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改编分析

2016-03-01苏虹蕾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2期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神父金陵

苏虹蕾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

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改编分析

苏虹蕾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

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不仅在加快了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拓展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而且在丰富影视艺术的内容,促进影视事业的发展上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由严歌苓的作品《金陵十三钗》改编而来的同名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本文将从小说改编的可行性、影片改编的魅力所在以及缺失之处三个方面,浅评《金陵十三钗》的影片改编。

金陵十三钗;电影;改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也由以文本传播为主的途径开始逐渐通过影视艺术的形式转变;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不仅在加快了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拓展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而且在丰富影视艺术的内容,促进影视事业的发展上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由严歌苓的作品《金陵十三钗》改编而来的同名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褒贬不一。本文从小说改编的可行性、影片改编的魅力所在以及缺失之处三个方面,来浅评《金陵十三钗》的影片改编。

1 小说改编的可行性

自电影这一影视艺术诞生以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随着影视文化的不断发展,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艺术作品,成为影视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影片《金陵十三钗》就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经上映,就在影视界、文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形式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作品本身的可行性。

首先,小说《金陵十三钗》文本的故事性,成为其作为影视改编原著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可以被改编影视作品的形式,而小说中所叙述的内容是否具有故事性,成为其能够被改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所谓的故事性,是指小说中的主体部分具有一定的话题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等都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市场的价值取向,从而被搬上荧屏。从这一层面上来看,《金陵十三钗》就具备这样的故事性:其一,从小说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来看,抗战时期发人深省的南京大屠杀,无论是在关注度上来看,还是从事件本身的历史性上来说,都有资格和条件成为影视作品的原材料;其二,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上来说,妓女或者称为风尘女子这一群体,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生活中的边缘人物,却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这就极大地增强了读者(观众)对于故事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其三,从小说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来看,以风尘女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通过展示她们的故事,来表达有关救赎的主题,通过处于边缘地位女性的悲悯之情,来反应人道主义的关怀,意在歌颂人性的光辉不分高低贵贱,这一主题立意极大地切合市场的主流价值取向。

其次,小说《金陵十三钗》中所使用的视听化语言,也是其能够被改编成电影作品的重要条件。之所以称其为视听化语言,意在强调小说中所使用的文本语言便于转化为视觉、听觉性的“语言”,文本中的描述性语言在转化为影片的画面、声音之时,能够在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例如,小说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能够便于演员更加深刻的领会人物的内心和形态,从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无论是外貌神态,还是语言动作都更加得立体化,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化的感受。除了人物形象的描写之外,小说中在环境渲染、气氛营造上所采用的语言,也描述的非常具有空间感和真实感,为影片在创设相关环境、背景之时降低了难度。

2 影片改编魅力所在

影片《金陵十三钗》上映之时,以4.5亿元的票房超过了以往同题材的影片,而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好的成绩,离不开编剧导演对于原著的改编,小说本身就极具故事性,影片的编剧刘恒是小说家,张艺谋导演是中国影视界的佼佼者。

首先,影片《金陵十三钗》采用固定的内聚焦型的叙述视角,成为改编的一大亮点。所谓的内聚焦型叙述视角,通俗地来说就是选用故事中的某一人物或是某几个人物作为感知人,去叙述自己所感知到的一切,从而达到叙述的目的。采用固定的内聚焦型叙述视角,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避免观众处于游离状态,从而跟随叙述者的视角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影片中选用书娟作为感知人,以她的叙述视角作为基点对故事进行叙述,影片中所涉及的妓女们如何因为避难进入教堂,在教堂的地窖里如何纸醉金迷等,都是通过书娟的视角来进行展现的。影片中采用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一方面,对故事情节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这种限制性的人物视野,带来了叙述上的空白,拉开了观众与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此外,影片在叙述故事上并没有采用单一的内聚焦型叙述视角,而是采用了非聚焦型的叙述模式,非聚焦型的叙述视角又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知型叙述视角,叙述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可以从任意的角度上来讲述故事的内容,影片在开头部分以及中间部分就穿插使用了全知型的叙述视角,使整个影片的结构表现出一种跳跃的感觉,满足观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

其次,影片《金陵十三钗》中,通过对原著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的删减、增加来突显主题思想的变化,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无疑是影片改编的成功之处。例如,影片中对英格曼神父的塑造呈现简略化。小说中,妓女们来到教堂后,神父在考虑过后,决定收留她们两天,再将她们送到国际安全区去。说完之后,他没有理会妓女们的千恩万谢而是径直向教堂的主楼走去,在一番交涉之后,此时天已渐渐明亮起来。而在电影中,则着重表现了妓女们初来教堂时的风情万种,而没有交代神父与她们交涉的过程。类似的,影片中对于假神父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没有采用“非黑即白”的塑造模式,而是通过多个角度来表现人物的形象,通过假神父的金钱主义、对待秦淮妓女的不轨之心来展现了假神父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放浪形骸;之后又通过假神父舍弃离开是非之地的机会、帮助修理卡车、伪装成神父与日本兵周旋等行为来解救女学生的行为,实现个人价值,完成小人物的转变,从而塑造了一个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此外,影片中对于中国士兵的塑造也与小说有了极大的不同,如影片中的李教官,只身一人消灭了一个队的日本兵,保护了教堂中的女学生,改变了“避难士兵”的懦弱形象。这样地改编,既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更贴近日常生活,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又符合大众对于中国军人的崇拜之情,切合市场的主流价值观念。

3 影片改编缺失之处

在影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要适应时代、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自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正视改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问题,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首先,小说的改编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著的本意。电影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产生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大众市场的产物,必然要受到众多商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为了迎合商业和市场必须作出一系列的改编。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几处改编,就是商业化的结果,例如,假神父约翰的形象。约翰本身是为了获取钱财,所以才到来教堂中工作的,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从他觊觎秦淮妓女的美色就可以看出,但是影片之后对于他形象的塑造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帮助被日军欺凌的女学生,假扮神父救她们;为了保护女学生和妓女,竟然放弃与同伴坐船离开的机会;为了帮助女学生逃离魔掌,与汉奸周旋、帮忙修理卡车等,树立了一个救世主的形象,由一个专注个人利益、放浪形骸的混混转变为一个无私帮助中国人的美国人,这与原著有着极大的出入,甚至可以说是对原著故事情节的一个颠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情节上存在虚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违背真实历史,违背主体思想的虚假是不可取的,这无疑是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影片采用迎合西方人审美价值的方式,进军好莱坞市场,颠覆了文学本身的价值,无疑成为影片的缺失。

其次,小说的改编还因受到社会语境的影响,使其在影片中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从社会语境的层面上来说,无论是小说这一文学作品形式,还是电影这一影视艺术形式,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其创作受受到了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尤其是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其在表现社会权利的话语权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因此,将原本以语言文字作为表现形式的小说通过影视这一媒介表现出来,除了要注重两种媒介之间的转换外,还要充分考虑两部作品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之下,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自然要受到国家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们唯一不讲自己如何被俘,如何被整连整营地集中起来,静静地等待发落。他们不愿讲日本兵怎样把手指粗的绳子绑在他们的手臂上,而他们一动不动,整整齐齐给绑成一串又一串。”为了拯救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伤员们没有任何反抗,自愿成为日本兵的枪下魂,小说中对这一场景进行了真实描写,符合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但是将这样的场景搬到荧屏之上,与观众所向往的民族精神背道而驰,势必会加重观众的悲愤之情,而且会极大地损害中国士兵的形象,因此,将原著中的有关情节进行了删除,这必然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也是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所要进一步考虑的环节。

4 结语

影片《金陵十三衩》既很好地再现了原著中的故事,又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恰当地实现了对于小说的改编,但在改编的过程中也仍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艺术形式,仍然需要不断尝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1]朱霭雯.《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J].华中人文论丛,2012(1).

[2]刘力凯.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侯俏俏.商业化浪潮下经典小说改编的遗憾——以《金陵十三钗》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4]王一川,尹鸿,许柏林,等.《金陵十三钗》的赞与非[J].电影艺术,2012(2).

苏虹蕾(1982-),女,吉林长春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猜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神父金陵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摔跟头
《张祜 题金陵渡》
祈祷
忏悔
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
神父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