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出镜记者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6-03-01梁艳春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2期
关键词:鼻音现场报道语言表达

梁艳春

(作者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台)

浅析出镜记者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梁艳春

(作者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台)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当前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并就如何提升出镜记者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探讨。

出镜记者;语言表达;语音;语法

对于出镜记者而言,口语的表达与身体语言完美兼具才是真正优秀的标志,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口语表达更体现记者的功底。

1 当前出镜记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语音、语法和语句方面

1.1.1 语音不规范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例如“濒临灭绝”中的“濒”,本应读“bīn”,有些记者错读为“ping”;“忧心忡忡”中的“忡”,本应读作“chōng”,有些记者错读为“zhong”。

还有就是受方言影响造成发音不准,比如:山西方言基本全部不分前后鼻音,北部只有后鼻音,南部部分地区只有前鼻音;陕西宝鸡只有后鼻音;潮州话基本上只有后鼻音等。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许多出镜记者口语表达分不清前后鼻音。

1.1.2 语法不规范

在出镜记者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语言组织不规范现象,主要包括:用词不当、成分缺失、结构混乱。相应的,如果新闻报道语法不规范,势必也不会是一篇好的报道。

1.1.3 语句不规范

语句重复:有些出镜记者经常出现语句的重复,一句话在一段出镜中多次出现,啰嗦又影响表达质量。

滥用口头禅:将生活中养成的口头禅习惯带入出镜表达中,比如“那、也就是说、我们来看”等,累赘而又拖泥带水,表达效果较差。

1.2 现场表现方面

1.2.1 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现场具体情况

在一些现场报道里,出镜记者虽然事先做了精心准备,创意也比较新颖,文案策划细致周到,镜头独具视角,但是因为出镜记者无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进行表述,先前的功课功亏一篑。

1.2.2 语言表达与现场氛围脱节

在某些现场新闻报道里,主持人往往会现身事件现场进行报道,对于观众很熟知的主持人而言,这本来是一桩好事。但一些主持人往往难以转换角色,将直播间的状态带入现场,打着播音腔、端着架子,与现场氛围很不协调。还有就是有的出镜记者在该轻松的时候板着脸,在该庄重的时候张扬随意,跟现场氛围唱反调。

2 出镜记者语言表达难以规范化的根源

2.1 重文轻语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对“语文”做过这样的界定:“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当前,口头表达常常被忽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这就是“重文轻语”。受此影响,长期以来,媒体只看重编辑记者的文字功底,却忽略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忽略了对口语表达的要求。

2.2 准备不充分

充分的准备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出镜表达更是如此。但许多记者在来到现场前并没有做足功课,对现场的专业性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理解,没有底气,支支吾吾语言表达也就无法准确到位。

2.3 对于电视口语的误解

电视口语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有的出镜记者对出镜时的口语表达不以为然,将平时养成的语言表达习惯不加雕琢地带入现场报道中,难免会影响报道质量。

3 提升出镜记者语言能力的方法

3.1 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

各行各业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出镜记者亦如此。语言是交流表达的工具,对它的掌握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要一点一点去努力,去改进纠正,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此外,媒体还应有计划地对出镜记者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出境记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传播形势对出镜记者的要求。

3.2 新闻现场的应对

3.2.1 用体验式描述增强现场感和表达效果

进行现场报道时,出镜新闻记者要把自己当成新闻现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事件相关方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新闻报道更具体验性和感染力。2016年10月16日,为了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印度孟买的交通出行状况,央视记者董倩进行了体验式的描述。她冒着危险扒上了“外挂”火车,与当地人一样“外挂”在列车上,同时用精确的语言现场描述外挂在印度老式火车上的种种感受,与中国的交通状况对比,高下立判,达到了传播效果。

3.2.2 提升出镜语言的逻辑性

对于出镜记者而言,缜密的逻辑性表达是新闻叙事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严格把握。2013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来自叙利亚战地记者王薇薇的现场报道,她跟随政府军亲历大马士革巷战。画面中,王薇薇叙事语言清晰,逻辑严密,对巷战、地形、路线与灾难等战场上的各种逻辑关系把握得非常到位明晰。这条消息后来也获得中国新闻奖,足见出镜记者的功底。

4 结语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是决定报道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关注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不要忽略报道者的“语言功力”。语言功力好,报道则会锦上添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功力不好,则会使新闻报道事倍功半。

猜你喜欢

鼻音现场报道语言表达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到底谁是老师啊?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普通话与前后鼻音的发音方法
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