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使用中的弊端
2016-03-01张兆宏
张兆宏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 甘肃武威 733099)
导学案使用中的弊端
张兆宏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 甘肃武威 733099)
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有着很显著的功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得到更广泛而深刻的运用。但是完全依赖导学案进行教学,其害处不浅:阻碍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僵化,教师理解教材不深刻,重知识目标而忽略情感目标,教材在课堂使用中被边缘化……
边缘化 程序化 浅表化 虚无化 形式化
“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可是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这是创新出导学案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对导学案的定位。目前大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导学案,充分证明导学案使用的成功。但也正如崔其升校长所说,过度依赖导学案会阻碍学生诸多能力的提升。此外,笔者在使用过程还深深感觉教材的地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情感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
一、文本教材边缘化
导学案编制基本上采用课时化原则,即一节课一份导学案,这样做既便于教师操作,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系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适当拓展教材。然而考虑到学生负担的问题,编制导学案时对教材内容就不能面面俱到,或者只涉及文本的一个方面。在使用时,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都围绕导学案来展开,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到了解决导学案上,阅读文本的时间大大缩水。《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读课文的目的被误导,就是针对学案预设来读或者理解,不再是个性化、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甚至语文课堂本该有的琅琅读书声不再出现,更别说多种形式的读。如此一来,本该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教材让位于导学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变淡了,教材被边缘化了。
二、教学过程程序化
各学校在使用教学案时,各科基本都确定了模式,每节课都按照这个模式去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按照这个模式来展开。节节课如此,课堂教学过程按部就班,整个过程就是一道预设好了的不变的程序。过程程序化,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但是过程程序化的危害远大于益处:学生思维僵化,获得的学习方法单一,能力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这跟现代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教材理解浅表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 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使包含在里头的种种东西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深刻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性、艺术性、实践性内容,然后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并最终成为自己素养的构成成分。但是在学案导学模式下,让学生准确完成导学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教师备课的注意力也重点放在导学案的设计、运行以及反馈上,导学案内容的局限性导致教师理解教材紧紧围绕学案内容来展开,多角度、深层次开掘已经失去意义了。肤浅的、表面化或者片面化理解教材成为常态,这对现行教育思想是一种亵渎。
四、情感教育虚无化
《新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在具体要求中也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条,可见新课标对情感目标的重视程度。这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也是基于语文教材本身的基本特点。因为所有文章必然是作者情感的结晶,读者从中首先感悟到的也是作者的情感,所以解读教材就不能忽略情感。所有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活色生香、情趣盎然的,这样学生才能受到熏陶,更深刻感悟教材。使用导学案的课堂虽有三维目标的设计,但是实际操作中都以知识目标为重(这也跟目前教育体制或者地方教育方向定位有关),教师没有激情洋溢的讲述,学生不会有声有色的回答,用来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时间也很少,浓浓的情感不见了,情感教育就剩冷冰冰的说教。而要完成一堂课的导学案,教师就尽量不说教,学生只有面对冷冰冰的导学案答几道感悟情感的题目。
五、教学效果形式化
学案导学模式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这一模式将学习活动分成自主学习(即预习)、课堂学习(即展示活动和深入探究)两部分,学生的自学任务很重,基础性和知识性内容都在预习之中完成,并且还思考课堂学习部分的内容,自觉学习,效果肯定比被动学习好得多。导学案设计印制以后,两部分内容必然在一块儿,必须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让他们预习。这样一来,积极性高的同学对所有内容都进行思考,展示学习成果时就能够表达得到位;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完成所有任务有些吃不消,为了课堂展示时能表现得精彩,不惜借助教辅读物来获得答案。于是我们预设的自主学习结果与课堂展示就不再是个性化的了,所获得的结果是大同小异的标准化答案。或者好多老师在课堂学习环节也乐于向学生展示标准化答案,这样的学习效果就是走形式,不是我们期待的高效。
总之,导学案的优点不可否认,我们要充分利用;而其弊端也很分明,一味照抄照搬只会害了学生,于高效课堂无益,我们要创新使用也毋庸置疑。
[1]崔其升.《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中国教师报》,2013年10月31日
[2]王健龙.《初中语文使用导学案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天地》,2013年8月5日
[3]高风云.《浅谈当前初中语文导学案存在的问题》《教育(文摘版)》,2016年第12卷
[4]吴静.《语文导学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语文天地》, 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