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2016-03-01湖北省红安县教育局张喜坤
◇湖北省红安县教育局 张喜坤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湖北省红安县教育局 张喜坤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风向标,也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公平”与“质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红安作为鄂东的一个贫困县,在义务教育取得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后,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全省“率先在中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教、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五大原则,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围绕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老区教育内涵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深化特色教育。人口结构深度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等现实变化,对教育供给、布局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唯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发展。首先,要创新育人模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完善德育项目化管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提升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加大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科研力度,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深化特色培育。深入推进“一镇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人人有特长”的特色教育,持续打造一批体育、文艺、外语、科技、德育等特色学校,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教育、考核、监督机制,推进教师编制配备、职称评聘、定期注册改革,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实施“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
坚持协调发展,打造优质教育。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的平衡问题,全面推动普职教育、公民办教育、家校教育、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特别在城乡教育问题上,要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补齐发展短板,促进教育公平。在教育体系的布局上,要协调各级各类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终身教育多元发展,全面构建优质均衡教育体系。到“十三五”末,全县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达85%以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协调发展;加强职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加强民办学校品牌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一批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声誉良好的优质民办学校。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红安教育提质增效和赶超跨越的发展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营造和谐教育。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就是回到教育的本原上去思考教育面临的问题。要突出以生为本,遵循育人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轻负担、高效率、优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打牢其未来生存的基础,营造教育的“青山绿水”,实现每一个人的精彩发展。要坚持绿色可持续,深化内涵发展。要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内涵建设上,实实在在地把质量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创新育人模式,改革评价办法,提升办学品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全县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严守安全底线,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绿色的发展首先是安全的发展。要重视做好安全教育、隐患排查、综合管控、信访维稳等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要坚守纪律红线,确保行风和谐清廉。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努力培植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
坚持开放发展,激发活力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取长补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一是推行“互联网+”模式,用活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村小和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村小“班班通”建设,缩小校际“数字差距”。二是推行“名校+”模式,放大名校效应。探索“名校垣新校”模式,“名校垣弱校”“初中垣小学”“名园垣新园”“公办园垣民办园”等形式,激发办学活力。加强教育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大别山革命老区、武汉城市圈等区域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红安、黄冈、武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争取武汉及周边县市与我县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三是推行“社会+”模式,激活全民重教热情。积极开展联校支教、开门办学、家校共建等活动,凝聚多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坚持共享发展,强化公平教育。做大做优教育 “蛋糕”,让每个学生沐浴公平的阳光。以均等入学机会促公平。实施好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项目,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实施“阳光招生”,推进入学机会均等和义务教育相对就近入学。完善特殊群体入学权益保障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寒门学子100%入学,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教育信息化促公平。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教育扶贫促公平。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完善困难师生帮扶体系,建立精准识别贫困户子女全覆盖的帮扶体系,关心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贫困家庭“雨露计划”,提升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