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韩剧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
——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2016-03-01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2期
关键词:韩剧韩国受众

熊 敏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时代韩剧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
——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熊 敏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韩剧在我国的流行,使国人开始热衷韩国文化与旅游,并带动了韩剧同款韩妆的热销。本文从韩剧热播入手,运用传播学知识探寻韩剧成功的因素,从受众需求与文化认同角度对受众心理进行研究,为国产剧的创作与其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韩剧;受众;审美;满足;心理;认同

边拍边播的韩剧在新媒体语境下与新媒体终端领域下展示其融合性和适应性。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1]得益于新媒体,人们可以在网上追各种新剧,随之韩剧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男女老少都热追韩剧。

1 新媒体语境下韩剧流行的传播学解读

1.1 网络媒介设置韩剧的议程

1.1.1 宣传造势

2014年《来自星星的你》刷爆荧幕,在注意力已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一系列媒体,如新华网、凤凰网、360,都曾发布过这部剧的消息。营造出热门的话题,特别是巧妙运用剧中的人物特性。受众都希望追上这部剧看看外星来的男主角与地球人的爱恋故事。

1.1.2 社交网站的引领

社交网站,以“六度理论”为基础建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认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诸如微博、微信、豆瓣等,都可以关注已存在的用户,建立联系等。韩星管理者在相应版块发布音频、视频或者图文信息,如韩剧剧照、活动照片等,即设置“议题”。韩星会充当“意见领袖”,在自己的微博或公共主页发布自己的状态,包括即将出演的剧目。[2]

社会名人,他们会影响到其追随者对韩剧的追捧,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互动下发挥得淋漓尽致。《来自星星的你》是当之无愧的现象级韩剧,普通观众追剧已是家常便饭,女神陈乔恩、赵薇、高圆圆都在微博上发文称自己是“都敏俊”的粉丝。名人效应与微博热搜同时将这部剧的关注推向高潮。

1.2 韩剧流行的“使用与满足”效应

韩剧是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蕴含着巨大商机,成为代表大众文化的形式之一。韩剧满足了受众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许,符合大众期待大团圆的心理。不难理解,受众选择观看韩剧这一接触行为,暗含着自身特定的需求动机,通过“使用”“消费”韩剧来满足自身的美好愿望与情感诉求。即使你不相信爱情,也会相信韩剧。在韩剧中你能得到各种满足,跟着剧情笑着哭着又笑着。在电视剧里面里,梦想着自己期望的美好生活。[3]

2 韩剧跨文化传播现象浅析

韩剧以东方文化为基础,融合西方的观念,更是将韩国的特色发扬光大,韩国人的礼仪、妆容,甚至是美食都得到受众的热捧。

2.1 韩剧中的传统文化特色

从《大长今》《宫》《步步惊心·丽》等剧中,国人感受了韩国古装剧展示的宫廷生活,剧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现代性。《来自星星的你》中,男主拥有超能力,从古代变换身份一直活到现在。时尚的元素包装传统美德,年轻漂亮的明星自带不错的演技,例如:全智贤、金秀贤、李钟硕……总之,韩剧以亲情、友情、爱情三大主题来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健康向上、坚定执著的生活基凋来揭示人生的真谛。[4]

2.2 中国社会的客观环境

接受韩流的主体是青年,他们乐于接触新鲜事物。年轻人求新求变,拥有良好的文化触角,具有良好的网络使用能力。新媒体语境下,街头巷尾可见韩剧大海报,韩流在年轻人中赢得了广大的市场。这与韩国文化迎合中国大众的口味不无关联。韩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青少年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其中表现抢眼的便是韩国综艺和韩剧。

2.3 中韩文化的同质性

中韩文化上的距离比较小,使韩剧容易被接受。文化距离(Culture Distance)越小表示两国间享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彼此之间文化认可度高,会增加两国间的各方面交流。[5]韩剧中的礼仪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韩国文化在本质上和中国重视人伦、崇尚道德的风气很像。一致的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使我国受众对韩剧的心理排斥力大大降低,容易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心理认同,特别是对韩国文化感到亲近。

3 韩剧受众审美心理分析

3.1 受众娱乐消遣心理

娱乐消遣是多数观众观看电视剧的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浅层的心理动因。[6]剧中的男主角都敏俊拥有人类俊秀的外表,在地球上生活了四百年,他当过医生、银行职员、大学讲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四百年的地球生活创造了无数财富。屏幕里容颜不老、拥有瞬间转移、隔空取物、暂停时空等超能力,在地球人眼里这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神奇力量[7]。受众对于都敏俊的喜爱有一部分是对自身所不能的心理补偿,暂时弥补了普通人的缺憾。

3.2 画面审美

新媒体终端本身就是日常化和移动化的审美空间,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是开放式的环境就能进行审美活动。韩剧独有的唯美画面,这里“画面”指的不仅仅是摄像效果,还包括长相漂亮的男女演员。在韩剧中,除了喜剧角色以外,大多选用俊男美女来出演家庭各种关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他们的表演使观众对韩国的家庭文化感觉亲切,同时制造出一种假象——让人误以为韩国满大街全是帅哥靓女,可见主演们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大[8]。

3.3 消费过程中得到的心里认同

韩剧把娱乐圈日常揉入剧中,剧情设置贴近百姓日常生活,例如:女主角只是为了拍照发微博显示自己和正常人一样饮食却身材曼妙,使用高热量的咖啡作为道具,自己却不会喝一口,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炸鸡啤酒标签是情感宣泄,使快餐文化又一次火爆起来,仿佛购买了炸鸡啤酒就是剧中女主角,能得到同样的情感诉求。韩剧心理美学中,能够被打动的“人心”可以分解为诸多心理因素,例如:注意、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记忆、联想、情绪和情感,等等[10]。

在消费语境下,消费韩剧的同时,受众面对电视剧视频类的审美文化,延续了读图时代的审美特性,受众面对不是一个观剧时代,而是一个消费时代。[11]韩剧的流行,值得借鉴,但是人们应该警惕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无论是媒体还是受众都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工具异化。电子传媒的高度发展,使影像代替了现实世界,也替代了传统的符号文字,消除了从符号能指到所指之间的思维过程,导致了人们越来越不假思索地接受外来的信息,迷恋于直观的复制形象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12]受众也因此在文化工业时代变成了被媒介控制的“异形人”。

[1]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文正九,吴莲姬.韩中文化交流现状与展望[J].当代韩国,2001(4).

[3][7]谢建华.艺术平衡中的融合与超越——韩国电视剧艺术特色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l).

[4]朴钟培.中国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曹麦,苗莉青.制度距离与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服务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6).

[6]陈旭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陈本红.略论韩国文化发展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10]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1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12]仲呈祥.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熊敏(199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与传媒。

猜你喜欢

韩剧韩国受众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韩剧的那些美丽“套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感不感动
讨喜心型脸 像韩剧女主一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