在165座煤矿中关停了81座。一位不愿具名的集团内部人士对《环球时报》说,这些煤矿具体涉及到多少人员,有多少员工被辞退,现在还没有完全统计。他认为,煤炭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发展一些新的产业,从而吸纳一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晋能集团已经开始实施覆盖几千人的转岗再就业培训,旨在为被裁员的工人提供更多新的就业机会。
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者罗多夫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曾发起工业转型革命,对钢铁煤炭业的员工进行再就业。如今,德国经济开始享受转型后再就业的红利。德国鲁尔区一直是煤、钢等重工业的代名词,为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贡献了最大力量。上世纪50年代,鲁尔区钢铁产量约占到全国的2/3,煤炭产量更高达八成以上。但60年代后期,这个“欧盟钢铁和煤炭中心”在价格低廉的国际石油和钢铁产品冲击下,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那以后,德国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对鲁尔区的采煤业和炼钢业进行结构调整,大量煤钢工人转向服务产业。目前,鲁尔区的煤矿已从上世纪高峰时期的140座煤矿减至7座,煤矿工人从47万减少到4万,钢铁厂从26个减少到4个,从业人员也从30万下降至目前的不足5万。而服务业就业人数从1970年的90万上升到如今的140万。那么,鲁尔区在煤钢工人再就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首先,对员工进行双元制再培训。被裁员的员工进入当地的职业学院、社区学院、企业大学,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学制按照未来职业的相关度,从一年到三年不等。培训期间,一半时间在学院学习理论,另一半时间在新企业师傅的“一对一”帮助下工作实践。双元制再培训的学员由于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广受新企业欢迎。其次,大力发展新产业。鲁尔区许多钢铁和煤矿遗址被开辟为博物馆、公园、剧院、游乐场、体育中心等,引来许多游客。
法国也于60年代开始推动老工业转型。就业措施包括,提供小额优惠贷款支持矿工创业,允许工龄满25年的矿工提前退休并享受80%的退休工资,对矿工进行免费转岗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