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探讨
2016-03-01黄宝健
黄宝健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0二二台)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探讨
黄宝健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0二二台)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与很多产业发生融合,形成了一条条新的产业链,而电子信息产业承担了枢纽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提倡电子产业生态化建设,以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电子信息生态化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环境;回收
1 电子信息产业概述
电子信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渗透性强。电子信息产业可渗透于其他产业当中,并在其他产业中具有广泛的作用。电子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二是具有经济主导性地位。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其产值占比愈来愈高,逐渐占据了经济主导性地位;三是技术性较强。电子信息产品涵盖了新兴技术元素,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性。对于整个产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其重要的推动力。
2 电子信息产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作用是双面的,具体如下。
2.1 积极作用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电子信息技术让很多传统产业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对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均产生了重要作用。产业的进步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协调性发展,也就是说,产业对环境的亲和力愈来愈好。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技术与资金支持,促进了环境优化,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协调。
2.2 负面作用
电子信息产业管理在部分环节还存在一定漏洞,导致废弃物排放、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区域环境受到影响[2]。其中,电子垃圾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最大。电子垃圾处理方式(填埋或焚烧)不当,给局部环境带来了较大破坏。掩埋时,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到土壤当中,造成土壤及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焚烧时,会挥发出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恶英、多氯联苯等,会破坏大气环境。从当前形势来看,电子信息产业所产生的破坏已超出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资源面临极大威胁。
3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策略探讨
3.1 发展电子生态产业
发展电子生态产业,必然要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尽管电子信息产业是技术性新型产业,但在生产环节上依然离不开各种化学材料,无法完全脱离毒性材料。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只能从技术环节入手,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对生产工艺及技术体系进行完善,加大新能源、新型材料的推广利用,让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飞利浦公司为例,由其研发的多芯片电源模块具有良好的“绿色属性”。该产品不仅功耗较小,而且生产工艺先进,对环境具有较好的亲和力[3]。为进一步促进电子生态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相关产品生态设计。首先,要合理筛选原材料,在满足产品质量及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可回收利用材料、再生材料、低污染材料及低耗能材料,避免采用辐射性、毒害性材料,以保证材料对环境的亲和性。其次,要对产品包装进行优化,可选用纸质等环保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裹。另外,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绿色工艺及环保技术,以降低产品生产能耗、排放,实现循环经济。
3.2 加强行业宏观引导
电子产业生态化发展离不开宏观政策引导。首先,要对产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法律为导向,强制性引导电子产品企业规范自身生产行为。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作用,让企业履行责任与义务,杜绝乱排乱放的行为,为环境保护提供保障。其次,要对产品渠道进行规范化建设,保证电子信息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通过政府部门监管、调控,对电子产品销售及相关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另外,要落实绿色税收保障制度,通过强制性税收对企业市场行为起到督促作用,以此来推动市场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电子垃圾回收机制
利用电子垃圾回收机制让电子垃圾“变废为宝”,发掘出电子垃圾的潜在效益,从而实现循环利用。通过构建多元化回收体系,对电子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同时,要同步实施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许可制度,对废弃电子产品进行集中化收集,以规范回收渠道。
4 结语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中,既要重视优化技术环节,又要保证管理工作得以落实。通过宏观引导让电子信息产业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保持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查燕,王全权.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3(4).
[2]刘沛佳.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
[3]蔡亮,徐楠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