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自动同步”技术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的应用
2016-03-01陈晖
陈 晖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延时自动同步”技术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的应用
陈 晖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具有质量高、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全国各广播电台。同相是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难点与重点,通过将延时自动同步技术应用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能够实现延时的自动、实时测量与调整,有效地提高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稳定性,保证播出安全。因此,本文概述了同相理论,探究了延时同步技术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延时自动同步;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应用
1 同相理论
调频同步广播同相系统中相同的节目码流经不同的传输链路传输到发射台,由发射机编码调制后发射射频信号,假设节目码流经两个发射台(发射台A和发射台B)到接收机的延时分别为总延时TA、TB,总延时包括射频信号传输延时与节目码流传输延时,即射频延时和音频延时。射频延时指的是射频信号发射后传递至接收机的延时,音频延时所指的是节目码经过传输网络传递至发射台的延时。节目传输网络主要由有线电视网络、IP网络、通信网络传输、卫星传输以及微波传输等传输方式中的一种或者若干种组成。整体来说,音频传输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射频延时具有不变的特性,当确定了发射功率以及发射台位置后,相同接收点接收信号的射频延时相同。
2 “延时自动同步”技术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的应用
2.1 延时自动同步系统的结构
典型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发射站点以及节目中心端。其中同步编码器是中心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编码器的功能主要包括:①压缩编码和封装音频节目;②通过对GPS时间信息进行分析,在码流中增加相应的时间戳信息;③确定网络适配后,将信息送入传输网络。传输网络将节目码发送至各发射台,然后由发射台将节目码流经信号送入同步解码器中。同步解码器的功能主要包括:①对接口进行适配;②通过对GPS时间信息进行分析,并测量传输延时信息;③自动补偿传输延时;④解码音频信号,并将同步AES信号传递至同步激励器中。通过将同步解码器与同步编码器增加到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能够实现完全同相,相对延时小于1μs,能够很好地满足行业规范和要求。
2.2 基于延时自动同步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特点
因为同步解码器与同步编码器具有自动补偿功能以及延时实时测量功能等,并且该系统采用了单频网同步技术,具备性能指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基于延时自动同步技术调频同步广播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动化”,主要体现在系统维护与系统调试两个方面。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延时测量既没有专用的测量设备,也没有统一的测量方法,通常状况下不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系统延时,无法实现调频的精确同步,对相干区的收听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系统的延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导致系统出现延时的原因主要包括:传输网络中设备的更换、传输网络路由器的调整以及传输网络延时固有变化等。系统维护人员无法全面了解系统延时的变化状况,只有当相干区收听质量严重降低后,确定原因之后才能够判断是否延时发生变化,导致严重的播出事故。通过将延时自动同步技术应用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由同步解码器每4秒对GPS信息与码流的时间信息的延时进行测量,测量延时小于1μs。
延时自动同步技术应用TS码流,能够保证节目码流在各种网络中进行同步传输,信号源主备份与传输网络设计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系统将节目码流同步到发送至各个发射台,因为不同发射台的重要等级、硬件条件以及所处位置不同,因此,信号的传输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安全播出,节目源通常利用主备路方式,如果某个发射点的主信号源发生故障或者问题后,由备份信号源代替主信号源,以此保证信号能够安全、稳定地传输。
2.3 系统调试
基于延时自动同步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相干区的调试内容主要包括:干扰区调试、覆盖区调试、频率锁定调试、场强调试以及天线定向调试等,在进行相干区调试时需要对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做好上述方面的交叉调试。对于调试后依然不能够满足指标要求,尤其是几项重要指标,需要将其调整至听众稀少的区域。
3 结语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的众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全国广播电台中。通过将延时自动同步技术应用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能够实现对系统延时的自动测量和调整,有效减少维修工作量,提高系统稳定性,为保证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杨刚,杨霏,蔡超时,等.基于“延时自动同步”技术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5).
[2]赵文宾.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理论及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