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视角的旗袍造型技术分析与实践
2016-03-02胡成双杜浩然郝瑞闽
胡成双,杜浩然,郝瑞闽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人体工程学视角的旗袍造型技术分析与实践
胡成双,杜浩然,郝瑞闽*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服装人体工程学视角的旗袍侧面造型技术研究为基础,探讨基于服装人体工程学视角下的旗袍造型技术研究。旗袍是中国服饰符号之一,从满清女子旗袍历经一次次的演变发展,走向了经典、时尚,通过研究一方面使旗袍造型更适体,更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借鉴其结构与工艺特色运用,拓宽设计思路。从旗袍造型分析、结构设计制图以及工艺技术等方面对旗袍的特点进行探讨,比较、分析其特征,得出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的结论。归纳总结出旗袍造型技术从直线到曲线、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都与服装人体工程学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服装人体工程学;旗袍造型;技术设计
旗袍,中国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其结构的变化、摆衩位置的高低、面料的变换、装饰的繁简程度,构成了不同风格特征的旗袍[1]。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它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符号象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物态化形式之一,其中凝聚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深厚意蕴。旗袍是艺术与美感的完美结合,整体造型上体现女性完美的曲线和精湛的工艺,该项研究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着重研究旗袍造型中侧面的曲线与结构技术。
1 旗袍造型特点
旗袍的造型特点是通过立领对颈部的包裹、大襟对胸的遮掩、收腰使臀的显现、开衩使腿的显露、合体度的合适把握(如图1),以流畅、圆润、舒展、简洁的线条,含蓄、完整地表现了东方女性的体态美(如图2)。旗袍属于连体服饰,是在东方传统平面造型的基础上加入西方立体造型的特点,穿着时活动幅度不能太大,而且对特定部位采用镶、绣、镂、滚边等中国的传统工艺装饰手法,能够充分衬托东方女性的端庄、典雅、含蓄、沉静,深受现代女性的喜爱。
2 旗袍款式设计及造型设计成品
旗袍的款式造型正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在领、肩、腰、臀到底摆的廓形设计,袖、襟、开衩、省线、分割缝、装饰线等的内结构设计盘扣等的局部装饰设计。领子有平领、驳领和单纯的中式小立领,整体上既不失东方女性的典雅高贵,又充满时代气息(如图3)。
在经过市场调研、资料分析后,设计出了一系列旗袍,并以东方传统元素为灵感,结合西方的优雅开放,采用镶、绣、镂、滚边等中国的传统工艺装饰手法,充分衬托出东方女性的端庄、典雅、含蓄、沉静,再对传统旗袍的样式进行“大变身”,断腰、扩大下摆的款式创新;设计旗袍小外套,体会不一样的旗袍风情;拼接蕾丝,透露性感的挑逗等,最终设计出来的旗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如图4。
其中包括(图4由左向右):
(1)将思维进行改革,展现东方古典美(两件套)T型。
这款旗袍采用内外两件套的形式,里面是中国山水画为图案的印花真丝面料,上装则是白底梅花。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这款旗袍,更为宽松舒适,侧面整体呈现T字型廓型,端庄大方。面料则是采用了太空棉,与里面的真丝旗袍面料形成时代的反差,风格迥异却是恰到好处,是经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2)侧面拼接旗袍,展示女性朦胧美(腰部曲线)S型。
此款旗袍为S型,流畅的委婉造型,突出线性装饰风格,也是女性侧面S型的完美体现,是服装时尚的经典。同时,侧身的本色蕾丝拼接也是该旗袍的一大亮点。若有似无的妩媚与由内而外流露出的优雅巧妙地融为了一体。不仅如此,蕾丝与天鹅绒的拼接缝更是巧妙地从视觉上拉细了女性的腰部曲线,使女性的腰部体现出盈盈一握的感觉。
(3)大胆鱼尾造型,突破传统束缚(一件多穿)A型。
此款A型长款鱼尾旗袍采用鹅黄罗马布面料与刺绣蕾丝拼接而成,优雅浪漫。从人体工程学考虑到传统旗袍的束缚性,因此,这款的特点是膝下部分一款多穿,盘扣扣上,端庄优雅,不扣则柔美飘逸,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这样做,既满足了女性的猎奇心理,又能够体现该款旗袍的实用价值,是该系列中最出彩的一个设计。
(4)千变万化、意想不到(腰部断开)十字型。
该款旗袍大胆地将腰部断开,摒弃了传统连身式,也是人体腰部的一次解放。上衣以中国结为设计元素,将中国结刺绣到旗袍上,不仅增加了旗袍的立体视觉效果,而且十分新颖独特;下衣的腰部侧面造型夸张,是本款设计的点睛之笔。
(5)圆襟旗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传统、直身)H型。
整体造型为宽松的H型,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看增加了人体活动量,提高人体舒适度。款式设计线条委婉缓和,并运用传统盘扣作为装饰。该款是本系列中最趋向于传统的一件旗袍。
经过市场的反馈及款式造型设计和版型的反复修改,确定了旗袍的面料后制作出5套旗袍,如图5。
图5由左向右第1件旗袍的设计通过小外套来掩饰部分女性小腹隆起的问题,起到很好的“扬长避短”的修饰作用,但仍然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裙摆的开叉便于人体的活动,解除了传统旗袍带给人的束缚,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来看,改良后的旗袍不仅活动更加方便,还拥有了修饰身型的作用。
第2款鱼尾旗袍胸部采用拼接蕾丝来突出女性朦胧之美,将胸省下移来展现胸部的丰满,营造女性人体的S曲线美。此外,宽松的鱼摆造型在人体工程学角度上讲便于人体的活动,使穿着者更加舒适。图6、图7是这款鱼尾裙的款式图。
第3件旗袍只是在传统旗袍的基础上稍加改良,在袖窿下增加腋下省,使胸部的衣料更加贴合人体,展现女性的S型曲线。
第4件旗袍在腋下采用了天鹅绒面料与蕾丝面料的拼接,起到修饰女性侧面造型曲线的作用,还增加了透气的功能。同样,开叉的高度也方便了人体的走动。这款旗袍集优雅与性感为一身,很适合30岁以上的女性消费者。
最后一件旗袍采用了大胆的断腰创新设计,腰部收省的作用是使面料更加贴合人体,展现人体的曲线美,侧缝的拉链便于人体穿脱,下面的长裙能够在视觉上拉长人体的长度,并能掩饰部分女性腿粗的问题。从人体工程学来看,不仅解除了旗袍腰部的束缚,更能体现女子腰部的纤细,上短下长的比例更是拔高了人体下肢的长度,给人一种高挑、端庄的感觉。
3 旗袍局部分析
3.1 领型
旗袍的领型有元宝领、圆领、方领、低领、凤仙领等,还有水滴领、V字领、连立领等款式,旗袍的基本领型是4~5 cm高、前端呈圆角的合体立领。但现在人们在追求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装的时尚性,因此在设计旗袍的领型时要进行相应的创新设计。比如可加高领高,横开领开大,增加领上口围度,使领上口偏离人颈部,还可运用镂空设计来突出女性朦胧之美,也可将立领与衣身相连,使颈部显得更加修长[2]。这样不仅增加了旗袍的时尚感,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看,更是增加了人体颈部的舒适度,利于颈部的活动,还有透气功能。
3.2 衣身结构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运用形式美法则和黄金分割的原理,用直线、斜线和曲线将旗袍衣身进行横向、纵向和斜向分割,且将省道融入分割线之中,并增加镶边和滚边等传统工艺,使旗袍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更能体现时尚感,使穿着者身材更加高挑[3]。这样的改良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看,不仅按照人体运动及体型特征的要求,在前、后衣片加入省道,增加了旗袍的舒适度,而且便于人体活动,减少了旗袍带给人的负担,解决了传统旗袍的衣身结构平面感较强,穿在身上褶皱较多的问题。
3.3 侧身
作为贴身的上下身一体的旗袍来说,侧缝的形态对其造型的美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下摆开叉是最能体现女装的神秘。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在旗袍纸样的形成过程中,侧缝线的形态与胸腰省处空间省量的分配又有着很大关系。
3.4 下摆
传统旗袍的下摆是直下摆,两侧开衩,但这种旗袍在穿着过程中往往会影响人体的活动,因此现在的旗袍需结合服装的流行趋势,在下摆处进行创新设计。方法有:(1)通过分割线的设计,采用旋转展开的方法,增加下摆量,产生自然波浪。(2)采用不对称下摆设计、双层鱼尾结构。(3)扩大下摆,以增加裙摆的活动量[4]。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看,不仅增加了人体的舒适度,而且便于活动,解除了束缚。
4 旗袍结构设计
旗袍出现了体现人体立体效果的省道,在旗袍的前片侧缝线上,出现了一定的侧缝线收省量。旗袍的肩缝与前、后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小于90°,此种结构设计方法,除了以上一些比较合体的特点外,最大的特征是旗袍前、后中心线与面料的直丝并非对正,偏离了约1.5 cm。这一特征的形成取决于在一块完整的面料上需要排放下完整的后片、前片与底襟,而同时底襟与门襟之间必须有必要的交叉重叠量,交叉重叠量的取得正是取决于前、后中心线与直丝之间所偏离的角度。需要注意的是袖片下半部分仍为直丝绺。
20世纪30年代改良旗袍结构制图时基本运用定寸法(表1)。
表1 定寸法得到的旗袍尺寸
前后片中心线与面料经向直丝相偏离,左侧肩缝线正好与横丝对正,在这种情况下,与后中心线同样呈相同角度的右侧肩缝线呈斜丝状态,而并非与横丝对正。利用这一特点,底襟部分就有了足够的面料富余量,可供门、底襟交叉重叠量自然形成,只需在穿着中将底襟的前颈点拉回到门襟的前颈点位即可,如图8[5]。
5 结语
旗袍在经历了300多年的沧桑变化后,仍享有“东方奇葩”、“服装之最”、“Chinese Dress”等诸多美誉。旗袍永久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无穷,它的独特个性与神韵和现代时装审美观念有共通性,使它的美昭经久不衰。随着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到来,它将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日新月异的服装世界之中。在21世纪中,旗袍必将会不断汲取世界各国服饰文化的精华,而得以长期生存下来,并在全世界得以弘扬和发展。
[1] 汤新星.旗袍的现代演绎[J].美与时代,2006,(2):45-47.
[2] 张起中.丝绸旗袍图案与款式设计分析[J].国际纺织导报,2012,(4):47.
[3] 张 浩,郑 嵘,徐 枫,等.旗袍空间省量分配与侧缝形态关系[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6,(3):39.
[4] 张 浩,郑 嵘.旗袍的传统与现代[J].装饰,1997,(1):22-26.
[5] 陈礼玲.改良旗袍结构设计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2,(4):155-156.
《长丝织造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发布:6项目标
一、规模发展
到2020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产量规模达到510亿米,年均增长3.33%;年均产品利润率5.4%;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成品库存明显减少。
到2020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出口数量将达到140亿米,年均增长3.85%,逐步缩短与国际市场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差,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长丝织物产品的国际市场价值。
二、产品结构
到2020年,规模以上长丝织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由30%提高到40%,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由20%提高到30%。
三、技术装备
到2020年,实现非喷水新型织机应用率占比20%。逐步提高电子卷取、电子送经、任意选色、高速稳定、具有智能控制、自动监测、可实现信息化管理等自动化程度高、节能节水低耗的新型喷水织机的应用水平,淘汰低档次简易喷水织机。提高丝织物CAD技术在多重结构、多层复杂组织、高度仿真织物等产品研发设计中的应用水平,推动织造向程序化、自动化、低成本制造技术方向发展。
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全自动穿经设备,到2020年应用普及率增加至10%,实现在超细旦纤维、多种纤维复合、色织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新型浆丝机、分条整经机和并捻机的普及率提高到15%,降低能源消耗、适应超细旦纤维产品的生产,淘汰落后的整、浆、并设备。超过50家企业采用自动织造辅助设备,如自动上轴设备、自动落布设备等,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提高上机效率。
四、标准建设
全面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力争将“化纤长丝机织物产品分类标准”、“喷水织机废水排放标准”、“化纤长丝织造节水型企业”等长丝织造行业“十三五”重点标准研制项目列入国家标准制订项目。到2020年,行业中拥有一批特色产品的企业标准,尝试性制订化纤长丝织物CNTAC团体标准6项、新增行业标准15项、国家标准3项。
五、品牌培育
在品牌建设方面,要努力树立至少2~3家自主创新品牌;推荐4家优秀企业作为工信部自主品牌跟踪培育重点企业;组织评选出20个企业获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最具市场影响力品牌”;培育30~40个精品生产基地企业,力争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丝面料品牌。
六、可持续发展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节能减排目标满足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约束性指标要求。
大力推广已成熟的喷水织机中水回用技术,采用中水回用的产能要达到90%以上。在长丝织造产能基本稳定或稍有增加的情况下,全行业生产污水排放量下降10%,新鲜水取水量下降15%。
争取1~2家企业成为中国纺织生态文明示范企业,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由目前的2家增加到5家。
(摘自:全球纺织网)
Research on the Modeling Technology of Cheongsa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Body Engineering
HU Cheng-shuang, DU Hao-ran, HAO Rui-min*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project, the modeling technology of cheongsa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body engineering was studied to make the dress style more suitable for the modern way of life, broaden the design ide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ongsam from the aspects of shape analysis, structure design and drawing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ongsam entered the era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he cheongsam modeling technology had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ith clothing ergonomics from the straight line to the curve and from plane to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clothing ergonomics;cheongsam modeling; technology design
2016-04-14;
2016-06-23
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65);常熟理工学院教学内涵建设项目(jxnh2014111);常熟理工学院服装造型技术科研创新团队(KY3010571)
胡成双(1995-),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工程。
*通信作者:郝瑞闽(1964-),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造型设计与技术等,E-mail:haolaoshi81@163.com。
TS941.1
B
1673-0356(2016)08-0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