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建筑新美学研究
2016-03-01张逸
张逸
城市景观建筑美学中,我们常常以传统的美学思想去构筑和欣赏。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美学形式法则已经无法解释新型的美学元素,又因为新时代的建筑美学展示体现当代的美学理念和科技理性之感。在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关于建筑新美学之分形几何美学在以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的具体形式法则规律分析,通过客观规律的表达展示出当代建筑中的分形几何美学之理性美。
在建筑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传统建筑形式美一直是建筑设计师们追寻的准则和目标。在古往今来的建筑创作中,但有一些建筑师开始运用了新的科技美学方式构造建筑,因而创作出杰出的当代城市新建筑审美作品-----分形几何美学建筑。这类的建筑体现出科技美学的效果,代表着新建筑审美体系的发展与未来。建筑分形几何美学的审美元素包含两类:非欧几何美和自相似美。
非欧几何美是指人类从自然形态空间中提炼出来的抽象形态表达,例如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不规则几何形态所呈现出来的美感。这种几何美学在当代建筑中被大量的运用和建造,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几何造型成为建筑景观的重要图像元素,并且除此建筑外多元化的几何美似乎成为当代建筑表现手法的标志性特征。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整体立面形态,没有按照传统审美的比例、对比等形式元素设计,而是使用不同形态的几何图形结合来表达一个建筑外立面,整体颜色表达不一、高低不一、元素不一,构成了几何的自然生长形态,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生命不受约束的表达。
当代城市新建筑美学中分形几何美学自相似性法则产生,其实是在表达一个没有尺度关系的建筑形态,这种美感性的表达手法有两种形式元素:其一是局部与整体相似程度的层次组织美;其二是非标度性产生的空间迷幻美。空间迷幻美是局部与整体空间衍生出的递进、递减的层次关系,这样的自相似组织关系使得建筑空间丧失了自有的尺度特征,以视觉的混淆性让人难以捕捉方位导致成的迷幻空间,就此空间产生的迷离美是传统美学形式元素所不能表达的。
在其一中讲诉的层次组织美,它的根本特性就是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性体现在建筑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趋同性上,趋同化的表达通过一层层的同化过程而产生的。建筑的塑造中,由于空间尺度的不同,建筑形态客观上势必需要各部件间的构成关系,而事物间自然形成的分形自相似性就是这种构成关系的表达形式。因此,层次组织美是分形几何美学中的一种美感类型,也可以说是建筑美学中分形美学的重要元素法则。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中我们从建筑的外部造型可以感受到这种新建筑中层次组织的美感,它造型的外面与内部造型有着一致的自相似性,同样的建造材料和元素表达,从外立面几何造型的叠加,到内部装饰效果的构造中,不难发现它内外皆一致的统一性,这种内外的趋同化就是建筑分形美学的层次组织美,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感受到整个博物馆的“表里如一”性。
自相似性能够产生出层次的组织美,这样的美感是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的制约,制约于建筑的楼层数目中的,随着楼层数的递增,会产生出建筑内部构造的自相似性,自相似性多达一定的数目让人容易目眩,从而导致视觉的迷幻美感。迷幻美美学法则其产生的的表现是多数量层次的相似性而导致出一种在建筑空间中失去方位感和空间感的效果。例举简单的案例就是迷宫,人们在迷宫中容易失去方位,并且迷宫中的空间特征趋于相同性,让人无法正确判断其具体出口特征,因此这样的感受就和自相似性建筑元素表达完全类似。从另一个视角去观察,对于站在迷宫外部的建筑主体来说,这种多数量的层次自相似空间传达的视觉冲击极其强烈。又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内部层层环绕的空间感,给人一种迷幻的视觉冲击,因为楼层数目居多,又因为每层的空间特征也大径相同,让人们在建筑体内容易失去方位感,从而达到视觉错乱的审美趣味,这体现出分形美学在建筑美学中的自相似美。
上述通过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外立面以及内部构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分析几何美学的形式美法则是有机的形态展现,不受传统美学比例、尺度、韵律、节奏等规律制约,而是在自然的空间中生长出来的元素体现,这样构筑的建筑形态更能与周围的环境结合,也能更好的体现出一个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建筑思想。对于分形几个美学中非欧几何美和自相似美是新建筑美学中的具体形式法则,这些建筑就是运用了这两种表达方式体现出美感性的。其实对于科技理性美的研究是建立在建筑美学研究基础上的对全新美学视角的初步探讨,如想进一步的探寻和研究它的深入度,我们还需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