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在“接地气”中添活力
2016-03-01闫宏
闫 宏
(吉林大学西区学生办公室 吉林长春 130062)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在“接地气”中添活力
闫 宏
(吉林大学西区学生办公室 吉林长春 130062)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只有“接地气”,才能真正向学生传递“正气”,使他们在成长中始终充满“阳气”,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富有“底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接地气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要坚决克服有些宣传报道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必须坚持和发扬“接地气”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去谋思路、想对策、找方法,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接地气”的内涵及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
“地气”在《辞海》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寓意为“地中之气”;二是寓意为“不同地区的气候”。“接地气”就是接地中之气,或者说要适应特定的地域环境。“接地气”一词引申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遵循自然规律,反映广大学生的愿望、诉求、利益。高校思想教育“接地气”理念可概括为:
一是切实了解下情。即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对学生的现状、问题、原因等有深入的了解,工作才能有思路、有对策、有成果,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有益的引导氛围和心理沟通环境。
二是真正摸准实情。思想教育工作要及时掌握学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关注的热点、焦点,以及不同的学生对待热点、焦点认识和看法,才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切实维护学生的合理利益诉求。
三是要突出主体意识。教育中既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就是应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自主形成,从而有的放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接地气”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内容老化滞后。就是内容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偏重于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忽略了特定时期特定教育内容的更新植入,造成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主要表现为,没有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以及社会生活相结合,内容老化、抽象、概括、忽视了学生自身需要和现实社会环境,导致学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教育方法死板陈旧。习惯于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家长式”、“命令式”的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启发教育、指导教育和实践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没有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地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实际需要的理念贯穿于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地位,缺乏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教育手段传统单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的变化、学分制的推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政班级趋向专业化、学生活动趋向社团化、宿舍管理趋向阵地化趋势日渐明显。这些都要求教育者要积极更新方法手段。但当前在加强网络载体建设,抢占网络新阵地,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方面等还做得不是很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四是教育目的功利图名。工作不务实、不扎实的现象和问题依然存在。表现在:有的只重过程不看结果,甚至把过程当结果;有的认为干工作就是给上级看、为领导干,图的就是“墙外香”;更有甚者在设计和开展工作时,严重偏离 “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轨道,为的单位或个人能出名挂号、赢得彩头、扩大影响,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受益不受益、满意不满意,等等,既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也严重影响了育人实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地气”、增实效的策略
一要紧跟时代,贴紧学生需求。教育要紧贴时代,紧扣国内外新形势,反映社会现实;紧贴学生现实思想,从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注重吸收和运用体现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和新的知识,使教育内容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要结合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使他们认清自己是未来我国迎接科技挑战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我国科技,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历史责任。坚持利益相关性,使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利益紧密相关,紧贴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愿望,讲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说他们能听懂的道理,增强教育针对性和说服力。
二要与时俱进,丰富方法手段。思想教育要“接地气”,就必须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节奏、力度,讲大学生能够接受的话语,用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如在设计教育内容时,要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如在表现手段上,要体现“激情”“幽默”“科技”“精致”“互动”,激发受众的兴趣点;要驾驭教育节奏,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把握好时间、节奏、程度,做到随境而迁,为事而变,因人而异,随时而动。
三要提升素质,坚持说做统一。教育者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的人”,理论传播最讲究心口如一。要让别人信你讲的东西,首先要发自内心地信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要给学生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教育者要把思想教育作为一门学问看待,自觉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潜心研究高校思想教育的特点规律。同时,要说做统一,增强号召力。要热爱本职,对岗位与职业充满自豪感,给学生以振奋向上的激情和感染,发自内心地传播党的声音,传播社会的正能量;要用自己的意志、价值取向、主动精神、公正品质、热情、干劲、自信心、进取心和气质、品格和等影响带动被教育者;要将思想教育的说和做统一起来,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言行一致,增强思想教育的公信力。
四要创新发展,用好平台数据。互联网时代,息爆炸,受众关注点变化快。因此,教育要坚持创新发展,既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紧跟形势变化、紧扣成才需求,也要注重简洁、简约、简化,从小处着眼,微创新,快速创新,循序渐进,始终保持先进性、体现时代感。同时,要树立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打造多方共赢的思想教育生态圈,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的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决策和预测,扩展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切实提高教育和实效。
[1] 邹楠.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个文数据库,2011年第S1期社会科学Ⅱ辑
[2] 孙体楠. “接地气”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3]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年08月21日
[4]谈志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的主要抓手[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