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素描下的数字三维动画模型制作课程研究
2016-03-01邓飞
邓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三维动画的日益成熟,三维动画片也深受观众喜爱。因为市场的需要,所以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三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但是数字三维动画的学科体系建设毕竟在中国还处于探索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过于低端缺乏专业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逻辑性。本文围绕数字三维动画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的难点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结构素描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合理有效的使用三维软件进行动画模型制作,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使技术与艺术的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维动画建模教学现状及分析
三维动画建模制作课程是一门以动画基础知识为基础三维动画软件结合制作的课程,主要以软件操作为主,辅助完成设计作品。目前来看专业教师大多分两类,一类是有绘画背景的教师担当。一类以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担当。由于专业角度的限制使我们认识客观现实存在这一些局限,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一种理论都存在某种缺陷的原因。因此,在传统的动画教育培养下,使得这种新型的三维动画课程在教育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到对学生培养锻炼的作用。目前三维动画建模出现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设置训练目标不够明确。
三维建模作为动画设计专业课程之一,也有他的特殊性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其目的是把的设计思维转化为虚拟的现实物体,读懂设计稿件,对模型造型的观察分析的表达能力,更好的数模的转换。其中应以造型准确为主,但很多动画专业软件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学生的软件控件的能力,反而使教学的重点有所偏差。在加上教师的课程安排大多数偏重于软件的操作命令完成案例,但是针对造型观察、形态的分析、形态发散思维等各个方面没有明确有效的设计,加上学生对软件的新鲜程度超过专业理论本身的价值,忽略了对学生求“真”(对知识或观点真伪的探究与批判)、求“善”(对技术手段与方法合理与否的伦理思考)、求“美”(对技术手段与方法合理与否的伦理思考)的统合性引导,导致没有很好把一些重要的基础课程衔接起来。
第二、物体的造型的结构概念不够清晰。
有一些绘画基础的艺术生进校前,虽然受过良好的美术基础教育,但是绘画思维还是有些固定,对本质的结构理解不透彻,对结构的发散思维能力薄弱,物体之间的重构转换设计不足。一些学生的素描主要停留在的黑白灰的关系上,在深入掌握物体内部结构关系上略有欠缺。
第三、对三维软件的运用不够熟悉。
在三维软件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软件掌握的还不够全面。本人通过走访调研一些知名三维动画培训机构和一些专业院校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这些机构对软件学习的要求并不是从头学到尾,而是模块教学,针对动画专业的课程要求把软件学习模块化,足够学生运用,这样一来可以节省课程时间,减少学生在软件上面的耗时,也就是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构成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尽管模块教学也有些缺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目前2+1的职业教育体系下,却能用最短的时间和社会的岗位接轨。
结构素描在动画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意义
在结构素描教学中,教学目的是为了设计服务的,主要用于了解物体的内部构造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构设计而非表达纯艺术效果的素描形式。其主要的特点是表达对象的结构、原理、功能等元素,并与所表达的对象的造型、空间等艺术效果相结合,也可以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结合。而三维动画模型制作也是在结构体系下的工作过程,对初学三维软件的学员来说也是理解结构关系的有效课程。
结构素描的训练主要围绕设计艺术的实践,运用素描的造型规律和方法,以准确生动的传达、交流信息,它是学习传达设计思维、理念、创意的视觉艺术语言。对于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结构的概念需要更加细分,相对更加有创意性,比一般的结构素描所表达的内容更具夸张性、漫画型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设计中的结构素描也是进行三维动画模型制作学习伊始的明灯。
结构素描理论渗入到三维动画模型制作中的策略
近年中国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投入使的设计在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加大,美术基础教学有了更多的针对性和设计意识的强化。经过这几年对结构素描和三维动画模型制作教学研究,以及学生的技能水平测验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发现,对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把结构素描的理论融入到三维动画模型制作的训练当中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结构素描训练,培养学生准确把握物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结构素描侧重于理解和解剖结构,通过简单的点,线,面的结合使形体明确起来,而三维软件的建模方式也是通过这种点、线、面的拓扑让模型逐渐清晰明朗,结构素描和三维动画模型制作其实在塑造形这块是有很多相似处的。结构素描绘画表达是用少量的线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找重要结构把物体的大形抓准确,虽然没有铺调子明暗练习那么细致,但是对于没有美术基础和美术功底查的学员而言也是一种速成而有效的培养三维空间感和观察力的好方法。目前一些学校都是以课程标准和课时量作为一门课程的审核标准,其实这种标准很难去评价一门课程是否达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特别是艺术类的课程有些人学的快有些人学的慢难以用标准课时衡量,所以我们在开设三维动画模型制作的时候,结构素描绘制的静物要和三维动画模型制作所教课程的案例模型相近,这样有利于两门课程的融合,一个是在二维的平台上理解物体,一个是在三维的平台上理解。这样一来实际上是两次对物体的理解,让物体变得简单化了。
第二、通过对普通物体的结构变形,重构设计出有个性和风格的三维动画模型。
好的作品的特征一般有几个常见特征,精致、稀奇、有个性,这些特征如何培训也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体现出来。在早期的结构素描训练中选用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练习,如一个正方形画完了,在想象画他在压扁、拉伸、弯曲等情况下的结构状态,这种简单几何体的反复训练可以从大的方向把握物体的结构和动态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开始引导学生对复杂物体结构的进行分析、提炼,把一些抽象的物体进行创意设计,培养一些概念类的设计。通过这种训练方式积累大量的抽象物件,然后再组合成完整的稿件,运用三维软件制作出有高质量的艺术模型。
第三、注重提高眼界,拓展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渠道。
当学习学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技能水平就很难在往上提升了,这就需要扩充学习视角。一方面,通过网络视频观摩国内外的美术作品或者最新的动画模型作品,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把自己的作品收集整合起来做成作品集,通过网络把作品发在一些专业的网站交互式的让同行点评,或者让行业资深设计师指点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同时也是教育者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教学渠道的拓展的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三维动画模型制作的技能要求出发来加强学生对结构素描等基础专业知识的改革和探索,是教学研究的必然要求,同时合理利用了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之间的融合关系,提高技能水平。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更需要这样的探索和研究,让本专业更加专业系统化,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