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的儒学工程

2016-03-01梁元生

新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加坡政府儒学儒家

文 / 梁元生

1980年新加坡政府教育部提出了重新整编中学道德教育课程,以求加强精神发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在吴庆瑞和王鼎昌的报告书中,主张实施宗教教育“为了造就正直的人” 。经过政府讨论和接纳后,定出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及世界宗教各种课程,以供中学三、四年级学生选择修读。

1982年初,总理李光耀公开提出要把“儒家伦理”也放置于各种宗教教育课程之中,以供学生选择。李光耀的意见,立即获得了新加坡许多华人的支持。为了编纂儒家伦理课本,

新加坡政府教育部属下的课程发展署特别成立了“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由前任教育学院院长刘蕙霞博士主持,分中、英文两个工作小组,并聘任两名常任本地顾问(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余英时教授),负起设计和督导之责。

编写的书籍除了两套《儒家伦理》课本及作业之外,还有教师手册、辅助教材、影视教材和一系列的参考资料。此外,又进行教师培训工作,在重点学校中推行试用,用了近五年的时间,花了许多人力及金钱,《儒家伦理》才得以全面在中学里正式施教。

新加坡推行的“儒学运动”,当然并不止于编写中学的儒家伦理课程。因为和其他宗教教育不同的是,儒家伦理课程的提出和课本编订,不但在新加坡国内引起了连锁性的社会反应和文化反思,而且也受到国际的注视。

首先,是在1982年夏秋之间的“八月群儒会星洲”的热闹场面。由新加坡政府出面邀请了八位蜚声国际的儒学学者以高姿态到新加坡访问。他们是纽约大学的熊介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吴元黎教授、纽约市大学的唐德刚教授、耶鲁大学(后转普林斯顿大学)的余英时教授、密歇根大学的陈真爱教授、匹兹堡大学的许倬云教授,以及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全都来自美国;还有另外一位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伍振骜教授。他们在新加坡作公开演讲,接受电视台记者的访问,以及与政府领导人、社会领袖进行多次的对话。其中杜维明的演讲、交谈和报告,更被编辑成书,1984年由新加坡课程发展署出版,名为 《Confucian Ethics Today: The Singapore challenge》。中文本由高专诚译出,1989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此外,由政府促成的东亚哲学研究所于1983年成立,副总理吴庆瑞担任董事会主席,新任的课程发展署长白素贞当所长(后来由前任东海大南大学校长吴德耀教授继任),资金雄厚,计划庞大,更清楚地说明新加坡政府推行儒学具有更大的雄心和目的,远远超过仅为中学提供道德课程的简单构想。

东亚哲学研究所在开办后的短短数年内,罗致了多名学者为研究员,包括了英国著名汉学家A.C.Graham,香港中文大学的刘述先、韩国学者徐文祥,以及来自美国的华裔学者林郁生、翟志成,香港的冯耀明、刘国强,出身台湾的古正美、戴琏璋,以及来自中国大陆的李泽厚、王守常、陈俊民、陈金生、金春峰、陈来、吴光等。他们到东亚哲学所作为期半年到三年的访问和研究,结果以论文及专书的方式发表。另外,东哲所又召开了多个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著名的儒学专家和陈荣捷、狄百瑞(Theodore William de Bary)、秦家懿、蔡仁厚、张灏、成中英、汤一介、庞朴等参加,并且1987年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山东曲阜联合举行过一次国际儒学会议,有超过二百名学者参加。

除开上面所说的学术研究活动,新加坡政府也鼓励文教组织及民间社团推行儒家伦理。由宗亲会人民协会以及组屋区委会所举办的讨论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和其他活动,无月无之,不胜枚举。由一群文化工作者及儒家伦理教师联合组成的儒学研究会,更是专以推行儒学为目标的新兴会社。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儒学运动”,即使从狭义而言,也不单纯是课程改革或道德教育运动而已,它同时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中心的中国文化运动。参与的人士不限于一群中学生和教师,也包括了许多的社会成员、学术精英和政府领袖。广义来说,它还不局限于教育与文化两个层面,与社会秩序之稳定及道德价值之重建、政治威权的确立及外交上权衡撙节的手段,都有着连带的关系。

猜你喜欢

新加坡政府儒学儒家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学交流在路上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图说“智慧国2015”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