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的总和

2016-03-01陈政义

汽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车系车款发动机

陈政义

相信AM的资深读者不会陌生,我们曾在“经典车”单元中介绍了多款Alfa Romeo的经典车款,其中有辆1974年诞生的GT2000在师傅巧手与悉心照顾下,已经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而本文主角GTV 3.2,正是GT2000诞生将近30年后的继承车款,这是属于90年代后Alfa Romeo的重要转型之作,是Alfa的美学分水岭。

提到GTV,不免要将时光推回90年代,先来看看Alfa Romeo这位义大利名媛的美丽与哀愁。上世纪90年代,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与洗牌,汽车科技从机械逐步迈入电子化时代,日本车的崛起,大举攻陷了美国与欧洲市场,德国品牌不断地在豪华车与运动车型领域攻城略地,这让一直以来以设计与性格著称的意大利车倍感压力。过去Alfa给人的印象是热情与个性,但品质妥善率乏善可陈,为了扭转过去人们认为Alfa只顾驾驶乐趣而忽略可靠度的问题,在被纳入FIAT集团之后,车厂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集团资源最大化的考虑下,将旗下所有车款改为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配置,一时之间“操控已死”的评论充斥在Alfa车迷之间,导致后来推出的155、146车型销售惨淡,尽管后来当家的156车系成功扭转了颓势,但因应FF化的设计,Alfa的设计语言与对运动性能的诠释也进入另一个世代,而这当中,GTV就是重要代表!

矛与盾的拉扯

在一般车迷的心目中,80年代可以说是Alfa Romeo最辉煌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年代,尤其是前置发动机、后置变速箱、后轮传动的Alfetta车系(GTV后来沿用许多其中设计)是绝对的经典。1972年诞生的全新房车Alfetta,在当年车坛是一项创新,尤其在底盘的设计上,Alfa工程师运用了上世纪50年代许多方程式赛车的技术,参考Alfa参赛车辆159 Grand Prix赛车的理念,在前置发动机、后轮传动的架构之下,将变速箱、差速器、后刹车等等安置于后轴中央,使得车辆前后配重得以逼近完美的50%:50 %,这也让Alfetta具有超高水平的动态性能与平衡性。

成功推出了Alfetta房车后,车厂乘胜追击,委托知名的乔治亚罗设计双门的Coupe车款,在1974年推出时称为Alfetta GT,在1976年GTV2000车系问世后,泛称GTV车系,事实上应该有GT1600、GT1800、GTV2000等等车名差异。另外前述提到的底盘设计,也是Alfa Romeo GTV的重点,前悬挂采用有助操控的双A臂,后悬挂则是独特的“DeDion”机构(后来Smart车款也采类似设计),具有平衡配重功用与降低簧下荷重取向,这个设计从Alfetta延续用到GTV,随后也由经典的75车系所继承。

颠峰与绝响:GTV6

第一代GTV车系虽然拥有来自于Alfetta的优异底盘,但初期仅配置排气量1.6升、1.8升与2.0升等四缸动力系统,即使在1977年导入了具有双化油器/四喉直喷的2.0升排量发动机,122bhp的动力输出在跑车的标准下,仍旧难以让性能迷满意。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Alfa在1981年为GTV移植了来自Alfa 6上的一台排气量2492cc的V6发动机,同时在燃料供应系统方面也采用了BOSCH L-Jetronic喷射系统,使得这台发动机具备了160hp的动力输出,而车则名为GTV6。值得一提的是,GTV6车款的离合器配置采用了当时市售车中少见的双片式设计,这种方式即使在今天的新车市场上一样不多见。至于车辆外观部份,GTV在1980年进行改款时,已经将原本的电镀保险杆更换为黑色塑料制品,所以GTV6在外观方面给人一种比较新颖的感觉,另外GTV6从外观上最容易辨识的部份,是由于装置了V6发动机而修改的发动机舱盖,不仅仅在中央部份有着明显的隆起,同时在中央部位也有黑色塑料上盖,看起来个性更加鲜明。

GTV车系从1974年诞生,发展到1981年的GTV6车款,可说是到达产品的极致与巅峰,不管是在车辆的性能方面,或是代表性上,GTV6车款都堪称是最强悍的市售GTV车款,所以也特别受到GTV车迷的青睐。GTV6诞生之后,由于强悍动力与优异的底盘表现,在当时的车坛中时常被拿来与保时捷944甚至是911做比较,足以证明六缸系统加入的GTV6,已经在车坛中具备了与纯种跑车品牌一争高下的实力。

回顾与前瞻

众所周知,Alfa在90年代遭遇了产品品质与财务上的重大危机,大量的FIAT技术被运用在Alfa车型上,但两大品牌性格与客户群本就不同,FF化的Alfa果然饱受批评,而1995年诞生的GTV正是FF化的第一代GTV,演进到本文主角中又经历了两次小幅修改。笔者今次试驾的主角属于2004年式车型,有别于过去乔治亚罗操刀的刚毅线条,Pinnifarina工作室操刀的外型,新世代的水箱隔栅与更显利落的侵略线条,多了些许流线也多了更多光影的变化。

此代GTV在1999 年进行内装改款,中控台由黑色转银,更添现代感,而 3.0 V6 车款也追加了六速手排变速箱,加密的齿比,对于操驾上更添助力。随后的2003 年GTV进行最后一次改款,加长的水箱护罩,符合自147、Alfa GT以来新一代的家族面貌。至于素负好评的3.0 V6 24V发动机则再加进化,沿用156 GTA的3.2L发动机,由于发动机监理系统调校不同,使得此动力单元的输出由GTA 的250hp小降为 240 hp,加以前双A臂、后麦弗逊多连杆的悬挂系统强化,搭配ASR电子防滑系统,提高操驾安全。

犹记在2001年曾有某篇外电报导,是一家媒体对Alfa Romeo总裁进行专访,记者提问关于GTV上市五年后的改款车推出计划,总裁霸气地回答:“这部车,是移动的艺术品,目前并没有改款的必要。然而,潮流不断,就算列入经典之林,总需要后浪推进,方显不可取代之价值。”意大利人对设计的霸气与坚持可见一斑!

被封印的弯道表现

关上厚实的车门,一屁股塞进狭小的座舱中,Alfa的驾驶界面再熟悉不过,轻扭钥匙启动发动机,低沉的运转声被隔绝在车室外,轻拉转速声浪瞬间飙高,略带金属共鸣的高频声浪仍充满意大利车不羁的性格。在山道空荡荡笔直的直路上,笔者很轻松地将速度推到150km/h以上,短冲程的活塞冲程设计在3000rpm一路上到7300rpm之间都非常活泼,六速手排挡位清晰,换挡手感爽脆直接,由于齿比颇密,不断地升降挡与跟趾补油的过程好不畅快!

直线将尽,退挡轻轻刹车准备过弯,轻打油门带点侧滑抛进弯中,感觉尾部稍微滑动,很快又恢复行进路线,较之当年GTV6比较神经质的后轴动态,前驱GTV的动态显得文明许多,之后几个较小的窄弯本想较大动作带过,但是方向盘转动行程较长,有点手忙脚乱,刻意减低速度减缓推头,V6的重量还是让过弯时脚下油门不由自主收敛了许多,只好被迫在弯中踩刹车勉强带过。

此辆GTV虽然车龄超过十年,在车主悉心照料下仍容光焕发,各方面状态都非常优异。相较BMW Z4或是Boxster等后驱跑车,前驱车在操控上的物理特性毕竟还是有所不足,尽管充沛的扭力加上默契绝佳的六速手排在直线上毫不逊色,但弯中濒临极限时,速度余裕相对有限,难以再推升过弯极限。

完美并不完美

回到现实中,停好车仔细端详GTV的种种设计,夹在4C Spider与GTV6的中间,这辆当年Alfa总裁口中完美的跑车并不完美,但从乔治亚罗转换到宾尼法利纳,再回归到Alfa自主操刀的设计,眼前的GTV就像原厂摸着石头过河的过渡产品,里头有工程师的坚持,但痕迹更明显的似乎是股东会的妥协!

猜你喜欢

车系车款发动机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这些GT凭什么?
TWP100C涡喷发动机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2016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公布
2016年靠谱推荐车款
如何选择你的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