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

2016-03-01孙若梅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理论课职业政治

□孙若梅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

□孙若梅

“以能力为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需要,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能力,课程结构上以项目为依托,教师处于辅助引导的地位,教学评价上呈多元化趋势。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力本位;改革

“以能力为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体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沃土,也必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能力本位”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1.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等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能力本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所掌握的能力。“能力”是指学生成功地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即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经验和资源等。

2.能力本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需要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教师灌输为主,教师主要围绕知识体系开展教学,理论与实际对接不上,学生兴趣不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强。只注重外部灌输,轻内在诱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交流,反而成了教师的“独白”,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器物,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成为缺乏主动性的机械客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被大幅度减弱。只有把“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从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的转变,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3.能力本位: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强调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职业教育逐渐呈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和服务技能。学生走出学校不仅要成为“职业人”,还要成为“社会人”,首先是合格的公民。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人”,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破职业教育功利主义的认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肩负着高职生人格培养、道德养成、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责任,为高职生将即来进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把“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有利于高职学生即成为“职业人”,又称为“社会人”,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教学目标:突出能力

从教学目标来看,传统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知识目标,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忽略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忽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办学的特点。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许多知识,不会实际应用,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上多用语言、文字等知识载体进行讲解和传授,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定义,学生即使学会了,也只能上考场答题。所以,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绝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必须实现从理论思维向应用思维的转变,实现从逻辑思维向专业思维的转变,从知识思维向职业思维的转变,从通识思维向岗位思维的转变。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这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单项能力的训练上。传统的单项技能训练,大部分是由几个简单的任务组成,训练某个单项的技能,但离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还有很大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并不等于几个单项能力的叠加。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导向与职业导向统一,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

2.课程结构:以项目为依托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虽然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政治性但缺少高职特点,如果教师不能根据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学生对理论化、抽象化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在能力本位的视角下,课程教学项目是课程内容的依托,项目的设计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项目在训练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职业道德树立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实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的载体。项目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项目不是案例,案例是已有的事实,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其中,可以用来分析,但不能训练专业技能的操作。项目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比如作业、练习、讨论等,这些只是具体工作的局部或认知过程的片段,不是完整的工作。课程教学项目要具备两个属性:一是具有认知性。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包括知识的学习、理论的学习、教学活动等。二是具有企业性。包括生产技术和工艺、成果验收、职业规范等。课程教学项目以职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出在岗位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地位:辅助引导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权威和专家。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授什么,学习什么,即使是实验、操作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重视教而不是重视学。在能力本位的视角下,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处于辅助地位。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可以被任意加工的材料,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只有教师尊重教学生独特的气质和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增强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敢于自由地接受自己所希望的知识和信息,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有说话的权利。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人格的升华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裁判而不是运动员,给予支持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教师只有全面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才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引向自主、和谐、多元、审美的境界。

4.教学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

(1)评价主体多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评价主体主要包括课程的实施者、课程的参与者和用户人单位。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拓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第一,教师作为主体进行评价。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的解答者,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目标、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对于预期效果能否达到最了解。所以,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第二,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评价。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育对象,理应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特殊就在于它的对象是有思想的人,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学生的评价。学生在对课程进行评价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和发展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三,用人单位作为主体进行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属于社会性的评价,是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检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效果关系密切,能直接反映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折射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

(2)评价形式多元。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以知行统一为原则,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基本理论评价。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不同形成阶段性与最终性的两种评价方式。阶段性评价,主要包括阅读经典的读后感、时事热点探析、人物评述等形式。最终性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网上答题。这样既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学生进取心,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任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目的是提升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同样也可以通过阶段性评价和最终性评价两种方式。阶段性评价包括参加志愿者服务、参加班级、学院的活动等。最终性评价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汇报表演的方式,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创新能力。

[1]魏启晋.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李春萌.能力本位教学改革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3).

[5]承友明.基于“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编辑:郝 婵)

本文系辽宁金融职业学院2015年度课程改革立项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研究”(编号:JGZXQEB067)的研究成果。

G712

A

1671-0568(2016)29-0038-02

孙若梅,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职业政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