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策略
2016-03-01李丽
李丽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传播方式和视觉技术飞速更新,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的视觉体验不断涌现。全社会逐渐进入充斥着各种视觉影像的“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改变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使得视觉化思维开始成为主要趋势。本文拟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现状出发,在分析视觉素养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具体策略。
视觉素养是一种对视觉信息认识、应用、创作与沟通的能力,人类的视觉器官使得“看”成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能力却不是,其需要后天的长期训练与培养才能获取的一种能力与人文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等新兴媒介形式迅速普及,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多种现代化途径实现快速、便捷、广范围的传播。这就使得当今社会的人们在受到各种信息狂轰乱炸的同时,对视觉信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都对受众的视觉素养提出了要求。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正肩负着接受图像和制造图像的双重使命。因此,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1.视觉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必要性
(1)视觉素养是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读图时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必备的基本素养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得人类进入到视觉时代,在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新颖的视觉元素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带来了挑战。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广泛普及,给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多通过视觉资料、视觉信息的呈现而完成的。视觉形式的学习是从文本、图表、电视等媒介中逐渐演绎出来的一种学习形式。众所周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关于图形、影像、技术的运用,既包括学习资料的视觉化,也包括通过视觉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其在视觉认知、视觉思考、视觉应用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帮助学生培养视觉素养的过程中逐一实现的。
(2)视觉化媒体的大量运用,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视觉素养
视觉文化时代,高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变,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视觉素养,以适应扑面而来的视觉化学习。学生借助视觉化多媒体学习专业知识时,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视频影响的表面含义,更是更多地去关注其背后所蕴藏的意义,既有利于全面、正确地把握视觉信息,也有利于其更好地获得专业知识。较高的视觉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快速辨别视觉信息是否重要的能力,帮助其以较快的速度获取有效的视觉信息,更快地理解视觉信息的内在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培养良好的视觉素养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2.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现状
(1)视觉素养的基础较薄弱
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缺乏系统地、全面地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教育,同时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使得他们对媒介教育的接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即我们常说的“数字鸿沟”。然而,高考前,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生就图像赏析、色彩把握、整体视觉把握方面受到一些专业性培养,从这点来说优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是从总体来看,较低的入学考试成绩也反映了与本科学生相比,他们在理解视觉文化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2)对视觉信息缺乏正确的认识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视觉文化方面所受到的教育通常仅仅局限于音乐和美术,他们培养视觉素养的主要途径是网络视频、音乐录像、卡通漫画、电视等。事实上,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极其渴望通过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在未来以某种形式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由于各方面教育并不完善,导致学生在解读视觉信息方面片面、不成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视觉素养的提高。
3.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具体策略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希望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它的这种特点给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受教育过程中理解、把握大量的视觉信息。反过来,正确、全面地理解视觉信息的能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帮助。严格来说,视觉素养的定义比较模糊,很难准确将其界定、量化。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应用能力不同,使得每个人的视觉素养必然存在差异,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视觉素养越高,对其学习艺术设计就越有利。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受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现代媒体开始出现各种负面效应,“快餐文化”、“容器人”、噪声污染、暴力色情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某种层面来说,视觉素养的低下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首先,社会各部门应该加强对媒体的了解,尽可能让学生以一种批判的意识解读媒介信息,加强对负面影响的免疫力;其次,高校应该设置合理、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在促进情感方面以美学标准加强艺术视觉解读,在自主性解读过程中培养批判性认知能力;在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参与、支持,比如家长、教师、学生、新闻机构、民间组织。只有从各个方面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且将其作为循序渐进、长期的高校教学目标,才能促进适应全社会发展要求的视觉素养的提高。
(2)建立健全高校教学体制
我国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体制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艺术设计教育在内,都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最为突出的表现在文字语言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即使是视觉素养也难免被文字语言所覆盖,文字信息充斥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无论是工作与学习,还是社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文字信息,包括视频、图形影像等在内皆被印上归属流派、创作年代等多种标签,更为明显的则是随处可见的视觉文本,也涉及到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蕴藏的文化内涵。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讲,让学生通过图形影像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观察,积极借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沟通交流方式,促进学生的视觉思考、认知与、应用能力。
(3)加强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运用
艺术与文化息息相关,一定形式的艺术作品承载着一定的文化观念,传播着一定的文化信息。今天,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各国文化逐渐趋同,艺术形式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民族性逐渐成为艺术设计的基础与主流发展趋势。文化色彩越浓厚,艺术越有彰显力,同时也越能提高艺术在国家的地位和竞争力。因此,高校应该以本民族文化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色为立足点,以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浓郁的文化艺术遗产作为提升学生视觉素养的文化资源;应该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中试图寻找培养视觉素养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既能够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也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才能够在国际艺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正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视野的开拓,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完成设计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强化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教学,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成效。同时,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设计理念的与时俱进,肩负起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设计元素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在坚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以开放式、多元化的心态进行设计。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各种艺术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融入民族传统文化,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与策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激发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观点与新意图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艺术设计,真正的体会到艺术设计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设计的事业之中,而这正是提升学生视觉素养的根本目的与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