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的“快新闻”与“慢新闻”
2016-03-01王畅
王 畅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161中学)
媒体融合时代的“快新闻”与“慢新闻”
王 畅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161中学)
人类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必将改变未来,已经成为发展共识,将来必然将实现“媒体融合”,引领时代发展。21世纪,社会发展迅速,尤其是媒体行业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行业发展和管理方式正在变革。媒体时代的融合使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变得更为多样化。对此,笔者就媒体融合时代的“快新闻”与“慢新闻”进行简要分析。
媒体融合时代;快新闻;慢新闻
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体融合时代下,将新闻内涵和外延实现了进一步扩展,无论是在内容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于是出现了“快新闻”与“慢新闻”形式,在社会媒体行业中呈现了多样化的风貌。
1 快新闻特点
1.1 传播方式多样化
新闻又称消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有广播、报纸和电视等,但这种传播方式较慢,通常新闻发生一天后才被人们所熟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极大地提升了新闻传播速度,而快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变得更为多样化,不仅能够利用专业媒体机构推送消息,还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非专业机构推送消息。
如今,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国家加大了反腐、反贪力度,随之一些官员被查处。通常情况下,官员查处新闻公布在纪委网站中,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机构利用相关途径得到信息后将以最快速度发布至移动网络终端。最为显著的表现为: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的成立,加大了反腐、反贪力度,成为新闻发布的第一途径,消息一出,用户能够第一时间熟知。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也彻底改变了媒体抢发信息形式。现如今,国外发达国际研究出了通过智能机器人完成一篇要素完善的新闻信息。并且,已经将机器人代写形式推广、应用。
1.2 主动接收新闻
快新闻的出现将再一次占领主动地位,如今,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时常接收到新闻推送,改变了传统人们主动搜索新闻的现象。一个人手机中同时兼有多个新闻类型软件,如腾讯、新浪等,当新闻推送后,人们在一分钟内会主动接收多个新闻。但这种快新闻推送形式会出现新闻重复推送,成为多余内容,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因为这种推送方式更多的是用户被动接收。
1.3 社会化趋势明显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习惯性的喜欢通过平台软件获取资讯。一些平台软件能够根据用户阅读类型推送新闻,出现了原创新闻聚合阅读应用。例如,用户阅读一则新闻后可以将其分享至朋友圈、微博等第三方平台中,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阅读新闻,向用户推荐主流新闻媒体的消息全文。
2 慢新闻特点
慢新闻主要是通过手机进行消息推送,慢新闻内涵为:与新平台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消息传播形式。
2.1 慢新闻可读性
正是由于用户阅读习惯而生成“慢新闻”特点,注重新闻的可读性。用户在选择新闻时思想意识容易受到迁移,因此,新闻消息的图片、导语等更容易吸引用户阅读,因此,可将传统报纸中美编设计转移到移动终端上,以吸引用户进行全文阅读。例如:“天天快报”中,通过用户新闻类型筛选而选择推送内容,进而得到用户的欢迎。
2.2 多样化的媒介形式
搜索引擎、网络链接、分享等工具的出现,使用户能够实时进行扩展式搜索阅读,充分体现了深度阅读的可能性。随着视频影音、可视化新闻、数据信息等推广,逐渐被应用在慢新闻生产中,兼并了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形式。利用影音、视频等形式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人才走向媒体新闻行业中。
2.3 由大众传播转变为小群体传播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慢新闻内容发展更为专业化、集成化,并且逐渐形成圈子化特点,利用某一平台在群体中相互传播,这也是慢新闻的主要维度。另外,媒体融合时代下,使慢新闻由传统的一次性传播转向为扩展性传播,人们可以将喜欢的新闻随时转发、收藏。
3 慢新闻与快新闻的应用
媒体融合时代下,快新闻和慢新闻的特点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例如:在国家话语议程设计中,快新闻、慢新闻在不同的状态下有着不同的影响。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文化形成中,人们能够通过快新闻占领舆论话题最高端。目前,一些中央级媒体在不同网络媒体中申请账号,与国际化接轨,在最快时间内推出了一些时效性较高的消息,效果显著。而慢新闻更为重视新闻的感染力,由新华社推送的“月球车玉兔”微博新闻中,就融合了中外语言,传播效果显著。
4 结语
媒体时代的融合,铸就了快新闻、慢新闻不同的展现形式,各具特点,例如:月球车玉兔报道,被西方国家媒体称为中国媒体的一次“意外成功”。
[1]张杰.快时代做“慢”新闻——从网络媒体误报李光耀病逝谈起[J].新闻窗,2015(3).
[2]李凌达,苏小平.媒体融合时代的“快新闻”与“慢新闻”[J].中国记者,2015(6).
王畅(1999-),男,河北迁安人,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